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看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讯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通讯员有些神秘地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讯员,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连长此刻的心,就像自己脚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音。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讯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讯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km/h,顶风25km/h……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油量仅维持返航。副驾尽量压低声音。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机会。

连长,连长!通讯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通讯员停顿了一下,才说,准备返航。

那就接收好了。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通讯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让他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向后排喊。

小霞默默松开捂着小宝嘴的手,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小霞望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把自己脖子上围着的一条鲜艳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物资的缆绳上,把这个系上。

副驾看着红围巾,不知道为什么,恍惚了一下,他努力保持着镇定。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信员用手里的望远镜仔细地看着,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呀?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和家人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的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用一种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执着站立,小霞抹去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似懂非懂地望着妈妈认真地说。

会的,好!霞姐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地,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戍边战士的关爱之情。
B.小霞在得知飞机无法降落的消息之后,在物资上系上红围巾,传递出对丈夫的深情,也表现出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C.题目“云中的红围巾”一语双关,让连长感到温存和幸福的同时,也给边防军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
D.小霞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写到连长“脚底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连长内心的埋怨与烦闷。
B.通信员和连长征怔地望着直升机,表现出他们对飞行员关心的同时,也间接表现出这次的飞行与往常不同。
C.这篇小说运用第三视角,客观地叙述故事,交代了故事的完整过程,也细腻地描写了连长与小霞的心理活动。
D.小说结尾部分,一连用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渐行渐远的情景,也间接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小题3】小说善用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4】结合文本,找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22-23高二上·贵州·开学考试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立伟

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渐渐,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此此彼彼灯火胆大跳进水中,作荒唐嬉闹,却不溶没。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

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

——抑或没有风的缘故吧。

细伢子的纸船,载了些天真和梦想,偏偏为浪颠覆,与邋遢泡沫一同抹在了河滩上,将慢慢归结到无。并且河滩上老渔翁阔大脚印,尚微微的有些暖。收网罾仰天看云时,知他起了多少浩叹?竟是一语不出,在寥阔苍天下渐小渐远去。

今夕何夕?日子叠了日子。何况鱼已不多了。水鸟叫得人心里别别跳,出汗。

老屋里灯影放大弓曲的背;绕梁有鱼香一带抖抖地飘;待消灭在夜夭里时,木板床上一双阔大脚,便一动不动了。网罾悬着等待着。

小船呢自然是微漾,极细声音的呢喃,半截缆索懒懒,蜷伏。

对面沙渚,柳烟空濛。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拍独立人耳鼓。

然而他似乎不曾听得。只痴痴望河水粼粼地流。思想不在此,在远方,同那河水恰一样。天涯里有歌声,斯人独可闻。他于是浮一微微笑了(自然不晓得脚正将碎纸船,踩入了沙泥里)。却忘了带洞箫,不然便可幽幽地吹。并且自信天底下,会有一个人,在晶莹泪光里侧耳,危坐在碧蓝无限间。

“唉……”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

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仍复枕住散碎并不流走的灯光。

一个黑点晃大来,便站住了一个细伢子(是不是白昼里飘纸船的那个?不晓得)。惶惶地这里那里的看来看去,又将双掌搭拢,喊另一个细伢子名字。嘴巴小去时,便听到自己声音长长短短射远。忽然背上就有了些些冷。就从裤档里,掏出一线尿来。人影子和尿泡子不多时皆不复见。

云就停了。先前横过去的船,仍复横了过来。河里灯火是渐渐少了许多热闹。但凫水的人似乎上了沙渚,小小黑点遂为柳烟所没。唯浅浅笑语一朵朵黯然地开。残月如慈眉。

阵阵足音响起,自然又来了人。仰头看星月,低首看流水。倏忽觉到两间余一影,甚是寂寞,又无可排解者,于是空得慌大得慌,亦复踽踽走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

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飘离的缘故吧。

但这寂寞不久即为一男一女衔了窃窃细语声音一点一点耐心填,坐在愈见其凉的沙滩上。

这夜便是女人长长黑发一部分了。并且她顺手扯了把草,一节节掐碎,一节节扔在水里边。点点黯绿遂缓缓游走。河水啊长又长。

女人说:“不。不能够再这样!”

