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5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借物写人,寓意深长,前两句侧重写小松,后两句侧重写世人对小松的态度。
B.“清风”两句写“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C.两首诗中多次出现“凌云(霄)”字眼,诗人借此表达同样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D.李诗中“生”“染”“凌”“上”等一系列动词极有表现力,使诗歌语言极有气势。
(2)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
(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22·天津河北·二模
知识点:李白(701-762)咏物言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②本诗写于大历四年(769)春,当时诗人从四川辗转而来,欲投奔友人。③徐孺子:一般抬徐稚,东汉时期名士,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世人推崇。④谢宜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朓。他文辞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遂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李诗颔联“引”字写大雁懂得人情,把诗人愁心带走;“衔”字写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
C.杜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情感基调沉郁,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D.杜诗“诗接”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朓,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小题2】比较两首关于登岳阳楼的诗歌,试分析情感有何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