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4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贵,其吏士争上书求使。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亦厌汉使,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玉门关,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楼兰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龟兹。皆谢服。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备车骑辎重。丞相率百官送至横门外,而遣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文本二:

人与人相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之相与而已矣;未闻以信义施之虎狼与蜂虿也。楼兰王阳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B.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C.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D.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口,文中指俘虏。统治者多以俘虏充作奴隶,故也用来称奴隶。
B.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祖,古代送别时的一种仪式,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一路平安。
D.鞠旅,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如誓师。“鞠”此处意为“告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望侯张骞因出使西域而尊贵,所以申请出使的人增多,而这些使者重小利,私自将官府交给他们的财物据为己有。
B.楼兰处在汉与匈奴间,两边依附,常为汉朝充当向导,送水担粮,送迎使者。后因受到匈奴离间,多次截杀汉使。
C.匈奴抢先一步拥立安归为楼兰王,汉朝命新王入朝,新王推辞不去,于是皇上下诏书捕捉楼兰王,押送长安审讯。
D.傅介子以利诱杀楼兰王,并当众宣告背叛汉朝之罪,而后汉朝改立尉屠耆为王,更改国名为鄯善国,并刻制印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
(2)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小题5】对于傅介子斩杀楼兰,司马光与王夫之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山东德州·三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亮传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是时,熹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三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夫其指,故不足以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群臣更过 迭沐,皆不听。得亮策,乃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攉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佥书建康军判官斤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虽为布衣,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有删节)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②伯,即“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入,不报:回复
B.澹闻而之 嗛:怀恨
C.而台官论亮 属:叮嘱
D.群臣进迭谏 更:轮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葵担任郡守时读了陈亮写的《酌古论》后,便断言陈亮日后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等到周葵执掌朝政,常指使朝中学子去拜见陈亮。
B.陈亮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因喝醉了乱说大话而被人中伤下狱,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幸亏皇帝干涉才得以幸免。
C.陈亮与朱熹就“王伯之辨”又多次激烈的争论,叶适认为陈亮的学说都是今人没有讲到的,朱熹对陈亮的观点虽不认同但也不想改变什么。
D.陈亮在光宗策选进士时状元及第,被朝廷授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然而还没等到上任,在一天晚上突然去世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晁错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者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官职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汉文帝刘恒的年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掌管治理京师地区。汉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改左内史为左冯翊。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深得帝心,受人妒忌。他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屡次谏言﹐受上器重。他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谏言削藩,终被诛杀。他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晁错冤死,景帝后悔。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邓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是自己错杀了晁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 ,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业,略观大旨而已受:通“授”,教授
B.贼起仓,便诛二将卒: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政事闲:熟悉
D.高祖亲临,哀左右动:感动
【小题2】【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2)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