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韭菜

安庆

福兵家就住在山脚下。

每年暑假福兵都要上山去割山韭菜。福兵喜欢割山韭菜的生活,喜欢那在山岩缝隙顽强生长的小秧苗,喜欢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情景。凛凛地站在山崖上,看远处变得朦胧的村子,看山下匆匆行走变得渺小的人,福兵常常油然而生一股豪气,福兵感觉割山韭菜的生活好惬意,好气派。

这一年暑假福兵又上山去割山韭菜,只是身后多了一个秀气的女孩子。福兵默默地在前边走,每攀上一个崖再转过身来伸手拽一把身后的女孩子。女孩叫盈,是从县城里来的,女孩的姨妈家和福兵家是邻居。女孩对山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山里的风好爽啊。盈笑盈盈地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小玫瑰。

福兵就笑,像城里人笑山里人憨一样。

看见一棵蓬蓬松松结着珍珠一样红红果实的山棵子,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

福兵说:山樱桃嘛。就拨开荆棘为她摘了两捧山樱桃。

福兵割山韭菜割得累了,又站在山顶向山下看,福兵说:哎,你往下看,那远远走动的人变成蚂蚁了。

女孩惋惜:可惜看不到我们的城市。

福兵就让女孩讲城里的故事。福兵听完了,问女孩:城里好还是山里好?

盈嗫嚅了半天,那时候他们都还是小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表达才能。盈只是说:各有各的好处吧。

盈回城时带走两把捆得整整齐齐的山韭菜。

这以后每年的暑假,盈都要进山住几天。在姨妈千叮咛万嘱咐中又和福兵一起上山去割山韭菜,去享受山顶那清凉的风。

后来两人由初中升高中,福兵读高中时也进了城里的重点中学。课程渐渐地紧了,盈暑假来山村的次数也少了,来了也总是匆匆地回去,两人再无暇相偕上山去割山韭菜。但福兵自己还是坚持每年暑假割几次山韭菜,福兵喜欢吃山韭菜馅儿的饺子,吃腌渍的山韭菜,吃山韭菜团成的玉米面饼子。每年开学福兵还坚持带几把山韭菜进城,还受盈的姨妈的委托给盈家捎去一些山韭菜。每次接过山韭菜,盈总笑盈盈地放在鼻子前闻闻。惋惜地说:好香啊,可惜一直没跟你上山割韭菜了。福兵坦诚地说:找机会我们再去登山割一次山韭菜吧。

两人再相偕上山割山韭菜已是参加过高考的那年七月。时光如梭,福兵的嘴角已拱出茸毛,盈说话的声音显得越发甜润。割过山韭菜,他们面对山风,相视着在山头坐了好久。

那也是福兵最后一次去割山韭菜。那年九月福兵踌躇满志地进了一所大学,盈落榜后进企业当了工人。几年之后,福兵毕业分配到市委某机关工作,在结束一天紧张的工作之余,福兵也时常回忆起割山韭菜的情景,想起曾和他一起上山割山韭菜的盈,更多的是又一次次产生站在山顶望远时曾有过的那种豪情。福兵工作超人地勤奋,一个要强的山中男孩各方面都不甘示弱,处处表现得非常优秀,阶梯便一阶阶地高。几经周旋之后,这年夏天福兵回到他的故乡做了一名副县长。

福兵衣锦还乡。途中,福兵透过车窗仿佛看见了那顽强生长在山崖缝隙中的山韭菜,那是一种多么坚韧的生命啊:不怕贫瘠,忍受着山风的肆虐,保持自己独具的清香。但作为一名副县长,福兵马上进入了角色,工作风风火火又有条不紊。没过多久便把分管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全县颇有口碑。一个周末的晚上,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清闲,他走进大街,霓虹闪烁的街道透出城市夜景的魅力。他悠闲地在大街上散步,忽地,一家写着山韭菜饺子馆的饭店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倏地想起那年少的岁月,想起那个清纯的女孩。谁是这家饺子馆的主人呢?是不是她?多少年没有与她有过联系了,她还好吧。这样想着,他已经走进饺子馆,他选择了一个座位坐下来,要了一碗饺子。饺子端上来了,尝一口,啊!果然一股山韭菜的馨香扑鼻而来。久违了,山韭菜。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他忽然感觉一双纤细的手出现在面前,一碗飘散着缕缕热气的饺子汤放在桌边。他抬起头,一个端庄大方的女人站在面前,短头发,朴素中透着聪敏。他看着看着,啊,真的是她……

是你……

好吃吗?

好……好吃,你真的是饭馆的老板?

