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封举报信

陈坚

①张栋是市第二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重点学校,张栋算是这里的资深班主任了。

②这是“双减”政策颁布后的第一个学期,张栋特地制定了全新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微信群,以便及时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

③九月眨眼间就过半了,这天,张栋刚下课回到办公室,所有人都盯着他。一个老师对他说:“不好了,张老师,有人在市教育论坛里发了举报信,举报你们班学习工作违背政策……”

④张栋连忙登录论坛,一封举报信闯入眼帘。这帖子已经被置顶,回复和点击数量巨大。帖子里写道:“市教育局领导,你们好!我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下这封举报信,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家长,我要举报第二实验学校六二班。该班在‘双减政策下,老师依然给学生布置超量任务,在如此重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如何实现新政策要求……”

⑤举报信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包括这些年来颁布的各项教育法规,精确到第几条第几款。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张栋班级微信群里三个学生的作业截图,他们上传作业的时间都是凌晨……

⑥张栋看完,浑身冰凉。虽然截图确实是出自他们班级群,但是发帖人的举报信完全是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⑦这时,张栋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⑧校长见到张栋,说:“张老师,网上的帖子,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你放心,如果有人造谣,我们将追究到底,为你做主。不过你自己也要好好地想想,是不是工作中真的有什么疏忽?毕竟新政策刚下来,大家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⑨张栋解释道:“校长,事实并不是举报信里说的那样!”

⑩其实,那三个学生上传作业的第二天,张栋就找他们谈了话,问他们是不是新学期作业太难,不然怎么会做到凌晨呢?

⑪一个学生着急地解释,作业不难,他们放学前就写完了,只不过那天他过生日,邀请了另外两个同学放学后陪他去打电动,谁知一不小心玩到了半夜。等回家后,三个人才想起来作业还没上传,所以才在凌晨上传作业的……

⑫校长听了解释,摆了摆手,说:“我知道里面有误会,这事最终处置之前,还得麻烦你去调查清楚这个举报人是谁,好吗?张老师,你知道的,六年级有不少优等生,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全都进自己学校的初中部,所以得稳住,不要造成优质生源流失。不管你们班是否存在问题,今天网络上出现了负面消息,这已经对学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⑬校长的话击中了张栋的心。虽然已经澄清了举报信里截图的误会,但那些文字依然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向张栋刺来。他必须还自己一个公道,还学校一个真相。

⑭回到办公室,张栋仔细研究起这个发帖人来。

⑮发帖人昵称叫“忧郁的肉宝”,张栋想,难道这家长比较胖?他回想着开学时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又翻出当天和家长们拍的合影,拿出学生信息表,对照起家长的外貌特征。看了一圈,张栋锁定一名学生家长,他胖乎乎的,孩子在校表现一直不好,张栋已经联系家长好几次了,会不会是他在打击报复?张栋把那个学生的资料拿出来,上面有家长填的个人信息,字迹歪歪斜斜,还有几个错别字。张栋立马否定了之前的假设,因为举报信的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有理有据、绘声绘色,可见写信人的文化素养应该很高。

⑯张栋立刻展开新的调查。他在论坛里搜索“忧郁的肉宝”,只跳出来之前那一个帖子。张栋想了想,又试着搜索“忧郁的肉宝”的论坛ID。谁知这样一来,又跳出来另一个帖子——去年这个时候,这个ID使用别的昵称也发了一封举报信。再仔细一看,张栋大吃一惊,去年那个帖子举报的也是他们学校!举报内容是学校完全按成绩优劣分班,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压力。

⑰张栋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是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当时还有教育督导来调查,但结果显示,事实并不像举报信里说的那样,举报信息过于添油加醋了。不过即便如此,当时这事也给学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听说有些优秀学生后来都因为这件事去了别的中学……

⑱想到这,张栋突然一个激灵,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⑲张栋连忙打开了班级微信群,点开成员名单,配合近两周的聊天记录,仔细搜寻可疑人物。一个群昵称叫“然然奶奶”的人引起了张栋的注意,他们班里并没有叫“然然”的学生。张栋又一看,这个用户的微信名叫“肉丸”,是于洋妈妈拉进来的。于洋是班里的学霸,可光看名字,他跟“然然”也没啥关系啊……

⑳为了搞清楚,张栋拨通了于洋妈妈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道:“于洋的小名叫‘然然吗?’然然奶奶是谁?”

㉑于洋妈妈一头雾水,随后否认道:“‘我不认识’然然奶奶呀,于洋也不叫‘然然。这人是谁?’”

㉒张栋又问于洋妈妈是否认识一个微信名叫“肉丸”的人。于洋妈妈查了一下,说的确有一个微信好友叫“肉丸”。

㉓张栋又问:“他是做什么的?”

