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材料二:

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一大亮点。伴随着全球抗疫,很多国家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会考虑尝试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此次疫情对中医药拓展海外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目前中医药出海依旧困难重重,要进入海外医院并非易事。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中药出口金额停留在数十亿美元级别,未能取得更大突破,而西药制剂出口额已经突破百亿美元级别。悬殊的数额背后,是中药出海面临的现实困难。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中药作为药品注册在美国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在欧盟能成功注册的也屈指可数。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庆友表示,在我国抗疫中,中医药的有效性已被证明,但中医药体系和西医理论体系差异较大,中医药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未能被接受。中药是多靶点干预,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这也是中药难以通过外国药品审批,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的原因所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药走山国门面临的巨大挑战。海外国家对中医药不了解、不理解;而且各个国家药物注册审批法律不同,制约了中医药在全球的上市推广。当前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超过国内中医药。许庆友表示,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关键在于要让中医药文化先走出去,让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被海外人士广泛接受,中医药产品自然就更容易打开国外市场。许庆友建议,中国不光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借鉴日本汉方医学的提取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摘编自高博等《中医药出海,敢问路在何方》)

材料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测》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初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推进。《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投入保障,健全实施机制,注重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摘编自《“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在发展中已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整理归纳了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可见只要继承中医药传统,就能开发新药,造福人类。
B.中药难以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与中药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以及各国药物注册审批法律不同有关。
C.尽管在全球抗疫中很多国家开始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但中药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未被接受,在美国和欧盟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D.《“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有助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并确保2025年健康中国建设能够全面实现。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学宝库中发掘出青蒿素,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应优势互补。
B.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给中医药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带来了契机,但中医药国际化并非易事,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C.《“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D.《“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旨在推动中西医药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小题3】请结合材料针对中医如何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
21-22高一下·河南焦作·期末
知识点:报告科普文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最近太火了!推出之后,ChatGPT只用了两个月就积累了1亿用户,连比尔·盖茨也说:这种AI技术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所以ChatGPT究竟是个啥?

ChatGPT是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是一款可以根据用户提示词产出原创内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它的优点是能够帮助人们回答各种问题(包括有关技术、历史、科学、文化等各种领域)。除了能和人们互动聊天,它还能自我创作——自主完成撰写邮件、文案、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很多人刚开始使用ChatGPT时,喜欢直接说帮我写一个请假条(或一篇作文),结果得到了一篇乱七八糟的玩意。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别人用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我的却是人工智障呢?其实ChatGPT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是需要被训练调教的,即用户给它的信息越多,上下文越充分,它生成的内容就越符合要求。

目前,ChatGPT存在的弊端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的知识产权风险。为此,多家知名学术期刊正在更新编辑规则,例如《科学》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产生的文本。此外,它还可能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

(果壳网,《人民日报》视频号)

【材料二】以下内容为《国际金融报》的记者与ChatGPT的在线对话。


【材料三】这段经历帮我认清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改变了我的生活,而且让我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应如何影响人类,影响工作,与人共存。确实,人工智能正带走很多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这些工作而为人。

我们存在的理由是爱。当我们怀抱新生儿,当我们一见钟情,当我们助人于难,唯独人类才能爱与被爱,爱使我们有别于人工智能。

无论科幻电影如何描述,但遗憾的是,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当阿尔法狗在围棋上 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

那我们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将自己作为人类区分出来?我们谈到过创造性维度,那当然是一个可能性,现在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维度,称之为同情心、爱或同理心。那些都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当人工智能带走数据分析型的重复性工作时,我想我们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创造关爱型工作。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分析工具与人共事,人类将温暖倾注于高同情性工作。这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蓝图。

(节选自李开复TED演讲《人工智能如何拯救人类》,有改动)


【材料四】
   
【小题1】社员艾依钟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制作成如下思维导图,在展板上向同学们介绍 ChatGPT的优点与缺点,请将其补充完整。
   
