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其群臣谋,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拜李夫人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

二年,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引兵而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天子乃赦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囊驼以万数。资粮,兵弩甚设。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持王毋寡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贰师乃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B.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C.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D.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初是纪年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改变年号,叫做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千金,汉代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旧时可用于称自己的女儿或他人的女儿。
C.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侯王、侯。
D.恶少年,又称“闾巷少年”“屠贩少年”等,两汉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存在于历史舞台。他们不务正业,但当社会动乱时,恶少年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激进力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第一次人数少而败归,汉武帝又立即征调六万大军增援贰师将军,这还不包括那些自带装备跟随出征的。
B.李广利率兵讨伐大宛国,却因故带兵返回;汉武帝闻讯大怒,派人在玉门关拦截,溃败部队只好驻扎敦煌。
C.大宛国君不肯将其良马给汉使,然后还命令东面的郁成王去拦截攻杀归汉使者,抢取汉使的财物。
D.汉军截断大宛城水源,致大宛国内发生分化,贵族们杀了国王,派人献人头给贰师将军,并以献出宝马等为条件与汉朝议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
(2)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
【小题5】对汉武帝“褒之者赞其雄才大略,贬之者谓其穷兵黩武。”此评正是因为他两次对大宛国用兵。汉武帝为什么第二次发兵大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1-22高二下·重庆永川·期中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ㄏ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於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於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抚弄如意不(      )             (2)篆书(       )
【小题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吾出有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
【小题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先生不惭(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小题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钱唐                         击沛公于坐
B.所厌弃者或请谒            勿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                  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也
D.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5】第二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小题6】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小题7】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

阅读柳宗元的作品《种树郭橐驼传》,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不然。根拳而土,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名我固                       其冲
B.其欲舒                       逐末
C.根拳而土                    改弦
D.而幼孩                       千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他植者不然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也
B.其莳若子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其实害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不复顾
离开后就不再回头看它。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并不是有能够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C.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早早地煮茧抽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我们小民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这一称号带有轻视嘲谑的意味,但郭橐驼欣然接受,可见其性情豁达。
B.郭橐驼种树的独特之处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强调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
C.他植者“爱之”“忧之”的做法背离树木的自然本性,从反面证明要遵循规律。
D.文章以树喻人,从种树的方法迁移到为官治民之理,使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小题5】文章第2—4段借郭橐驼“养树”之事阐明了“养人术”。请结合这三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说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趁夜突围,后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