是的,下岗了,我想起那时候和你割过的山韭菜,就试着开了这家‘山韭菜饺子馆’。

生意可以吧?

可以。她两眼直直地看着他,正像野菜成为贵宾席中的高档菜一样,山韭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下岗了,为什么不去找我?

她摇摇头:你是县长,要忙的事很多,再说,开了这家饺子馆也算是再就业了。

其实我好想我们在一起割山韭菜的时光,好想再去割几次山韭菜……

该走了。走出好远好远,回过头,山韭菜饺子馆几个大字在霓虹灯中依然闪烁,霓虹灯下仿佛还固执地站着一个身影。他条件反射般地向后挥了挥手,又挥了挥手。

此后,县政府里都知道福兵县长特别爱吃饺子,尤其爱吃山韭菜馅儿的饺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兵喜欢吃山韭菜馅儿的饺子……”这处排比句突出福兵对山韭菜的喜爱,为下文写他衣锦还乡后去“山韭菜饺子馆”品尝做了铺垫。
B.小说中“更多的是又一次次产生站在山顶望远时曾有过的那种豪情”一句,呼应小说第二段对福兵登高望远情景的描写,使小说结构严谨。
C.“其实我好想我们在一起割山韭菜的时光,好想再去割几次出韭菜”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事莫测、青春不再、美好难留的感伤,暗示了小说主题。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运用顺叙手法,讲述山里娃福兵与城里女孩盈的一段人生故事,小说情节整体比较舒缓、平直,满溢温情与诗意。
【小题2】小说为什么要花费颇多笔墨叙述小时候福兵与盈上山割山韭菜的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山韭菜”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境

吴荣德

今年的重阳时节,天气变幻莫测,姗姗来迟的桂花赶了个晚集。一夜秋风瑟瑟,天刚蒙蒙亮,有个瘦小个的身影已在马路上忙碌开了。一身的橙色镶嵌着几条对衬的灰白,这样的装着平时很少有人去在意,或许他们太普通了。洒满一地的树叶被风吹得有些凌乱,残叶的焦黄与黑色的柏油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只见他不慌不忙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那几个动作,印有环卫部门标记的小型三轮车半个小时后就被树叶装满。

道路清洁工作一般都在人们上班之前完成,看来今天是不可能了。上午八点多,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那瘦小个子已经把路面上的枯叶基本上清理了。只剩下道路中间的两条窄长的绿化带,枯叶在草丛里随风蠕动着,很难清除。

这时候,瘦小个子摘下浅蓝色的口罩,长吁了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点燃了一支,猛抽一口,然后坐到路边的条石上。看着他抽烟的姿势极其享受,我上前跟他打招呼:“今天这活够呛吧!”他抬起头打量着我,却没吱声,向我微笑着,额头上几条细小的皱纹传递出岁月沧桑。“烟瘾上来了,刚坐下。”他站了起来,肯定误以为我是管事的前来检查。他接着说:“绿化带里那些树叶,要等鼓风机把它吹出来才能扫!”

“坐下休息吧,这半天够累的!”他听后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在交谈中得知我是个闲人,他便无拘无束起来。

“这段路夏天树荫遮天,整个路面几乎晒不到太阳,比冬天舒服很多。”我对他说。

“这法国梧桐是速生树种,属悬铃木科,有‘行道树之王’美称,是每个城市街道绿化的首选。”我听得一脸惊讶,这时好像有什么东西砸到我的背上。转身,低头,看见脚边有串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捡在手上,还连着一片黄叶。如果没有这片叶子,我肯定会认为这就是没成熟的青色杨梅,那大小、那手感,由不得你不信。他接过我手上这貌似杨梅的东西,顺手扔进了畚箕,对我说:“这法桐的果子一无是处,真正的梧桐树结的果有药用价值。”我茫然地看着他,心里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人往往是这样,只要你愿意聆听,他就会乐意诉说。“兄弟,今年贵庚?”我问他。

他似笑非笑地望着我的脸,显得有些狡黠:“肯定比你长一大截啰!”见我傻愣的样子,他接着说:“我呢,已逾古稀三个年头了,瞧不出来吧!”“那你这份工作……?”“只要他们不嫌弃,我还会再干几年。”

我审视着眼前这个小老头,干活时的矫健身影无论如何不能跟他的年龄相联系。除了额头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或许个子小也是不显老的主要原因吧。我本想说几句常规的客套话,诸如世上的钱是挣不完的,老年人要学会适可而止。

殊不知他倒来了劲:“全家都来到了这个城市,我一个人蹲在家里,既冷清又无聊,所以就……”

“难道养老金还不够你用吗?”

