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
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
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B.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C.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D.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B.擢,提拔。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陟、升、拔”表示提升官职,“左迁、谪”表示降职贬官。 |
C.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六个月。 |
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工匠、水利、交通运输等。 |
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让百姓恢复生产,修建道路。 |
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的妻儿,最终让冯晓投降。 |
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行事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 |
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后因接触瘴气染病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
(1)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趾为吏。居九年,仁宗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两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
A.嗣位,指继承君位,皇帝登上皇位,可用即位、登基、践祚等词语表示;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
B.“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
C.“进秩”意思是进升官职或增加俸禄。《艺文类聚》卷四五引晋李重《杂奏议》:“其有殊勋者,辄玺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 |
D.致仕,指古代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代官员年纪老迈,健康状况,故致仕之年在六十岁。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第二年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
B.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罗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 |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商议后搁置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奋勇作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已七十四岁,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
(1)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若更征税,必致窜逸,谋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
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
珝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珝于帝前解之。李孜省之辈以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珝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辂之劾汪直也,珝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珝又责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
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珝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
子锐,字汝中。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宫殿门坎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帝虑牙牌易损,命易以银。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
《明史·刘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
B.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
C.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
D.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考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 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C.成化十八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成化是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 要的纪年法之一,如文中的“正统十三年”、“嘉靖初”以及我国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十六年”, 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
A.刘珝颇有口才,善于辞令。他担任讲官,每次入朝讲学时,都反复开导,言词语气从容不迫;在当时被世人称为第一讲官,就连皇帝也称他为“刘东先生”。 |
B.刘珝性格直爽,敢于奏议国事。他遇到事情时从不回避,李孜省等人用歪门邪道扰乱政事,想改换太子,刘珝就秘密地上疏来劝谏皇帝,阴谋稍微被阻止。 |
C.刘珝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曾当面指责万安;有一个朝臣王越,刘珝又在朝堂上责备他,使他羞愧地退了下去。 |
D.刘珝的儿子刘锐博学又有品行。他先后任官五十多年,嘉靖年间官至太常卿,兼任五经博士,同 |
(1)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
(2)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
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
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
天顺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
【注】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
B.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
C.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
D.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先帝的年号,颁布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元年。 |
B.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
C.忧,指父母的丧事,“丁忧”原意为遇到父母等长辈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凡官员丁忧必须解职回原籍守孝,期满后复职。 |
D.漕运,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 |
A.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 |
B.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入侵,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 |
C.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 |
D.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 |
(1)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
(2)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景帝监国,赦复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