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会西羌寇边皇甫蒿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也引申为投降。文中为第一个意思。
D.贡献,进贡,文中指进献之物。现代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也可以指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谦性格孤傲。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担任参军事时在百僚盛宴上当众侮辱司空张温。
B.陶谦为官清廉。别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官府想将盈余的钱奖给他,他拒绝接受。
C.陶谦知人善用。他用多种方法使高洁廉正、不愿做官的赵昱改变初衷,接受察举,赵昱后升为广陵太守。
D.陶谦有政治远见。皇帝听信曹操上表让州郡暂时罢兵的建议,下诏罢兵,陶谦上书分析形势,反对罢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2)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
【小题5】陶谦上书拒绝罢兵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
知识点:《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B.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C.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D.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文中是告诉的意思,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含义相同。
B.冠盖,文中指超群出众,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平原君使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中的“冠盖”含义不同。
C.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称赞。
B.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D.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
(2)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平元年,董卓乱起,四海播荡。田畴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二十余条,法重者至死。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时方夏水雨,泞滞不通,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

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终不受。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关内侯,以奉其嗣。

(选自《三国志·田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B.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C.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D.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宗族的主线即以一成年男性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B.辟,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中国封建时代常见的封赏官职的方式。
C.践阼,走上阼阶主位,这里指皇帝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爵,即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以后各封建王朝也都有爵称和爵位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在徐无山居住期间,接受了百姓的推举,管理地方事务,制定有关杀伤、犯盗、诤讼的法令制度和婚姻嫁娶的礼仪。
B.太祖与单于交战,大获成功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田畴坚决推辞,太祖认为他的做法过于绝对,不允许他这样做。
C.袁尚被杀后,其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下令三军不准为袁尚吊丧。田畴因感恩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就前往吊祭,太祖也没有责问。
D.太祖征讨荆州后,认为田畴功劳很大,先用以前的爵位封赏田畴,后请田畴的朋友夏侯惇出面,劝说他接受封赏,田畴都拒绝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2)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
【小题5】陶渊明曾为田畴写下“但闻田子春(即田畴),节义为世雄”的诗句,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他这样评价田畴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大散财货,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

刘表死,肃进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权即遣肃行。

至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九》,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B.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C.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D.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侨、札之分: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以此比喻朋友之交。
B.薨:诸侯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死,庶人曰卒”。
C.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孟子》中就有齐宣王问询“齐桓晋文之事”。由此可见孙权也想要建功立业,称霸天下。
D.吊:吊丧的意思。鲁肃要去悼念死去的刘表,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以借机行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为人不吝惜财物,愿以财物助人。不只是得到乡里之人的赞誉,也得到身为居巢长的周瑜的认可。
B.鲁肃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很有理性。虽然袁术给了自己东城长一职,但认为袁术不会有大发展,所以带人向南投靠周瑜。
C.鲁肃才华与众不同。孙权与他初次相谈,就发现鲁肃对天下形势的客观分析与众不同,后来曹操要东进,孙权更深感鲁肃的不可替代。
D.鲁肃一心要帮助刘备。因为刘备堪称天下的英雄,且拥有十分有利的荆州,所以他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