“其实这也不是单单为了钱,人啊!钱多钱少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这不是我想要的老年生活。”

“量力而行吧,老年的幸福必须建立在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基础上。”

他又掏出香烟,递我一支,被我谢绝。他不无感慨地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到菜市场不到一公里,也要开着车去,却有大把的时间泡在健身房里。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份工作只当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我心里一阵涌动,平时像他这样,除了碰到老乡聊上几句天,很少有人会去搭理他们。他说的对,这就是一份工作,没啥贵贱之分,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这份工作的神圣。

这时候,有个跟他同样衣着的人背着鼓风机,正从那头走来,他说不跟我聊了,径直向那人迎去。只听一阵隆隆声,那人用鼓风机把绿化带上草丛里的枯叶吹向路面,干净了一会的路面又变得一片狼藉。瘦小个子戴着口罩,那敏捷的身手让我又怀疑起他的真实年龄。他把吹到路面的树叶扫成一小堆一小堆,额头上已渗出了汗珠,我思绪万千,或许这就是责任的力量。

恶作剧的天,冷风又起,呼呼有声。高大的梧桐树这些天变得萧条了很多,树枝随风摇晃着,一片片的黄色枯叶毫无规则地飘舞着。好不容易干净了的路面又聚集起些许黄色,瘦小个子无奈地看了看天,蒙着口罩的脸看不出有啥表情。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清扫,我的目光变得有些模糊,继而又清晰起来,那瘦小的身影在我眼里变的越来越高大。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瘦小个子”“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那几个动作”,说明他对这份工作不太满意。
B.老人对法国梧桐树的相关知识能侃侃而谈,说明他对工作上心,愿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引来了“我”的敬意。
C.“很少有人会去搭理他们”,说明人们心中有高低贵贱之分,瞧不起清洁工这样的职业。
D.“冷风又起”,将树叶吹落,“瘦小个子无奈地看了看天”,反映出他的心不甘情不愿。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来塑造老人的形象,手段丰富,形象生动。
B.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秋风”,但作用不同:开头渲染了萧瑟、清冷的氛围,并引出主人公的工作;结尾横生波折,凸显了老人的形象特征。
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让“我”来发出议论,彰显出夹叙夹议的特点。
D.小说中的对话虽然不算很多,但有些字字珠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题3】“我”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题为“心境”,展现的是“瘦小个子”老人的人生态度。请对其“心境”加以概括,并举出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老四

牟喜文

那时,王老四就像祥林嫂一样,镇里人看见她都绕着走。

沙田屿是个三省交界的镇子,镇子不大,二百来户人家。毫不夸张地说,镇南头有人放个屁,全镇人都能闻到臭味。可就是这么个小镇子,却整天人来人往,车流不断。王老四的父母一顺水生下四个女儿,王老四排行老四,父母一看又是女孩,就懒得给她起个好听的名,成天老四老四地叫,也是想把女娃当男娃养哩。王老四模样长得还算周正,高个,细腰,宽臀。可自打丈夫在窑上被埋,三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后,王老四就像被施了魔法,走到哪儿呼啦一下人群就散到哪儿。

也难怪,这个女人命太硬了!

像配合镇里人似的,王老四在找了儿子两年未果后,回到沙田屿,竟再没掉过一滴眼泪。寒冬腊月,猎猎的北风卷着雪花,肆无忌惮地敲打着家家户户的窗棂,凶残、冷漠。街上,行人匆匆,就连路过的汽车都喘着沉重的粗气,呼出的白烟转瞬间就被风吞没了。镇东头,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响过,王老四的老四菜馆开张营业了。莱馆还算干净,八张桌子,里里外外就王老四一个人,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

王老四真能瞎折腾,败家娘们!有人风言风语。

可不是,等她把丈夫那点抚恤金败霍光了,就更没人要了!有人幸灾乐祸。菜馆开业两个月,除了零星几个过路新手司机,还真没谁再踏进王老四的菜馆。如今,哪个司机没有自己的窝子,一来,嗲声嗲气的姑娘陪着,好茶好水好烟伺候着。临走,还给拿东西,那态度,多好。

王老四一个新来的,咋能争过那些老油条?镇上收卫生费的李大姐劝她说,老四,不行咱报停,歇业三个月,等来年春暖花开人多了再开张。

王老四惨笑了一下,说,李姐,不碍事。

李姐看王老四吧台里有一台新电脑,拍了拍,说,这家伙,真好!恐怕得好几千块吧?王老四笑了笑,没吭声。

慢慢地,王老四的生意好了起来,可让人奇怪的是,路过的司机从别人家饭店出来,都兴高采烈的。可从王老四的饭店出来,却个个红肿着眼睛,低垂着头,满腹心事的样子。按理,吃得不开心,下次就不会再回头了,可司机不但回头,还带来了很多认识的同行。

王老四的饭店难道有啥猫腻?

