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4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题目。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B.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C.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兹九德
【小题2】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1-22高一下·广东东莞·期中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⑴九月一日,愈再拜:受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⑵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⑶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维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节气
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恕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厚实
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哀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员私人书信的统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章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申: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申时”,介于“未时”与“酉时”之间。
D.伏维:表示伏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⑵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对待部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                    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食也                    胜:尽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遗憾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考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师不必贤弟子
D.当其欣所遇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了,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而邻国之政,不如自己用心。
B.孟子认为梁惠王的“尽心”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并提出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C.孟子善用比喻,如“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D.本文逻辑清晰,层次井然。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说京师翠微山

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上,构其半,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不列于三山为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间,其甃之也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也。


注释: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②甃(zhòu):用砖砌。③迉(qī):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的意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其半,其趾                 胪:罗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          怼:骄傲
C.其甃之也                    中:合于,符合
D.礼经以礼文佛,不则   野:粗俗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僻俭名其平生也  不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B.隐之所居也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
C.僧寺八九架             澄澄然渟
D.隐者所居也                 草木有江东玉兰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它和西山既分离又相互连接,不想成为主峰,又以依附西山为耻。
B.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有高大的松柏,杂草丛生,随风倒伏,芳香华美。
C.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外有一块石碑,碑文语言清丽平和,是康熙时期的文人撰写的。
D.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邓尉山的松树古朴得超脱,翠微山的松树古朴得率直。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把目光对准翠微山,说它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隐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邓尉山因汉时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上四棵古松也似乎具有了古代隐士的风范,放逸不羁,神气飞扬。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一篇独特的游记散文。
【小题6】文章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结合全文内容,阐述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