优点一:①

缺点三:①

【小题2】社员艾依钟还负责展板上的文案写作,他从材料一和材料三里勾画了下面两句话备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他批注的节选理由补充完整。
(1)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别人用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我的却是“人工智障”呢?
节选理由:此处“人工智障”一词绝妙,因为____________
(2)当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着并爱着围棋,但阿尔法狗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渴望拥抱一个心爱的人。
节选理由:这句话举了①___________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②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是展板上“趣味小测”板块的一道题,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就是ChatGPT。
B.当你与ChatGPT分享你学习进步的喜悦时,它会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
C.ChatGPT能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信息,回答问题,生成文本以及完成调查和报道。
D.如果用户想得到更符合自己要求的作文,那就需要提供给ChatGPT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充分的上下文。
【小题4】材料四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征集令”。人工智能和我们的同学,谁更能胜任敬老院志愿者的工作呢?请你参与下面的探讨,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艾依钟:我们的同学是有血有肉的人,更适合志愿者的工作。
尚本步:那倒未必,人工智能的功能超强大,一定能胜任志愿者的工作。
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商业模式主要有3大主题:硬件设备,提供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等功能的软件;提供服务基础或依据的大数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而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归为生活健康类、信息咨询类及体感控制类。

自2012年以来,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已面世的产品形态多样,其中主流产品形态有: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手表等Hand类产品;智能眼睛、智能头戴、智能头盔等Head类产品;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配饰等其他类产品。到2013年,移动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市场已有400多种的独特产品,比2012年增长了2倍。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器件、中游交互解决方案、下游产品服务,关键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屏幕和电池等。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盈利方式,未来则更有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因此,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组合式的综合模式。主要包括3种模式:硬件销售盈利、软件销售盈利及数据服务。而数据服务是各大企业争相发掘的关键,因为数据是无可替代的,是其产品和服务在更新换代中不被淘汰的保障。

根据IMSResearch《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量化市场评估》报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在2016年有望达到1.71亿的出货量。另据ABI最近的预计,2018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这与我国智能可穿戴装备市场一系列的宏观利好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列为“支持重点”;卫生部等部门的政策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智能终端行业的发展;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有利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营销。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购买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更有意愿和能力消费个人电子产品。社会环境方面,互联网、物联网概念的普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多终端生态体系得到提升;大数据信息环境使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具有用武之地;各类慢性疾病人群数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医疗健康支出的日益增长是促使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服务于老年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成为市场热销产品。技术环境方面,基础器件技术如屏幕技术、电池技术的改善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交互方式带来突破性发展,从而增强用户体验、拓宽市场;智能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平台的搭建会促使行业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就产品而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还没有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例如:尽管不少智能手表已经融合了通信功能,但是在软硬件配置上还相差甚远。硬件上缺乏针对产品的上游关键器件,软件上没有良好的定制化系统。另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导致缺少区别于手机的杀手级应用。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许多大型企业也瞄准了穿戴设备背后隐藏的“真金”,这些大数据是支持可穿戴设备生产商产品更新换代不被市场淘汰的关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大数据服务逐步成熟,尤其是健康大数据服务。由穿戴设备市场产品可知,健康监测类的设备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一现象直接将带来海量的健康数据,而随着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数据的产品会在运动、健康、医学等市场有广泛的应用。

二是人机交互是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现有的产品还是通过设备或手机进行触摸交互,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实现人机无缝连接,在体感交互、语音交互、眼球追踪交互、触觉交互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三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智能手表、手环。在Shoes类及其他衣物类的智能可穿戴装备领域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有报道称,耐克在自己的服装里嵌入纳米技术的传感器,而且利用3D打印技术,人们很快也能打印出自己专属的智能T恤。

四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将更加个性化、更加便捷。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真正将人作为大数据的入口,人体在智能化设备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根据市场上日渐增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消费者对可穿戴装备的逐渐认可,可以预测未来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迅速扩张。此外,智能手机对单一设备具有严重的依赖,而可穿戴设备则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研发不同的设备。其市场趋势还呈现出企业与产品的多样性,传统的“大牌”难以垄断的特定。

