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右仆射祖珽势倾朝野,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恶之,遥见,辄骂曰:多事乞索小人,欲行何计!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觉之,私赂光从奴问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光虽贵极人臣,性节俭,不好声色,罕接宾客,杜绝馈饷,不贪权势。每朝廷会议,常独自后言,言辄合理。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或竞日不坐,身不脱介胄,常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周勋州刺史韦孝宽秘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推自举。令谍人传之邺。帝以问珽,珽曰: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帝以问韩长鸾,长鸾以为不可,事遂寝。会丞相府佐封士让密啓云:光家藏弩甲,僮奴千数,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帝遂信之,驰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从命。珽请:遣使赐以骏马,语云:‘明日将游东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谢,因而执之。帝如其言。六月戊辰,光入至凉风堂,以弓胃其颈杀之。于是下诏称其谋反,并杀其子世雄、恒伽。祖珽使二千石郎邢祖信簿录光家。珽于都省问所得物,祖信曰:得弓十五,宴射箭百。珽厉声曰:更得何物?曰:得枣杖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杖之一百。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贤宰相尚死,我何惜余生!周主闻光死,为之大赦

(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五》)


【注】①祖珽:字孝征,曾因被拘禁而失明。②斛律光:字明月。其弟斛律美,字丰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B.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C.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D.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仆射,官职名,为尚书令副职,左右仆射分掌尚书事,右仆射掌管兵部。
B.戊辰,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时法(干即天干,支为地支),在本文中用以纪日。
C.尚,奉事、仰攀,文中指娶帝王之女为妻。因系君主之女,不敢言娶,故称“尚”。
D.大赦,古代皇帝登基或皇宫有重大喜庆时,罪犯一律被赦免,这叫大赦天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尚书右仆射祖珽等人,以致最后惨遭暗算。
B.北周刺史韦孝宽散布斛律光谋反的谣言,祖珽趁机利用这一反间计,企图陷害斛律光。
C.斛律光死后家中只搜出弓和箭以及责罚奴仆用的枣杖,可见他贵极人臣但生活俭朴。
D.邢祖信没有迎合权臣祖珽,有人责怪他直言抗争,他慷慨激昂,表示绝不顾惜余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
(2)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
2022·江西九江·三模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小题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远斗,其锋不可。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问曰:“仆欲北伐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倾耳以待命者,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此将军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
B.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
C.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
D.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与“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国”字含义不同。
B.“其锋不可当”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含义不同。
D.“然而众劳卒罢”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武君认为打仗要扬长避短,他给成安君献上攻击韩信短处的计策,成安君不听,导致身死国灭。
B.韩信打败赵军,杀了成安君和赵王后,重金悬赏捉拿广武君,并向其问计。广武君为韩信详细谋划。
C.韩信把广武君比作百里奚,把成安君和自己分别比作虞国和秦国的国君,拿出虚心请教的态度。
D.广武君指出,韩信优势和短处很明显:其优势是连获大胜,威势很盛,但也面临军民困乏的短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②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小题5】广武君认为韩信应该怎样“以长击短”?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显德六年二月丁亥,开封府奏田税旧一十方二干余顷,今按行得羡田四万二千余顷,减三万八千顷。诸州行田使还,所奏羡田,减之仿此。淮南饥上命以米货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四月乙未,大治水军,分命诸将水陆俱下,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太祖皇帝为水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舻相连数十里。己亥,至独流口,溯流而西。辛丑,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辉以城降。五月丙午,宴诸将于行宫,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上不悦。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阳水,命作桥,会日暮,还宿瓦桥,是日,上不豫而止。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闻上南归,乃罢兵。南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入贡,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诏报曰:“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如此,则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惟乃通方,谅达予意。”南唐主遣其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南唐主。南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五》,有删改)


[注]①显德,后周世宗承袭太祖年号。②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时任后周军队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B.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C.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D.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告诫,吩咐;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诏”“制”也可以指帝王的命令。
B.舳舻,大船和小船,泛指船只,如苏轼《赤壁赋》中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C.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如《长恨歌》中的“行宫见月伤心色”。
D.金陵,古邑名,六朝古都,历史上曾称“建业”“建康”等,今江苏省南京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府奏报核查得到多出的田地有四万二千余顷,世宗敕令减免部分土地的租税,各州多出的田地被减免,租税的比例仿照开封府。
B.世宗大力整治水军,分别命令众将水、陆两路同时而下,世宗乘坐龙船沿着水流北上,到达独流口。后来世宗到达益津关,契丹守将率城投降。
C.世宗在行宫宴请众将,商议夺取幽州,众将认为世宗离开京城日久,所以不宜继续作战。世宗坚持己见,后来因身体不适而停止进军。
D.南唐君主的儿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一道入朝进贡,钟谟回答世宗问话,说已臣事大国,不敢再操练军队进行战备,世宗不认可他的说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
(2)南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