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瓢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B.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阶段。
B.东床,源自袒腹东床的王羲之,从此“令袒”或“东床”就成了对女婿的尊称。“令袒”或“东床”这种称谓一般都用于称自己的女婿。
C.序,又名“序言”、“前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自序。
D.骠骑,意思为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原指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这里指王述的官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会稽有个老太太为了招待他把鹅烹煮了,为此难过不已,后又遇到一个道士,不仅为王羲之抄写了《道德经》,还把鹅都送给了王羲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21-22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房玄龄等《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少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咸和初,领徐州刺史。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于是遣司马刘矩领三千人宿卫京都。寻而王师败绩,矩遂退还。中书令庾亮宣太后口诏,进鉴为司空。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乃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平南将军温峤曰:今贼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时贼帅刘征聚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率众讨平之。进位太尉。后以寝疾,上疏逊位。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遣御史持节护丧事。初,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剡县令。鉴之薨也,翼追抚育之恩,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

(节选自《晋书·郗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
B.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
C.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
D.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的是幼年死去母亲或父母双亡。
B.三军,古时一般指前军、中军、后军,通常以中军为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三军”与此意思相同。
C.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王安石《泊船瓜洲》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也都是指的这个地方。
D.太尉,古代官职名,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一度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后世有时也成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郗鉴博学儒雅,能够洁身自好。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喜好耕读,学识广博;不愿混迹官场,与行为不端的官僚保持距离,生怕玷污自身名节。
B.郗鉴重情守义,深得乡人拥戴。在遭遇饥荒时,他因为平时扶危济困、恩义卓著,被大家推举为首领,率领着一千多家乡民一起到外地避难。
C.郗鉴善于领兵,军事才能卓异。祖约、苏峻反叛,郗鉴机智果断,不顾诏令,率军东进,派刘矩守卫京都,虽然遭遇败绩,但仍能保全而还。
D.郗鉴为国尽忠,深受敬重追念。他忠勇报国,被提拔为太尉一职;他卧病在床,上疏请求让位;他去世后皇帝痛哭不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
(2)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尝与司空张华共事,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比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从事奸佞,密憎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以之白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武帝忿之,于是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②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阕:停止,完毕。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用竖刁而虫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竖刁,春秋时齐国的奸臣。
【小题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答赡养祖母,又倾诉自己不能上任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委婉得体。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地位高的人陈述意见,“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上封事”则是向皇帝上呈密封好的奏章,以防泄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奸滑谄媚,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小题5】学习《陈情表》,我们知道李密是一个因不舍祖母而婉拒武帝的至亲至孝之人。读完《李密传》节选,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李密?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孚谏曰:“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转为度支尚书。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

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B.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C.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D.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
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
(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