这声音也同了那草,于微微起伏间逝远。

慈眉的月遂朝这边凝眸了。

其时,柳烟里的人站起来,看灯火在水里一颗一颗,仿佛为鱼咬灭。就一阵阵生了凉意,清寂着一张面。何况真是有了细细风,远远来而且远远去。

沙渚便也静了。手掌似的摊在水面慢慢眠去。有些足印凌凌乱乱不复识辨,却要什么紧——暖暖风自然要熨平了它,给另一些脚们在上面再涂鸦。

两个影子尚蓝蓝地塑着。女人身边业已没有了草。冷冷沙从她指缝间,无声泻下去,竟起了小小坟。那男人说了什么?叫女人生了气,空气于是四面惊闪开来好些地方,颤颤着放大一个“不!”

复又愈合了静。唯风来摆动她长长黑发了。

并且眼眶里添了两颗大星,一闪兼一闪。

“好吧……不说吧。”

“什么都不要说。”

“天快要——”

“什么都不要说!”

——什么都不要说,听河水呢喃,听草虫轻唱,而一飏一飏长长黑发远去时,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也无缆索也无桨。

居然吃水不浅。

(选自《何立伟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岸上散碎的灯光,惊惶撒尿的小孩和一男一女的窃窃细语。
B.“对面沙渚,似乎有人凫水,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因声音是从那些凫水人口中传来,因而想象声音也是潮湿的,这是由听觉引出触觉印象。
C.这篇小说着力描摹了一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的意象,如果拿古典诗词来比较的话,它与“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所描绘的意境十分相似。
D.作者善用短句,长短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化小说的节奏和韵味。另外小说运用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平添了些许诗意。
【小题2】小说为什么要以“空船”做标题?
【小题3】作家何立伟曾坦言:“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这篇小说诗化的语言深得古典诗词的神韵,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为了不让大风把油毡卷走,油毡上密密麻麻地压着红砖。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工友遗弃在墙角的那半碗隔夜饭,浑身上下都变了质,散发着浓烈的霉味,发霉的心就像一个变馊的馒头,开始发虚。

宿舍潮湿,原本宽松的汗衫就像长了手,紧紧地束在侯东升身上;那双黄胶鞋一夜之间仿佛小了许多,死死地粘在脚上。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侯东升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嘛就干嘛,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大街上,除了激溅着雨水飞驰的车辆外,行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显得很匆忙。侯东升感觉每个行人都和自己一样郁闷,只是他们的脚步快些,而自己慢腾腾的,这雨天他不知道该去干些什么。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这是一则多温馨的房地产广告啊!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②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三、四两段详细描写工人简易宿舍,有何作用?
【小题2】结合文意,赏析下面两句话。
①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②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小题3】试简要分析侯东升这个人物形象。
【小题4】小说以侯东升给妻子打电话的情节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小杨月楼的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但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辆有字有画的斑行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旗把箱等等,早已摆在柜台外边。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甭说海上的船开不进江来,江里的船晚走两天使给冻得死死的,比抛锚还稳当。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整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您叫我帮忙,又不叫我费劲。这点儿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像赵君王、周信芳、黄玉麟、刘筱衞、王芸芳、刘斌昆、高百岁等等,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外头拿红纸包得四四方方,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小杨月楼叫李金鏊这一席话说得又热又辣,五体流畅。第二天唱(花木兰),分外的精气神足,嗓门冒光,整场都是满堂彩。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中的“义结”二字,既交代了本故事的中心事件,也交代了情节的主要线索,还能体现出小说的主旨,可谓言简意赅。
B.小说充分表现了李金鏊的两面性,既是个“混混头儿”,又能够拔刀相助,光彩照人,令人感佩,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C.小说刻画人物都是先将人物置于典型的环境之中,前者是水灾,后者是冻灾,以典型的环境来衬托人物,表现人物,表现主题。
D.小说以唱(花木兰)结尾意味深长,花木兰是替父从军,本小说的两位主人公是替快要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义演,故事同样感人。
【小题2】小杨月楼和李金鏊二人的“义”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小题3】本小说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样的语言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