㉔于洋妈妈说:“他是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你怎么知道他的?”

㉕张栋如实相告:“我看见你把他拉进我们班级群了。”

㉖于洋妈妈否认道:“我没有啊,不是我操作的!”

㉗张栋补充道:“你是9月6日把他拉进来的,还记得吗?”

㉘于洋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张老师,有件事我要向你坦白,其实9月6日那天,有一所中学把我们学校几个六年级优等生的家长聚到了一起,给了很多优惠条件,希望我们到时候把孩子送到他们中学。不过你放心,于洋肯定不会去的,你们对于洋的栽培我是知道的。虽然是这样,但当时我也没好意思直接拒绝……那个肉丸就是那所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微信就是那天加的……我想起来了,加微信时,是他把我手机拿过去操作的,看来是他把自己拉进了我们的班级群!”

㉙过了几天,市教育论坛里又多了一封举报信,举报张栋他们学校多位教师违规补课。张栋看了,竟然露出了一丝笑意。

㉚原来,这是张栋设的一场局。那天,他跟于洋妈妈打完电话,就全都明白了:“肉丸”应该就是“忧郁的肉宝”,他作为另一所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为了自己学校的优质生源,想方设法打入“敌人内部”,伺机潜入家长群,甚至不惜发帖诽谤造谣,恶性竞争。

㉛于是,张栋请于洋妈妈帮忙,以咨询详细的转校优惠条件为借口,故意向“肉丸”抱怨张栋他们学校有新的违规操作,还提供了假的图片证据。“肉丸”信以为真,又追加了一封举报信,彻底暴露了自己……

㉜张栋把事情经过整理好,提交给校长,在班级群和论坛上详细澄清了事件经过,并展示了调查证据。他做这一切,只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下,还教育一片净土,让学生享受最纯粹、最公平的教育环境……

(选自故事者网站2022-04-05)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封举报信开头,中间和结尾还各提到一封,可见举报信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小说内容反映出部分中小学校之间优质生源争夺战白热化到了不择手段的残酷地步。
C.小说从正面刻画了“肉丸”这个亲自出马、赤膊上阵且心术不正的负面领导形象。
D.小说结局张栋与于洋妈妈配合请得“肉丸”入瓮,表现了张栋善于将计就计的智慧。
【小题2】“事出反常必有妖”,举报信的蹊跷,其实文中多有暗示,请指出两处加以说明。
【小题3】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江西·模拟预测
知识点: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70年的一条鱼

李义文

天像穿了个窟窿,雨水直往下倒。雨水注满沟沟坑坑,漫上路面,直往庄户人家屋里扑。和着外面哗哗的雨声,我哇哇大哭起来。娘一直没奶水,我显然是饿了。困坐床上的娘把我抱在怀里轻轻摇摆,眼里流露出不安,嘴里哼唱着,乖,不哭。

爹赤着脚在堂屋齐膝盖深的水中转来转去,一会儿望望外面,一会儿瞧瞧房里。他愁眉紧锁,显得焦躁不安。他既担心土坯墙经受不住雨水的浸泡,又为我没奶吃而发愁。

后来爹回忆说,那场雨下得真大真急真久,那天你这崽子哭得真凶。

大水是第二天早晨退去的。大水刚退烈日又登场。菜园里的蔬菜经水一泡,又受烈日一晒,全耷拉着头。

爹滑行在菜园的烂泥里,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菜园一片惨状,心头笼上一层阴云。

菜园东北角有一个水坑。坑是去年造房子做土砖坯留下的。坑不大,比屋前的粪池大不了多少。之前坑是干涸的,这次下雨才灌满水。

爹弯腰扶起一棵倒在泥里的辣椒树,忽然听见背后“哗”的一声水响,紧接着“啪”的一声。他扭头一看,阳光下一条鱼在坑边稀泥里有节奏地蹦哒着,好似在跳着舞。

爹又惊又喜,疾步奔过去。鱼还在那儿跳着舞。爹觉得那是条鲤鱼,虽然它裹满了泥。

爹来不及伸手去抓,它突然向上蹦得老高,一道弧线滑入水坑。

爹感到懊恼,他看看水坑,看看水坑周围,心里稍宽慰些。水坑本来不大,三面是菜地,另一面是树林,鲤鱼怎么逃也不可能逃出水坑。

爹急急往屋里跑,他要抓紧时间把鱼抓上来。他兴奋地对在堂屋里擦桌子的娘说,

鱼!鱼!

娘抬头看着涨红脸的爹问,什么鱼?

爹说,水坑里有一条大鲤鱼。

娘有些惊讶,真的?

