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量/件
年度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国内国外合计国内国外合计国内国外合计
20171245709135885138159416798077786168759361081717841628658
20181393815148187154200220638608451207231168909719702708799
20191243568157093140066122597658425226819069177119846711617
20201344817152342149715929188747759292663375233918023770362

1   2017年—2020年中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量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审结授权率/%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平均值
欧洲51.753.952.651.454.063.463.364.756.9
日本65.372.174.376.578.380.681.082.376.3
韩国62.769.270.873.268.163.368.171.768.4
中国63.563.058.554.264.459.956.453.559.2
美国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无数据
专利申请授权率/%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平均值
欧洲46.243.546.743.546.363.166.080.154.4
日本68.479.780.966.357.762.362.661.167.4
韩国57.966.771.268.749.851.856.557.059.9
中国54.755.539.535.743.543.538.132.342.9
美国49.251.655.255.452.252.454.150.852.6

2   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授权与审结指标

[数据来源: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20122019年)]

材料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47日公布,2019年中国首次成为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凸显中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彰显中国创新的实力与潜力,振奋人心,难能可贵。

可贵之一在于,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跃升步伐大。众所周知,专利所有权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199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到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276件,201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8990件,20年间增长了200多倍。可贵之二在于,中国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弄潮儿。全球专利申请报告数据显示,企业成为新技术开发的主力。在众多申请者中,中国华为公司以4411件专利申请连续三年成为企业申请人第一名,排名靠前的创新企业还有中兴、阿里巴巴和腾讯。这说明这些迅速成长的企业已经有能力克服自主研发的高成本、长周期和高风险,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可贵之三在于,中国对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始终不渝。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为何能持续加速度上升?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为何能持续数十年高速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认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持续数十年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些经验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

(摘编自李蓉《中国专利申请跃升世界第一可贵在哪?》)

材料三:

针对前面分析归纳的问题和成因。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摒弃专利数量等量化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尺度,代之以考查企业和民众对于各项政府服务职能的满意度反馈。政府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行使专利发明审核授权,行政监管和司法部门发挥保障知识产权的功能,都是为了界定和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权利,但最终评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质量的高低优劣,只能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让市场决定创新发明的价值。让企业和发明创造者决定选择何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政府的作用就是提供公平有效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包括专利、版权等。在公平有效的产权保护下,优质的创造发明自然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较高价值的回报。

政府应谨慎使用公共资金资助研发活动,避免因为政府投入而挤出民间研发投入,或导致研发创新活动的低质化。在资助方向上,应该以具有准公共货品性质的基础研究为主,更为注重产业链上游的溢出效益较高的基础性项目。在资助对象上,直接资助应以从事基础研究的高等院校为主,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资助则不宜直接介入,恪守政府投入决策的中立性。在资助方式上,应当以普惠性的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间接方式进行,严格慎用直接资助和补贴。

要在保证专利审核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压减审查周期的目标,对于专利审查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显然是更高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优化审查信息处理流程和标准,采取审查外包、同行评审、异议复审等多种方法,克服审查信息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瓶颈。严格实施专利审查标准,确保标准执行的公平性和中立性。进一步完善审查流程,从制度上压缩人为延迟审查的策略性操作空间。压减专利审查周期,提升整体专利质量。

(摘编自《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7年—2020年中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量统计表来看,2017年—2020年我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的国外申请量均逐年递增。
B.2011年—2018年,在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四大知识产权局中,中国专利审结授权率在多数年份中属中等偏低水平。
C.从2011年—2018年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授权率来看,中国平均值垫底,但2011、2012两年高于欧洲和美国。
D.2019年我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专利申请达到58990件,这一专利申请量是1999年的200多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最重要的原因是走了国际化道路。
B.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素,推动着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持续数十年高速发展。
C.政府职能部门行使专利发明审核授权的职责,发挥保障知识产权的功能;市场的作用是决定创新发明的价值;二者之间不存在关联。
D.专利所有权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自主研发面临高成本、长周期和高风险的挑战,国家投资才有希望成功。
【小题3】请结合材料和你的认识,简要说明如何促进我国专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21-22高二下·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主要由加工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其中,加工程序载体主要用于完成操作的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分,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模块,主要采用计算机数控系统(CNC)来以软件的形式实现数控的功能;伺服系统主要用于接收数控装置发出的指令,并经功率放大、整形处理后转换成机床执行部件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运动;机床主体指的是数控机床的机械主体,用来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操作。数控机床工作过程示意图:

