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事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B.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C.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D.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B.幽州,古代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幽州是古九州岛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C.景福,这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皇帝。
D.行军司马,古代官名。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镕受李存孝连年发兵扰乱之苦,燕帅李匡威虽然出动军队救援他,但因为王镕年幼弱小,李匡威也产生了谋取他的想法。
B.李匡威被弟弟夺取了职位,无奈只得投奔王镕,王镕感谢他多次援助,对他像父亲般尊重,后来,李匡威终被弟弟李匡俦的士兵所杀。
C.梁军以镇守为名,对王镕虎视眈眈,王镕派使者向庄宗告急,庄宗命周德威率兵接应,于是王镕归顺了庄宗。
D.王镕回到府第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李弘规和行军司马李蔼的住宅,杀掉全族人,误杀的有几十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
(2)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
21-22高二下·山东聊城·期中
知识点:《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镕,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镕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到,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曰:“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瑭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缞,侯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

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明宗自邺赴洛,遣使召之,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胙县。霍彦威谓习曰:“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入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

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符习传》)


【注】①斩缞(cuī):丧服名,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②藁:gǎo,草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本义是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文中是指“结盟、联合”。
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
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在年轻时即跟随王镕,屡立战功,后受王镕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镕被害后,他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
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镕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
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骛地追随庄宗,魏州兵变后,明宗派使者招降他,他故意拖延,后在霍彦威的劝说下才归附。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好多年后,中风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
(2)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过夏口》云:一个称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得之大喜,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曰: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初,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B.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C.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D.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翁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谏,是罗隐的字,“昭”和“隐”意义相反,这是古人常用的取字方式。
B.荆州,是汉代十三州之一,刘表曾任该州刺史,所以用“荆州”称呼他。
C.家世,指家族的世系,罗隐排列罗姓世系,意在拉近他与罗绍威的关系。
D.拥旆,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的诚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隐想要投靠钱镠,把自己之前写的一首诗给钱镠,试探他是否能够容纳自己。
B.罗隐恃才傲物得罪人,所以科举不顺遂;他的相貌非常丑陋,所以与尊师交谈,常被堵住口。
C.罗尊师和卖饭老太都劝罗隐回故乡。相比之下,卖饭老太说得更直接,诚恳劝他早求取富贵。
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他容忍了罗隐的傲慢,礼遇罗隐,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2)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
【小题5】两则材料同是记述罗隐事迹,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薨,庄宗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邺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南,西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既而谓庄宗曰:“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B.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C.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D.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嫔”,《说文》解释为“嫔,服也。谓服事人者”,文中指的是后宫的一个级别封号,嫁给武皇做姬妾。
B.“嗣”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归宁”较常见的意思有两种: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男子回家省亲。本文中的“归宁”是后一种意思。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本文中的“幸”是第一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姿容秀丽的曹皇后,最初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嫁给武皇为嫔妾,在生下庄宗后,更受恩宠,地位很高贵。
B.失去丈夫的曹太后,面对“两李”叛乱,洞察时艰,以情动人,依靠监军张承业度过了危难,稳住了庄宗的王位。
C.重情重义的曹皇后是帮助武皇打下天下的贤内助,然而她教子无方,对庄宗喜爱伶人一事虽耳提面命,但没有效果。
D.疼爱儿子的曹太后面对出兵救助镇州、定州的庄宗,悲不自胜,在汾桥亲自饯别,母子深情可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
(2)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