爹说,我亲眼见它蹦上坑岸又跳进水里。这太好了!抓住它正好给你催奶。

爹搬出梯子从屋檐下取下鱼叉、鱼罩。爹是弄鱼的好手。他曾离着10米远的距离用鱼叉叉住过10多斤重的草鱼,用鱼罩罩住过20多斤重的青鱼。

我睡觉醒来,肚子饿,手脚乱舞,哇哇大哭。娘赶紧跑过来抱起我,给我把尿。爹看着我说,莫哭莫哭,你快有奶水吃了。

娘看着爹往屋后走,说,我也去看看。

爹说,外面太阳大,地上又滑,你别去,我很快就能抓住它。

爹先用的鱼叉,因为用鱼叉不需下水。他举着鱼叉一次一次朝水坑里射。他几乎把水坑射了个遍,而鱼叉上只有带出的淤泥。爹有些不敢相信,嘟囔道,这鱼太狡猾了。

爹把鱼叉往旁边一扔,拿着鱼罩跳进水坑。他一下一下地罩,每罩一下,用脚伸进鱼罩里搅动一番,判断里面是否有鱼。他把水坑罩了个遍,却没感知到鱼的动静。爹有些恼了,把鱼罩往坑岸一扔,爬出水坑。他对着水坑大声说,我就不信抓不住你!

爹又急急往屋里跑,他来拿铁锹和水桶,他要把坑里的水舀干。娘看着爹气呼呼的样子,问道,怎么啦?

爹说,你先别问。

娘笑着说,看来是和鱼较上劲儿了。

爹的确憋了一股劲儿,他不抓住鱼决不罢休。他用铁锹挖土把水坑四周垒了一道围堰,然后用水桶一桶一桶地往外舀水。骄阳似火,汗水浸透他的褂子。他索性把褂子脱掉,光着上身。

时间一点点过去,坑里的水渐渐减少。水差不多下去一半的时候,爹放下水桶。他又用鱼叉一次一次朝水坑各处射,还是一无所获。他又用鱼罩一下一下地罩,也没有任何结果。

他感到蹊跷,坑里水少了一半,应该容易找到鱼,怎么会找不到呢?

爹又开始舀水。他决定舀干水坑,来个坑底朝天,不信抓不到鱼。太阳西斜,坑里的水越来越少。他希望在水中能看见鱼青色的脊背,可是它没有出现。

晚霞把西天染得通红。坑四周的淤泥裸露出来,只有中间一汪水。爹变得激动起来,马上就可以抓到鱼了。舀完最后一桶水,爹傻眼了,鱼呢?怎么不见鱼?它该不是躲藏在淤泥里吧?爹扑倒在淤泥里摸来摸去,把淤泥里翻了个遍,仍不见鱼的踪影。爹一屁股跌坐在水坑边上。

爹回屋,娘看着爹手里空空,问道,鱼呢?

爹似乎受到嘲讽,用眼睛白了娘一眼。

我吧唧吧唧吮吸着娘畅快的奶水。娘摸一下我额头的汗,高兴地对爹说,娃有奶水吃了!

多年以后,爹对水坑里那条鱼仍念念不忘。那天他向我说起那段往事时,我不解地问,您明明看见那鱼,怎么会找不到呢?爹却说,谁说我没找到?

(选自《小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塑造“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爹”疼爱妻儿却又急躁易怒的形象。
B.小说第四段插入后来爹的回忆,“那场雨下得真大真急真久,那天你这崽子哭得真凶”,四个“真”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小说开头“天像穿了个窟窿,雨水直往下倒”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之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D.小说具有奇幻色彩,“爹”亲眼所见的水坑中的鲤鱼最后不翼而飞,多年后却又说“谁说我没找到”,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小题2】捉鱼的过程中,“爹”的心理发生了三次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的叙述角度有哪些特点?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索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隼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

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

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

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

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一段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有何作用?
【小题2】概括犟黄老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4】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请探究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退役军犬黄狐

沈石溪

棱达哨所阵地上,蹲着一条名叫“黄狐”的军犬。哨所最高指挥官宋副连长大声宣读一纸命令:“棱达哨所军犬,编号08431,,1979年服役,在作战中屡建战功,现因超龄和身体严重伤残,命令其退出现役……”

下午,贾排长把它交给一位笑容可掬的胖厨师,它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退役了,它要回梭达哨所去看个究竟。阵地左侧那片小树林里,有一幢结构精巧的矮房子,这就是它睡了八年的狗房。突然,“汪!”狗房里传来一声低沉的恫吓的吠声。黄狐仔细一看,原来狗房里关着一条新来的军犬,浑身皮毛黑得发亮。黄狐明白了主人为啥要抛弃它,愤怒地竖直尾巴,突然间它动起一股杀机。