那还能有啥?还是李姐站出来辟谣,还不是家常菜,就是比别人家干净点罢了。但有一样,王老四的菜馆只接待司机,其他人,一律不伺候。

乖乖,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开饭店的挑客人,还是头一遭听说呢!

两年后的一个春天,阳光明媚,风吹在脸上暖暖的。

老四菜馆门前的花池子里,各色鲜花开得正旺,火红的串红,一朵朵、一串串,红得就像天边的霞,娇艳、任性。

这时,一辆警车地停在了老四菜馆门口,王老四养的泰迪狗兴奋地迎上去,围着下来的人,不停地摇着尾巴。

王老四犯事了!爱凑热闹的老头老太太,呼啦一下就把王老四的菜馆和警车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女人和那么多司机,啧啧,咋样,这回出事了吧!

从警车上下来的,除了镇上派出所的刘所长,还有两个外地男女,其中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女孩,几人拨开人群,快步走进老四的菜馆。

扑通一声,两个外地男女直接给王老四跪下了,说,恩人哪,谢谢您!

这是唱的哪出呀?

王老四也很激动,眼圈红红的,嘴里说,别这样,快别这样。说着,伸手去搀扶两人,可两人说啥也不起来,还让小女孩也跪下,向王老四行大礼。

刘所长笑呵呵地说,好啊,老四妹子,没想到,真没想到,网上大名鼎鼎的老四救助被拐儿童论坛的群主竟是你!更没想到,你竟然把长途司机都发动起来了!

人们这才寻思过味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一下,两下,接着连成了一片……

时光如芬河水,默默流淌。与此同时,老四菜馆扩大了规模,从平房变成了三层小楼,陆续招了二十几个服务员。一时间,热闹非凡,墙上的锦旗就像红云一样,铺天盖地。

春风送暖,杨柳吐绿,一双双小燕子唱着欢快的歌儿飞回了旧巢。

这天,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菜馆门口。从外面买菜回来的王老四和男孩四目相对,只看了一眼,她就怔在了原地……

(选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菜馆刚开张时生意惨淡,门前冷落,王老四因没有赚到钱而情绪低落。初来乍到的她,根本不是那些满脑子生意经的老油条的对手。
B.王老四在长达十四年时间里,通过开菜馆、招待路过的司机,买电脑,办论坛,共同寻找丢失的孩子等途径,寻找儿子。
C.王老四与样林嫂一样,受镇上人排挤。镇上人是一群冷漠自私的看客,没人愿意与不幸的王老四交往,镇里人看见她都绕着走。
D.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经过艰辛的寻找,丢失的儿子终于归来,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是故事情节自然发展的结果。
【小题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小题3】小说结尾处写到王老四与男孩相遇的情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境

哲贵

从家开车到越剧团,大约需要二十分钟。车子一发动,余展飞身体有感觉了,兴奋了,柔软了。不是柔软无力,是柔韧,充满力量,跃跃欲试。越剧团有两个排练厅,一大一小。他直接去小排练厅。他知道,团长舒晓夏已经在小排练厅了。而且,余展飞听了近来之前的伴奏音乐,已经知道晚上排练的内容,没错,还是《盗仙草》选段。

他和舒晓夏第几次排这个戏了?起码有几千次吧,甚至更多。

父亲余全权是信河街著名的皮鞋师傅,绰号皮鞋权。父亲对待每一双皮鞋,无论是来修补还是来定做,都像对待儿子。也就是说,他也是父亲的一双皮鞋。实事求是地讲,余展飞不排斥父亲,也不排斥皮鞋。对他来讲,皮鞋是有性别的,是分男女的。无论是哪种性别的皮鞋,余展飞都是喜欢的,只要到他手里,他都会给它们全新生命。

从皮鞋店到皮鞋厂,是父亲的一个改变,也是皮鞋对父亲的回馈。那一年,余展飞已经当了三年学徒,理论上说,可以出师单干了。

也就是这一年,余展飞认识了舒晓夏。

余展飞不是第一次看越剧,也不是第一次看白素贞《盗仙草》。但这一次不同,他被白素贞击中,迷住了。他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去越剧团,我要唱《盗仙草》,我要演白素贞。那一个月里,余展飞只说一句话,其他什么事也不干。皮鞋权先是惊讶,再是愤怒,然后是恐惧,最后是无奈。他懂儿子,就像他了解皮鞋和各道制作工序一样,不能来硬的。他答应让余展飞学越剧,但只是业余,主业还是做皮鞋。

