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本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小题1】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可者甚蕃”与“吴广素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C.“皆属过而不问之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也”(《出师表》)中的“秋”含义相同。
D.“及花之既”与“长跪而之”(《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谢”含义相同。
【小题3】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小题5】两则文本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上·陕西汉中·开学考试
知识点:周敦颐(1017-1073)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片段,回答问题。

【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①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能辩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忭③于谮口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忭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部使者:官名。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记事板子。③赵忭:人名。④谮口:说坏话,诬陷别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后有闻                 鲜:少B.乃手版归            委:舍弃,丢弃
C.能辨分宁狱者          是:这D.部使者赵忭于谮口   惑:疑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A.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B.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C.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 /不肯从
D.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B.【甲】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者的鄙视。
C.【乙】文中周敦颐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反对杀人以媚人,辞官而去。
D.【乙】文中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小题4】读了上面的几段文字,你觉得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审,明察。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
(1)任东西南北风(     )
(2)菊之爱,陶后有闻(     )
(3)家贫居卑,胡不乎?(     )
(4)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     )
【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小题3】下列关于【丙】文中颜回“不愿仕”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愁吃穿,生活有基本的保障。B.心有所好,有自己高雅的兴趣爱好。
C.学无止境,可以向更多人学习。D.自得其乐,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志趣。
【小题4】【甲】诗中的竹、【乙】文中的莲和【丙】文中的颜回,他们的生长环境各是怎样的?又表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气节和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文本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小题1】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的“而”用法相同。
C.“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含义相同。
D.“及花之既谢”与“长跪而谢之”中的“谢”含义相同。
【小题3】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