(摘编自《数控机床发展概述》)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材料三:

五轴数控机床是中国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工具,被称作“大国重器”。成立于1993年的大连光洋是较早转型主攻高档五轴数控机床的。通过不懈地创新发展,他们生产的五轴数控机床凭借性能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不仅在国内热销,而且成功打入德国、日本等国外市场。2019年岁末收官,大连光洋1亿元以上的合同已经签到了第二年。大连光洋董事长于德海说:“机床是‘工业母机’,要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凭企业一己之力,不行!”2009年起,大连光洋给无锡某公司做核电叶片机床的应用验证,前后研发四代、用了8年多时间。这项研发中,国家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研发资金近700万元,大连光洋自己投入5000多万元,用户拿出近1亿元资金用于切削试验耗材。后来跟客户的专项合作,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如今,大连光洋已拥有全技术链、全产业链,自我配套率全世界最高,并且有意识地采用其他企业的国产零部件,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只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

机床产业属于技术、资本高度密集产业,每一台设备都是订制化的,需要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好产品是用出来的,没有应用场景,就难以实现突破。”最近,某国内用户在采购大连光洋的高档5轴机床后,双方密切合作,对发现的百余个问题进行攻关,成功促进产品实现量产。业内人士呼吁,必须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打通创新产品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摘编自王金海等《辽宁:蓄势待发海天阔》等)

材料四:

我国高端机床核心技术仍未全面摆脱“卡脖子”困境,面临国际技术封锁加剧的新动向。受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高端机床在导轨、丝杠、主轴等关键硬件方面,经过多年努力,陆续赶了上来,目前落后主要体现在控制软件方面。虽然经过重大科技专项连续攻关,取得了一些重要技术突破,但从整体上实现超越,还有不小的距离。高端机床产业研发投入巨大,但实物资产少、缺乏抵押品,融资频频受困。再就是高端机床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续努力,往往连续十多年投入十几亿元研发,才攻下数控有关核心技术,而在这十多年里,没有产出回报,要把机床作为事关制造业升级和产业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分类施策,不断增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引导银行对经营稳健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持。有专家说,可以探索恢复对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增值税返还政策,也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石庆伟等《中国“工业母机”寻求突围之路》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控机床由数控装置发出指令,控制机床动作,按要求自动加工零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B.从数控机床工作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数控机床的运行处于不断地计算输出、反馈等过程中,从而保证刀具和工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C.材料二中,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产成品规模一直在扩大,2014年得到迅速发展;增长率上表现有起伏,2014年增长率远高于其他年份。
D.高端机床技术创新往往需要长期努力,研发投入大,有的在十多年里没有产出回报,对反映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高端机床业不宜采取市场化手段。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二,我国虽然中低档数控机床产量大,但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仍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至少90%的高端数控机床要进口。
B.大连光洋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建立了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机床产品做到了完全自我配套,实现了产品自主化。
C.大连光洋生产的五轴数控机床是“大国重器”五轴数控机床的代表,它凭借性能和价格优势,热销国内并销往国外。
D.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整体.上,硬件方面发展速度较快,控制软件方面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需要重点突破。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档数控机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例如,我国高铁就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在吸收先进科技的同时,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目光长远,积极谋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天眼”将我国推向国际天文学观测和研究的最前沿;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科技投入稳步提升,已接近世界科技强国的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在2015年就达到7915万人,在2016年则增至8327万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

但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

材料二:

   

图1

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

2018科研投入排名公司名称所属国家科研投入(亿欧元)占营业额比重
1三星韩国1347.2%
2谷歌美国13414.5%
3大众德国1315.7%
4微软美国12313.3%
5华为中国11314.7%
6荚特尔美国10920.9%
1苹果美国975.1%
8罗氏医药瑞士8919.5%
9强生美国8813.8%
10戴姆勒德国875.3%

图2

(摘编自《华为2013-2017年报》、《凤凰财经》)

材料三:

