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就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衲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他记起年年张老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饽饽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里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噼哩啪啦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

“又造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哥在路上蹦着闹着,没听进去妈说的话,这既写出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姨父每次出现都是客气而有礼貌的,但在这“温善”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冷漠和疏远,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C.环哥与表妹、表弟在一起玩耍时都闹了别扭,是因为环哥从小在乡间长大,没有受过教育,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D.小说讲述旧时代母子二人被抛弃后,又受到亲人冷落的遭遇,题目以“篱下”二字,点明了他们的艰难处境。
【小题2】本文画线部分写了环哥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环哥为主人公叙述故事,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22·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萧乾(1910-1999)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桥的历史

萧乾

①挖土铺石凭的还仅仅是一股傻力气,桥梁和崖石才是人类血肉的吞噬者。异于有钢架的火车桥,公路的桥梁时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便开过去了。有一天,也许你会跨过这已夷如平地的横断山脉,请侧耳细听,车轮下咯吱吱压着的有人骨啊!我们该知道滇缅路上那些全凭人力搭成的桥梁是怎样筑成的,每座桥都有它不平凡的来历。修胜备桥的桥基时,先得筑坝,把来势凶猛的江水迎头拦住。然后用田塍上那种水车,几十只几百只脚昼夜不停地踩,硬把江水一点点地淘干。然后还要筑围坝,最后下桥基。下桥基的那晚,刚好大雨滂沱。下一次,给水冲掉一次。这时,山洪暴涨了。为了易于管理,一千多桥工是全部搭棚聚住在平坝上的。江水泛滥到他们的棚口,后来侵袭到他们的脚踝。那是壮烈凄绝的一晚:可怕的魔手啊,水在不息地涨,终于涨到这千多人的胸脯。千多名路工手牵着手,男女老幼紧紧拉成一条受难者的链索,面对着这洪水绝望地哭喊。眼看它拥上了喉咙,小孩子们多已没了顶,大人嚎啕的气力也殆尽。身量较高的,声嘶力竭地嚷:“松不得手啊!”——半夜,水退了。早晨,甚至太阳也冒了芽。但点查人数的结果,昨夜洪流卷去了三十四个伙伴。

②惠通桥的铁工是印度人,木工是粤人,石工多是当年修筑滇越铁路的云南人。但还有并无专技却不容泯没的一工,那是“负木料者”。为了使桥身坚固,非使用栗木不可,十个月修桥,有半年时间都用在搬运木料上。栗木稀少得有如神话中的“奇宝”,它们藏在原始的深山密箐中。半年来,有近百人经常在蔽不见日的古森林中,披荆斩棘地四下寻觅,砍伐下来,每天又有几百人抬运。好沉重的栗木啊!每十五个人搬运一根:七个抬,八个保驾。这样搬了一千根,才筑成了这座驮得动钢铁的桥。

③筑桥自然先得开路。怒江对岸鹰嘴形的惠通崖也不是好惹的家伙。那是高黎贡山的胯骨。一百二十个昼夜,动员了数万工人才沿那段悬崖炸出一条路。那真是活生生一幅人与自然的搏斗图,而对手是那么顽强坚硬。一个修路的工头在向我描述由对岸望到悬崖上的工人时说:“一阵风就会吹下江去,就像只鸟儿那么嗖地飞了下去。”随之怒江起个漩涡,那便是一切了。惨莫惨于炸石的悲剧了。一声爆响,也许打断一条腿,也许四肢五脏都掷到了半空。由下关到畹町,所有悬崖陡壁都是这么斩开的啊!