黄狐是久经沙场的军犬,而对方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黄狐不慌不忙地用牙齿咬开铁门上倒插着的铁销,黑狗一开始便频频进攻,渐渐地,黑狗显得气力不支。是时候了,它把所有积蓄的愤怒,都凝聚到这一反扑上,黑狗横倒在地,它心里涌起一阵复仇的快感。它倔着脖子,狠命咬下去……

“停!”背后突然传来人的声音,它条件反射似的缩回牙齿,规规矩矩地蹲坐在一旁。贾排长抡起皮带朝它抽来,“滚!”贾排长一脚踹在它身上。黄狐又一次潜回梭达哨所。这一次,它不是去找黑狗报复的,它只是想闻闻熟悉的硝烟味,听听激烈的枪炮声,却正看见贾排长在训练黑狗。

黑狗扑咬敌方的机枪射手了。不好!黑狗扑击呈梯形,这是教科书中的标准动作。但是,这样做在实战中是要吃亏的!这奥秘只有黄狐知道,它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你必须要学会弧形攻击。它脑子豁然一亮,既然黑狗把它视作敌人,那就让黑狗在它身上学会弧形扑咬吧。它不再躲避,做了十多次示范动作,直立起来迎击黑狗的扑击。黑狗变得野性十足,倏地跃起,咔嚓一声,它的左腿骨被咬断了。

“汪汪!”黑狗欢呼着。

它拖着受伤的左腿,低声哀嚎着,一瘸一拐逃进灌木丛,黑狗犹豫了一下,没有撵上来。它痛恨黑狗的宽仁。在你死我活的厮杀中,任何宽仁都是愚蠢的,绝对不能让黑狗把这宽仁的习惯带到战场上去。它艰难地站起来,咬着牙朝哨所走去。隆隆炮声,在谷地上空划亮了一道道炽白的弹道,我军收复神圣领土的战斗打响了。

它本能地挺立起来要冲上去,一迈步,左腿疼的钻心。它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小跑着,终于在半山坡上追上了梭达哨所的战士,只见五六个战士刚冲出去几步,突然脚底下闪起两团红光,四个战士倒了下去。

“妈的,又是雷区”宋副连长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扭脸问道,“还有别的路吗?”

“没有。”贾排长回答,“两边都是峭壁,只有这条路。”

“我去试试。”贾排长把牵着黑狗的皮带塞给宋副连长,刚要迈步,黑狗突然一口叼住他的裤腿,死也不松口。

“怎么啦?”贾排长回身拍拍黑狗的脑袋。黑狗不愧是条军犬,狂吠两声,想替主人去越雷。贾排长解开了黑狗头颅上的皮带圈,恋恋不舍地搂着黑狗的脑袋,用宽大的手掌捋顺黑狗脊背上的毛。说时迟,那时快,黄狐突然从磐石后面窜出来,长嚎一声,越过黑狗和贾排长,冲向雷区。它拖着那条受伤的左腿,在山茅草里踏行,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它不能失去最后一次报效主人的机会。

“黄狐”贾排长惊叫起来。

“汪”黑狗动情地叫了一声。

它感觉到身体绊着了一根根细铁;感觉到爆炸声震破了耳膜;感觉到周围闪耀起一团团火光;感觉到大地掀起猛烈的气浪;感觉到浓烈的硝烟堵塞了鼻孔;感觉到肌肉被弹片撕裂,骨头被弹片切碎;感觉到浑身被肢解开了,血已快流干。但它突然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快感,作为军犬,它为自己能死在战场上感到骄傲。它倒在开阔地的尽头。

一只宽大的手掌,在捋顺它脊背上的毛。它想伸出舌头添舔那只熟悉的手掌,可惜已经没有力气了,它舒畅地吐出最后一口血沫。

嘹亮的冲锋号响了。

(选自《短篇小说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狐和黑狗既有同类血腥的残杀,又有着人类身上独有的丰富情感。小说借动物之身,拷问了人类的自私、怯懦等问题。
B.黄狐在困难面前,在生死面前泰然自若,让我们看到的是通人情、懂人性,并具有人类优良品质的拟人化的军犬。
C.当黄狐看到黑狗占领了它的宫殿,夺走了主人的宠爱,它顿时心生恶念,想把黑狗置于死地。说明黄狐心胸狭隘,骨子里有邪恶的一面。
D.贾排长喜新厌旧,看到黄狐年老残疾就嫌弃它,让它退役,还用皮带抽打它。这让读者感悟到人的良心还不如狗。
E.这篇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为视角,有着深厚崇高的内涵,以浓厚悲剧意蕴为底色,呈现出独特的悲剧风貌。
【小题2】小说中描写黄狐两次潜回哨所的行为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黄狐身上怎样的优秀品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