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5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小题5】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2·山东日照·三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①太原人,少颇读书。宋初,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会李筠叛,廷祚白太祖曰:潞城岩险,贼据之,未易破也。筠素勇而轻,若速击之,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太祖遂亲征,以廷祚留守东京兼判开封府。筠果领兵来,战泽州南,其众败走。建隆二年夏,帝谓之曰:卿掌枢务,有年于兹,与卿秦州,以均劳逸。明日制出,恐卿以离朕左右为忧,故先告卿。先是,秦州夕阳镇西北接大薮,多材植,古伏羌县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议就置采造务,调军卒分番取其材以给京师。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开宝四年长春节来朝,俄遇疾,未几卒,年五十四。赠侍中,官给葬事。

廷祚谨厚寡言,治家严肃;性至孝,居母丧,绝水浆累日。

子元载,雍熙三年,知秦州。州民李益者,为长道县酒务官,家饶于财,僮奴数千。指恣横持郡吏短长,长吏而下皆畏之。民负息钱者数百家,郡为督理如公家租调,独推官冯伉不从。益遣奴数辈伺伉按行市中,拽之下马,因毁辱之。伉屡表其事,又为邸吏所匿,不得达。后因市马译者附表以闻,帝大怒,诏元载逮捕之。诏书未至,京师权贵已报益,益惧,亡命。元载以闻,帝愈怒,诏州郡急捕之,获于河中府民郝氏家,鞫得其状,斩之,尽没其家,民皆饭僧相庆。淳化二年,徙知成都府。蜀俗奢侈,好游荡,元载禁止之;吏民细罪又不少贷,人多怨咎。及王小波乱,元载不能捕灭,受代归阙,而成都不守。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十六》)


[注]①州:隋唐后,州郡互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B.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C.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D.西夏酋长尚波于率众争夺/防捕击/其党以状闻/上令廷祚代防/赍诏赦尚波于等/夏人感悦/是年秋/以伏羌地来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征,指古代帝王亲自统率军队出征,往往为鼓舞军队士气或被情势所迫等。
B.长春节,宋太祖建隆元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定名为长春节。
C.徙,一般的调动官职。“迁”也有调动官职的意思,“迁”一般指提升。
D.受代,即受人替代,是古代官吏因在职时违犯法律制度而被去职召回的另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认为吴廷祚多年掌管朝廷重要政务,非常辛苦,于是派他去秦州任职,并亲自在事先告诉他,以免他因为离开皇帝身边而忧虑。
B.吴元载先后主管秦州和担任成都知府,任职成都时因管理百姓尺度失当,招致很多埋怨和责备,又没能平定王小波叛乱而致后果严重。
C.吴廷祚在帮助太祖分析李筠的特点及与叛军作战形势时,表述得既中肯又具体、生动,获得了太祖对他的信任,于是太祖就派他率军征讨李筠的判军。
D.郡里像给公家征收赋税一样为李益管理百姓拖欠的利息,冯伉不照办,因此被李益的奴仆们诋毁羞辱,他告发此事的奏章也被人藏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离上党来邀我战,犹兽亡其薮,鱼脱于渊,因可擒矣。
(2)获于河中府民郝氏家,鞫得其状,斩之,尽没其家,民皆饭僧相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吉顼,洛州河南人。长七尺,性阴克,敢言事。举进士及第。调明堂尉。

父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顼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承嗣喜,以犊车迎之。三日未言,问其故,答曰:“父犯法且死,故忧之。”承嗣为表贷哲死,迁顼龙马监。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顼曰:“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于是后斩俊臣。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顼辞不知武,后曰:“贼方走,藉卿坐镇耳。”顼至,募士无应者,俄诏以皇太子为元帅,应募日数千。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陛下,当速有所付。”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后命坐,顼曰:“水土皆一盎,有争乎?”曰:“无。”曰:“以为涂,有争乎?”曰:“无。”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曰:“有之。”顼首曰:“虽臣亦以为有。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今太子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贵贱亲疏之不明,是驱使必争,臣知两不安矣。”后曰:“朕知之,业已然,且奈何?”

顼寻徙始丰尉,客江都,卒。

(节选自《新唐书·吉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B.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C.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D.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B.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属游牧民族。
C.春秋,春天是播种季节,秋天是收获季节,古代学者因此称历史为“春秋”。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属正拜。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敬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顼善用时机,直言敢谏。吉顼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使认为来俊臣有功于国而犹豫不决的武后终下决心,下令处斩来俊臣。
B.吉顼临时受命,不贪军功。吉顼受命任相州刺史抵御突厥,将招募士兵的功劳归于太子,回朝如实汇报,盛赞太子,被武氏诸王憎恨。
C.吉顼深谋远虑,力劝二张。在吉顼的劝谏下,易之认为他的话很正确,便趁机会奏请立储,使武则天下定决心立下太子人选。
D.吉顼抑武拥唐,忠心可鉴。吉顼因弟弟冒犯欺骗官员被贬出朝廷,临行却依然以佛道相争为喻进谏皇帝,试图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2)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州都督齐王祐,性轻躁,其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说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上选刚直之士以辅诸王,为长史、司马,诸王有过以闻。祐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骤谏,不听。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得幸于祐,万纪皆劾逐之,祐潜召还,宠之逾厚。上数以书切责祐,万纪恐并获罪,谓祐曰:王审能自新,万纪请入朝言之。乃条祐过失,迫令表首,祐惧而从之。万纪至京师,言祐必能悛改。上甚喜,勉万纪,而数祐前过,以敕书戒之。祐闻之,大怒曰:长史卖我!戏我而自以为功,必杀之。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

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謩、猛彪不得见祐。会万纪宅中有块夜落,万纪以为君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得幸于祐、猛彪谋杀己,悉收系,发驿以闻,并劾与祐同为非者数十人。上遣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事颇有验,诏祐与万纪俱入朝。祐遂与燕弘信兄弘亮等谋杀万纪。万纪奉诏先行,祐遣弘亮等二十余骑追射杀之。祐党共逼韦文振欲与同谋,文振不从,驰走数里,追及,杀之。寮属股栗,稽首伏地,莫敢仰视。祐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祐不能禁。三月,丙辰,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兵讨之。

乙丑,敕李世勣等罢兵。祐至京师,赐死于内侍省,同党诛者四十四人,余皆不问。

庚午,赠权万纪齐州都督,赐爵武都郡公,谥曰敬。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注】①尚乘直长:官名,为殿中监官,奉驾,唐时为正七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B.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C.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D.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都督官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敕书,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
C.京兆,西安的古称,周朝王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后用以指称京都(国都)。
D.稽首,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九拜中的一种,常为祭天地所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挑选刚直的人来辅佐众位亲王,诸亲王如有过失即禀报太宗;长史权万纪直言切谏,但李祐亲近小人,又喜好打猎,不听其言。
B.权万纪弹劾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并将他们赶走,李祐又暗中将他们召回,更加宠幸;太宗多次寄书责备李祐,权万纪因此非常担心。
C.权万纪对太宗说李祐肯定能改过自新,太宗很高兴,手书敕文鼓励李祐;李祐听说此事后,却认为权长史出卖自己,一定要杀了他。
D.权万纪以为君謩、猛彪想谋害自己,逮捕他们并弹劾李祐等人;太宗派人按察验证后,下令李祐与权万纪入朝,权万纪在路上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条祐过失,迫令表首,祐惧而从之。
(2)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祐不能禁。
【小题5】唐太宗为何要赐死齐王李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