④一个没声响但是更贪婪的死神,是那穿黑袍的“瘴毒”,正如阴曹地府里有牛头马面,当地人也为这神秘病疫起了许多名称。如龙陵、芒市段的双坡、放马厂、芭蕉窝等地,据说是流行着:一、泥鳅痧——症象同一般发疹,腹痛,土治法是把胸脯刮出红筋。但红筋若翻过肩膀,生望便濒绝了。二、哑瘴——发烧,把手放到脑顶上都觉发烫。随后又发冷。渐渐神志昏迷,不能讲话。据说患者延至三天必死。三、羊皮痧——头痛,皮肤起红点;燃之以火,噼啪作响。及红点一黑,人即完事。另外,还有无数种神秘病症。

⑤我不谙医学,不便妄作论断。但只要看看边地筑路工人的生活情形,即知死亡以种种方式大量侵入,原是极其自然的。

⑥有位老人,年纪已快六十了,带着儿孙三代,同来修路。放工时,老先生盘膝坐在岩石上,捋着苍白胡须,用汉话、白族话对路工演讲这条国防大道的重要,并引用历史上举国反抗暴力的事迹。生活是那样苦,他却永远笑着。到了保山,我才知道连这位老头儿也为瘴气死去了。临死,他还望了望那行将竣工的公路,清癯、满是皱纹的脸上,浮起一片安详的笑容。

⑦沿途我访问了不下二十位“监工”,且都是当日开天辟地的先驱者。追述起他们伙伴的惨剧,时常忍不住淌下泪来。干活太疲倦,因昏晕而损下江的;误踏到炮眼上,崩成粉末的。路面高出山脚那么多,许多人已死掉,监工还不知道;以至找另外的尸首时才发现。

⑧残暴无情莫过于黑色炸药。像赵阿拴明明把炮眼打好,燃着。他背起火药箱,随了五个伙伴说说笑笑地往远处走了。火捻的延烧本足够他们走出半里地的,谁料他背着的火药箱装得太满了,那粉末像雪山蛇迹般尾随在他们背后。匍地一声,岩石炸裂了,他们惬意地笑了。就在这时候,火却迅速地沿了那蛇迹追踪过来,而且直触着了他背着的火药箱。在笑声中,赵阿拴同他的伙伴们被炸到空中,然后落下江心去了。

⑨滇西高原的风在旷古森林中呼啸着,江水依然翻着白浪,宛如用尖尖牙齿嚼啃着这悲哀的夜,宇宙的黑袍。

⑩有一天你旅行也许要经过这条血肉筑成的公路。你剥橘子糖果,你对美景吭歌,你可也别忘记听听车轮下面咯吱吱的声响。那是为这条公路捐躯者的白骨,是构成历史不可少的原料。

一九三九年三月

【注】本文节选自《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文,属于报告文学。滇缅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于1938年组织劳工修建,通车之日起,滇缅公路就担当起输送抗战物资的重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小题1】本文以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请以第①段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小题2】作者在第④段中分条详述各种“瘴毒”,请分析其用意。
【小题3】第⑥⑦⑧段分别写了“有位老人”“监工们”和“赵阿拴”的故事,请从选材组材的角度分析其构思上的作用。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突转为第二人称叙事,与全文风格不符,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 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己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⑩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②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小题2】“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小题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4】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都是纪念人物的文章,而内容和主题上完全不同,试结合文章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票

萧乾

我是怎么认识老赵的呢?这还得从我玩上邮票说起。

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欣赏几张新弄到的大清帝国邮票呢,坐我右边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上来,我赶忙把它藏起,侧过头看他那清癯、眉间带点苦相的脸。

这人姓赵,才转学来的,我不认识他——我最不爱看人苦相。他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口音逗得我直笑。我应了一句:玩玩罢咧。

他偏过身子,半叹息半哼哧地来了一声:玩玩,那么一大片土地玩丢了。

我不明白这话,但也不好再问下去。

下午,我又在第三宿舍楼梯上遇到他,正捧着报纸看。我问:什么土地给玩丢了,谁玩丢了的?他把报纸指给我一看,印着溥什么要称帝。

这不是又多了一国的邮票吗?我把手搭在他肩上,问他有没有邮票给我。他用鄙夷的语气由鼻子里哼出:多着呢。呵,我听了高兴得真是不知怎么好。可是这人却丢了魂似的往楼上逃。

我蹑手蹑脚地跟在他后面。等他回身摸钥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速之客,就用敷衍的口气说,进来坐坐。我吹着哨,蹦了进去。

我问:邮票呢?