父亲找到一个长期在店里定做皮鞋的人,他是信河街越剧团的鼓手。一个礼拜后的一个下午,鼓手带他去越剧团见俞小茹老师。余展飞记得是直接去排练厅的,一大堆人,穿什么的都有,穿短打扮的,穿戏服的,比画着动作,沉浸在各自的情境中。余展飞很羡慕这些演员,他们哪里是在排练?哪里是在演戏?他们就是生活在天宫中的一群神仙,生活在各自的想象中,逍遥自在。这样的日子才是有意义的,不用考虑柴米油盐,更不用考虑生意来往,只需要考虑自己和角色的内心。

舒晓夏是在排练厅看到余展飞的,知道是俞老师新收的徒弟。一接触,舒晓夏就知道,遇到劲敌了。舒晓夏原来的打算,是想让余展飞放弃白素贞,那么多越剧剧本,他演什么不可以?可是,余展飞说:不,我只学《盗仙草》,我只演白素贞。别的都不学,都不演。余展飞心里住着一个白素贞,身体里也住着一个白素贞,一遇到白素贞,他就魔怔了,不能自拔,差不多是神志不清了。

余展飞是真下了狠心学戏,什么苦都吃。俞老师让他练拿大顶,让他拿三分钟,他一定拿十分钟。俞老师让他拿十五分钟,他一定拿半个钟头。他第一次在剧团正式登台,是两年后的汇报演出,汇报演出后,俞老师对他说,文化局同意招他进越剧团。进越剧团演戏,是他这两年来的梦想。可是,当真正要成为专业演员时,当他即将成为真正的白素贞时,他又犹豫了。俞小茹老师托鼓手去做父亲的工作,鼓手和父亲喝了一顿酒,回去问了俞老师一句话:

你说做生意和唱戏哪个有前途?

俞小茹老师再没说什么。或许,她已经想通了,或者,是绝望了。

也是那一年,余展飞进入父亲的皮鞋厂,父亲抓生产和管理,他负责采购和销售。也就是那一年,余展飞和舒晓夏开始每周一次排练,他们只排《盗仙草》。

余展飞主政皮鞋厂后,做了几个大动作。第一是改厂名,将原来的皮鞋佬,改成灵芝草

父亲走时,虚岁才七十,很叫人惋惜。事发突然,更叫人痛惜。按照信河街风俗,父亲葬礼之后,有场宴请酒席,余展飞想请越剧团来演一段《盗仙草》,他想用这种方式,送父亲最后一程。《盗仙草》安排在宴请尾声,这个时候,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锣鼓声响起来了。很多人知道余展飞喜欢唱戏,喜欢演白素贞,但从来没见过,大家起哄,让余展飞来演。

其实,听到锣鼓声后,余展飞身上肌肉已经抑制不住地兴奋,他感觉肌肉在跳动,在喊叫,在翻腾,发出吱吱声。锣鼓声催得更急,他不由自主、恍恍惚惚地被舞台吸引过去。

他一身白色打扮,手执拂尘,上身纹丝不动,脚板挪移,飘上了舞台。舞台下立即安静下来,叫喊声和拍打桌面的声音戛然而止:哪里还有余展飞的影子?分明就是千年蛇妖白素贞嘛。分明是舍身救夫的白娘娘嘛。太妖怪了。

余展飞一踏上舞台,舞台便成了峨眉山,云雾缭绕,群山巍峨。他现在是她,是白素贞,是上峨眉山盗仙草救夫的白素贞。眼里只有千难万阻,眼里只有刀山火海,眼里只有灵芝仙草,眼里只有悲伤的希望。她舞出的枪花将身体团团包围住,发射出一道道让人睁不开眼睛的金光,既真实又虚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交代了余展飞对《盗仙草》的喜爱和熟悉程度,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文中画线的句子真实地揭示了越剧团演员的心理状态,体现了演员们爱戏如痴的敬业精神。
C.小说结尾叙述余展飞在父亲葬礼上的登台演出时,运用了正侧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其精湛的戏曲表演能力。
D.小说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或“她”代指余展飞,可以使读者清晰明了地把握人物身份的变化。
【小题2】小说以《仙境》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3】余展飞没有选择成为专业的越剧演员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