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大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桓公得管仲、隰朋、九诸侯,一匡天下,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士佐急矣。

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由是观之,远近之人,不可以不察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小题1】下列对文中通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与“暮云四合”中的两个“合”字含义不同。
B.“毕朝周室”与“锋芒毕露”中的两个“毕”字含义相同。
C.“钟子期听之”与“悉听尊便”中的两个“听”字含义不同。
D.“伯牙破琴绝弦”与“韦编三绝”中的两个“绝”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匡正天下,召集诸侯朝见周天子,终成五霸之首,是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等贤良之人的辅佐。
B.周公旦降低身份结交七十位贫贱之士,晏子给予上百个士人跟自己衣食同等的待遇,天下士人闻风而至。
C.杨因求见赵简子时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赵简子认为杨因其人瑕不掩瑜,极其看重他,并授予他相的职位。
D.子路询问孔子国家治理之道,孔子指出要“尊贤而贱不肖”,子路继而援引范、中行氏之事提出疑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22-23高三上·贵州黔南·开学考试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说苑》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慁(hùn 混):打扰,烦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B.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C.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D.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曰”与“汉使曰:‘武等实在。’”(《苏武传》) 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B.“而所愿者”与“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同。
C.“不足以为臣忧”与“逸豫可以身”(《五代史伶官传序》) 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D.“臣死而秦”与“明于乱”(《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庭迎范雎,为保历代宗庙,虚心求教,诚意可嘉,但范雎唯唯再三,秦王脸色变得严肃,心生愤怒屏退左右。
B.范雎初见秦王,谨言慎行,可见他对秦王的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还不十分清楚,他必须先加试探,察言观色。
C.范雎的说辞,恳切动听,委婉周密,一方面对秦王反复试探,看他是否真心信任自己;另一方面又反复申述自己对秦昭王的无限忠诚,渴求重用。
D.范雎规劝秦王要去蒙蔽、辨忠奸、察民情,体现出他高超的说理进谏技巧,既表明了自己的赤胆忠心,又巧妙地指出了君主的治国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
⑵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寿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注]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乙]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公中:即韩相公仲侈,“中”通“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B.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C.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D.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盟”,两篇选文中均指立督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B.“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是春秋战国时的军礼。
C.《过秦论》中“过秦”即“言秦之过”,意为斥秦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包括论政、论史等。
D.敲扑是古代行刑用的棍杖,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进攻三川,觊觎周王室,与《过秦论》中所说惠文、武、昭襄“东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证。
B.甘茂认为宜阳虽然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实力雄厚,何况秦王要跋涉千里去进攻,要攻占宜阳实属不易。
C.宜阳久攻不下,而且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导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准备停止进攻。
D.选文乙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混成糅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
(2)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小题5】甘茂在帮助秦国的过程中遭遇多种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B.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