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3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注】①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扰黄州、蕲州一带,南宋军队一再击败来犯之敌,民心振奋,一度造成了“百载好机会”的有利形势。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楼。此时戴复古正在武昌,登高楼而览胜,写下了这首词。②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师从陆游。③南楼:古楼名,在湖北武汉武昌黄鹤山顶;一名白云楼,又名岑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上阕开篇气宇不凡:“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形容吞云楼高耸入云,其雄伟的气势足以压过武昌黄鹤山上著名的南楼,景象开阔雄伟。
B.“古今愁”是全词抒写的重点,下阕将登楼所见之景、新愁旧恨之情融为一体,又将爱国之情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更是多了几分凝重之感。
C.本词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古比今,意境营造开阔雄浑,抒情风格悲壮苍凉,大有其师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神韵。
D.全词以“希望-苦愁-失望”的感情线索贯穿全篇,而其中也有感情的起落沉浮,极有层次感地表现了抗敌报国之愿望与壮志未酬之憾恨。
【小题2】古人常通过写亭台楼阁抒发人的情志,说说本词是如何借吞云楼表达情志的。
21-22高一下·安徽宣城·期末
知识点: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寒食:在清明节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寒食节,据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②赵鼎:字元镇,因反对与金议和,被贬广东。③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④麦饭:用磨过的麦子连皮做成饭,用于祭祀。

[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

[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①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②髻双鸦:即双髫,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诗首联写寒食节时家家户户插上柳枝,这标志着冬季已经过去,草木开始返青抽芽。
B.卢曲开篇写柴门边的犬吠,茅屋上的燕语,描绘了一幅物物相争、各显其能的天然画卷。
C.两首作品都写到乡村人事,赵诗借典故写村民举家上坟,卢曲以发色不同写人物情态。
D.两首作品中“不管暮笳”的醉卧者和少女眼中“马上哦诗”者这两个人的情感截然不同。
【小题2】这两首作品中,“梨花”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