在区域发展方面,北美依然是潮流的引领者,该领域目前的第2大市场是欧洲,在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有望成为第2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总而言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正面临着发展的良好契机,其市场预期非常乐观。但是智能穿戴设备还需要改变和创新,打造区别与其他智能终端的核心功能。

(摘编自江洪、张晓丹《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状况浅析》 2020-4-12,有删减)

材料二:

新华社重庆3月15日电 我国科研人员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得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供电系统更加智能。相关研究成果已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介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来自西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对热电、运动及无线电波等能量源在可穿戴器件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评价指标,用于对柔性可穿戴系统的电源性能、能量转换机制、弯曲或拉伸条件下的功率折减等进行评估。

审稿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代表了未来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未来根据智能家居、人体健康监测、土木基础设施检测等不同应用场合需要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源进行选型,从而推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供电智能化水平。

(摘编自新华网柯高阳《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供电系统有望更智能》2021-3-15)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来的可以穿戴的设备。广泛运用于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领域。
B.只要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盈利方式,未来就只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
C.在应用程序方面,因为缺少区别于手机的杀手级应用,所以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
D.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关键因素,而且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2013年和2012年移动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产品种类数对比,说明国内外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在逐渐扩大。
B.材料一据相关机构预计,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在2016年有望达到1.71亿的出货量,2018年将达到4.85亿,这反映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宏观利好。
C.材料一举用我国不少智能手表在软硬件配置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事例,证明我国智能可穿戴产品还存在问题。
D.材料二引用高鸣源的介绍,是为了表明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技术瓶颈。
【小题3】我国智能穿戴行业的出路在哪里?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设想或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全局的领域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摘编自刘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先发优势》《科技日报》20201112日》)

材料二:

在核电站中,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发生反应放出核能,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发电,实现核能到热能再到电能的热量转换。其中的核燃料就好像一大把插在筷子笼里的筷子,这些筷子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是一个核电机型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国外的“121堆芯”“157堆芯等技术的基础上,1997年的那次讨论创新性地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虽然此后基于这一概念的核电机型经历了参研单位调整、技术要求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历程,但直到华龙一号“177堆芯这一核心特征仍然未变,这一设计不仅可使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得到5%10%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研制蒸汽发生器,需要合适的蒸汽来测试设备性能,据从事蒸汽发生器设计研究近30年的专家、攻关组组长张富源回忆,当时在河南南阳油田找到符合条件的蒸汽后,为了利用好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实验连续进行,科研人员常常需要24小时守在野外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啃馒头、泡方便面更是常事。结构设计、知识产权、性能验证、软件设计、关键材料国产化、制造技术国产化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仅仅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问世。

(摘编自李华梁、薛服《完全中国芯!解密华龙一号”“成龙之路》《经济参考报》2019416日)

材料三:

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被李克强总理誉为国之重器。研发设计者将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解决掉,这就有了华龙一号特有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抗九级以上强震、抗大飞机撞击,我们以智慧、适度、巧妙的方式,为华龙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

为打造华龙一号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与58家国企深度合作,扶持14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核电行业,实现了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拉奇2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由此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飞跃,充分证明了华龙一号自主技术成熟性。

(摘编自曾师斯《华龙研发设计团队:怀揣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动能》《中核集团》20209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员眭纪刚认为,《建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可以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
B.“177堆芯”设计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核电机组提升了超过5%的发电功率,二是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安全性能。
C.找到测试设备性能的蒸汽后,蒸汽发生器的科研人员为了利用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常常24小时守在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
D.“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协同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参与研发,并与多家国企、民企开展合作,实现了国内外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国家科技战略将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B.“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问世,得益于其结构设计、性能验证、关键材料国产化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
C.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华龙研发团队保持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予新动能的成就。
D.我国自主创新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核电装备的完全国产化。
【小题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作为国之重器的“华龙一号”建设成功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