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横阳宫,扶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式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文中指天子坐的车子。
B.爵,指爵位。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和亲,指中原王朝战败之后被迫与外族或者外国统治者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始元,是西汉汉昭帝的第一个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与李陵曾经是同僚,两人交情深厚。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单于派李陵游说苏武,希望苏武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而投降。
B.苏武被困匈奴,家庭亲人处境艰难。从李陵口中,苏武得知自己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女儿和儿子存亡未知,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
C.苏武对汉武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苏武认为自己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就算蒙受极刑,牺牲自己,也心甘情愿。
D.苏武坚守气节,最终生还回到汉朝。匈奴一开始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听从常惠的计策,迫使匈奴单于说出实话,才让苏武能够回归汉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小题5】李陵第一次设酒招待苏武时,是如何劝说苏武投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1-22高二下·广东汕头·期末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军臣单于立岁余,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尽亡其军。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其秋,单于怒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昆邪王、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迎之。明年春,匈奴入定襄等郡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其明年春,汉谋以为“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骠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击匈奴。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敝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B.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C.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D.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指的是汉文帝刘恒,“文”是古代皇帝的谥号之一,具有赞美之意。
B.“咸约绝幕击匈奴”与文中两处“幕北”中的“幕”均为“漠”的通假字。
C.“汉士物故者”与“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两句中的“物故”含义不同。
D.“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中的“相当”指相抵,现在则多用来指两方面差不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匈奴军臣单于大举入侵汉朝边塞并杀人抢掠。当汉军到达边塞时,匈奴军队已经远离,汉军只好撤回。
B.匈奴伊稚斜单于在位时,入侵代郡、雁门郡并杀掠几百人,汉武帝派博望侯和李广率军迎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李广逃脱。
C.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的第二年,匈奴入侵定襄等郡,次年汉朝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往围攻并大败之。
D.翕侯赵信曾给匈奴单于提出遣使与汉朝和亲的建议,后来又给匈奴单于献计,让匈奴迁居到大漠以北,匈奴单于都采纳了。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
(2)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
阅读《苏武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武与 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 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 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赐钱二百万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惶恐饮药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C.子父死。无所恨       何以汝为见
D.泣下霑衿                 衡因上书陈事
【小题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以君主既然不义。臣则不必尽忠为由劝降。苏武则以君臣之义高于一切拒降。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C.李陵有感于苏武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而“泣下霑襟”。可见其尚存羞恶。
D.选段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小题3】将选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奸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龙《时》则首《周南》。辍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节选自《汉书·儒林传》)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儒者B滑稽C而不可D轨法E倨傲F自顺G不可以H为下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文中指“之乎”,与《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的“诸”意思不同。
B.害,文中指加害,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同。
C.文中的“六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意思相同。
D.则,文中指效法、学习,与成语“以身作则”中的“则”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晏婴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能言善辩,高傲自负,礼节繁琐,这并不利于齐国治理。
B.材料一中齐景公因晏婴的劝阻,停止了对孔子的封赏,并直言自己年岁老迈,最后孔子只能离开齐国。
C.材料二中记载孔子在周朝衰微时,入周至楚,推行礼乐制度,击退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君对周王室的围攻。
D.材料二指出孔子修订“六艺”,是在遵循周礼,弘扬先王之教,这体现了尊崇经典、注重传承的精神。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2)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小题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孔子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