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冑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

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为民。

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给马喝水。这里指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意即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之事。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除、谪、左迁、开缺之意均与此同。
D.氐,即氐族,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其最先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虽然认为魏军离得很远,但还是主动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却没有攻打广陵。
B.齐地人对于魏军入侵十分仇视,就将喂牛马的豆子蒸熟让在齐地的魏国使节卢昶吃,卢昶十分恐惧,就吃了,吃的是汗泪交流。
C.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
(2)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2022·江西南昌·三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岁甲申,大疫,太祖父母兄及幼弟俱死;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西至合淝。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太祖以闰三月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十四年,率众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人。太祖曰:多人无,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定远人冯国用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旧政有不便者,吾除之。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获民兵五十余万。得儒士十余人,皆录用之。太祖嘉福寿之   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直抵城A下B诸军拔栅C竞进D元南台E御史大夫福寿督兵F力战G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晦”。
B.益:“请益人”与“多人无益”中“益”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足下: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鸿门宴》中的“再拜献大王足下”。
D.庚寅:是中国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人在瘟疫中丧命,太祖只好投身寺庙当和尚;后来僧院也食物匮乏,他辗转进入濠州,开始了从军之旅。
B.郭子兴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不光让太祖充当自己的随从护卫,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
C.太祖在招降定远“驴牌寨”民兵时,善于抓住时机,既能率军深入,动之以情;又能当机立断,拦敌擒帅。
D.太祖对儒士赏识、礼遇有加,听取儒士冯国用的定天下之策,录用集庆路中的十多名儒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小题5】《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评价明太祖“厚德隆峻”,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厚德”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C.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D.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本名的意思,古人先命名,后取字,名由父亲或长辈所取,供长辈呼唤,男子有名有字, 女子有名无字。
B.大夫,古代官职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唐、宋时期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明清时期废除。
C.国风,也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D.齐桓,指齐桓公,他听从鲍叔牙建议,拜与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终成春秋五霸之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识,能力出众。他在朝内与楚王商议国事,颁发号令,在朝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B.屈原遭遇不公,怨恨遂生。他正道直行,竭尽忠心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不免忧愁怨愤。
C.屈原善于属文,行文深刻。他的《离骚》虽文字简单、言辞卑微谦逊,但是却展现了他高洁的志趣与正直的行为。
D.屈原身遭放逐,心系国家。他虽然被流放,但仍眷顾楚国,挂念怀王,再三表达欲振兴国家改变楚国形势的心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