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世界首个已故捐献者子宫移植孕育的婴儿在巴西诞生并健康成长。除了大脑,现代医疗的进步已经让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成为现实。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得到一份DNA检测报告,通过DNA检测给新生儿做一个类似“占卜”的健康隐患测算。人类未来也许再也不怕疾病,所有的疾病在出生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给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如今,多伦多的一个叫Quayside的智慧城市计划项目,希望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社区,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建设,它以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这个网络将收集各种信息: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数据。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都会变得更加可控。立足民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生命。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

【小题1】下面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2017年,华为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科研投入皆保持增长态势,这5年间,其科研投入和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B.《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既反映了各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创新能力。
C.若图2榜上企业均保持现在的科研投入比例,可以预见,几年内谷歌集团就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
D.苹果公司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但其营业收入高,所以科研投入资金绝对数仍然保持在全球前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且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天眼”工程、无人潜水器……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
C.将来,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将可能得到一份关于DNA的检测报告,这也许有助于我们及早去发现并且治疗疾病,进而让人类不再惧怕疾病。
D.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小题3】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主流电影”坚持“人民性”原则,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策略,创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看,“新主流电影”是面向大众、邀请大众、期待通过大众检验的文化产品。“新主流电影”通过类型化,加强现实生活的可感性。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程度不断加深,铸造出一批以军事战争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类型大片。如《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新主流电影”借助明星效应给现实主义带来契机与挑战。《建国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众多华语明星纷纷进入主流电影生产体系,为彼此带来建设性的符号资本。“新主流电影”努力开拓市场空间,让相关产业服务于民。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摸索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电影的档期属性,形成了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三足鼎立”的态势。近年来上映的 “新主流电影”也多集中在这三大档期,而且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主流电影”采用最强大的创作团队、最精良的视听技术以及最有效的发行放映,通过 感官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沉浸,达到综合性的审美效果,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人民认同,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书写、中国学派的建构推向高峰。真实事件是“新主流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木本水源。对于公众来说,历史上曾经发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不断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心理。记忆兼具叙事性、创造性特征。“新主流电 影”只有把“想象的共同体”的记忆经验以各种方式讲述出来,才可以获得不竭的创作动力。真实人物使得“新主流电影”浪漫主义见微知著。把人写好是“新主流电影”的重要标准。观 众看电影,最关心的还是人的故事,他们通过注视电影人物的言语、行为并审视电影人物的思想,寻找生命的参考,回望自己的本心。《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所创造的高票房、高热度,固然有强烈视听效果的助力,但能否体现出对于具体处境下的人的凝视才是好电影的终极标准。“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片视听奇观的轰炸和艺术片喃喃自语的留驻之间,见证“源于真实、高 于真实”的真实事件与人物。“新主流电影”对于现实、对于人类的关注还包括对于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如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硬科幻”类型影片。

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也因电影的发展而繁荣,但是“新主流电影”强调:一定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一条无限趋近“人民性”的渐近线。观众即人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期待是文艺作品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只有真正深入人民群众,体味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轨迹,揭示时代的进程,解决他们的困惑,确认他们的认同,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所以“新主流电影”视域下的“人民性”,将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追求”上不遗余力。在制片、发行、放映的全过程中,“新主流电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始终沿着“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方向,使电影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摘编自黄钟军《新主流电影“人民性”的表述延伸与审美更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属性,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
B.文艺工作者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根植于生活,就会创作出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
C.“新主流电影”不需要有强烈视听效果,只需要把人写好,让观众通过对真实人物的凝视实现自我观照。
D.“新主流电影”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核心要义,材料二阐述了“人民性”在电影艺术产业中的具体实践。
B.“新主流电影”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的真诚践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足于真实事件,二是还原真实人物。
C.成功的“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为了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可能会吸纳众多华语明星进入生产体系。
D.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作家要深入人民群众,如曹雪芹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过剖析,才创作出《红楼梦》。
【小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列宁:“艺术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B.周作人:“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C.鲁迅:“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D.郭沫若:“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
【小题4】柳青为了创作以陕西关中农民为主体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定居并蹲点在陕西原长安县的皇甫村14年,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等文学长廊里的经典形象。请结合材料一说说柳青这么做的原因。
【小题5】如何让“新主流电影”创造更多的“文艺精品”?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