他怅惘地看了我一眼,说:咱都快当亡国奴了。

干什么非骂人一句才拿出来呢?

我忽然看到抽屉缝露着一个信封,就马上扯出来。咳,翻过来有着一张新奇的邮票。仔细一看,在一座塔的上面印着满洲国三个字。嘿,这不是新成立的满洲国吗?我笑了,抬起头来,用动人的语调向他乞求:我可以撕下来吗?这纸信封不会撕破的。那人懊丧地说:要那气死人的东西干啥?

用处大着呢!我又马上改了口风。是的,没用更可以送我。

你们这些人——他端详了我一下,又勉强地挤出来一声苦笑才说:拿去吧,有的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撕了下来,头一回若是给人扯得一塌糊涂,下回就该碰钉子了。于是,我又嘱咐了他一阵:再有,可别给别人。向他道了一声谢谢,才一溜烟跑下了楼。

后来,我又想办法从老赵手里得了三张邮票,都是宝贝。为了讨好他,我常上课时偷偷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或口香糖,可每次他都不甘心接,接了也不吃,好像只是不愿得罪我才收下的。

那天下晚学,我又跑去老赵宿舍门口,没等答应就闯了进去。嘿,这家伙用被子缠紧了全身睡起觉来了。我想由底下挠他脚心,又想这假君子,惹不得。我认真地喊了一声:老赵。他还装玩儿,于是我就施展竹里捉螃蟹的办法,用手向被筒隙处用力钻。滚热滚热的,我摸着脑门了,往下摸,呵,摸得手指都湿湿的了。

怎么,这么大个子哭啦?

陡然,他露出了头,睁着两只红肿的眼睛,半晌,说朋友,我们要分别了,然后扯出一封印着吉林下款的信封给了我,说:揭吧,这是你最后的一张!

我把信丢在桌边,我又去抓他那缩了回去的手,说:你干么要走?

无论我问什么,他只是摇头。终于,他求我先让他静静,今天晚上自修完了和他散散心,算是个临别纪念。

到了晚上,我带着一种预期的惊愕,登上他宿舍的楼梯,拉门一看,一个亮光光的秃头,正屈着腰捆一个柳条箱呢。我蹲下,捧着这削瘦郁闷的脸:你要走了吗?

是的。明天八点开车。然后他用指头算,十一点到天津,下午五点过北戴河,六点就过山海关……

你干么剃成这个样儿?

我是扮农民的——我不能在未见到我妈之前给他们杀死!他用红炯的目光看着我。

等我帮他勒上最后的一个扣,我们就下楼到操场上散步。

天,黑乌乌的,几颗残星正在一程灰云左近闪着。他仰起了头,向着东北角黑黑的天空呆望,说:我这次回去是要拼命去,也许是送死去……我不怕死。我恨的是——我们这种人,不明白自己的国家到了什么地步还整天吹哨……说完了,他又矛盾而痛苦地说:其实,也不怪你们。年轻人都爱玩,爱活泼,谁爱皱眉,爱流血?因为还没有轮到你这块儿。

我害怕,怕这个活人再过几天就成了鬼魂。我问他干么明知道会死还非回去不可。

我爸爸新近给鬼子捉去了。我去年逃进关来,就剩他老公母俩。这回,就剩下我妈一个人了——说到这儿,他狠命地捶了一下秋千的柱子,我恨不得长翅膀飞了回去,落在那鬼子的身上咬他个稀烂。

这想法好像给了他多少快慰似的,就握住我的手说:都怕死,就永远都当亡国奴!你还小……

我仰头在黑暗中辨视他的脸,心下好像是说:我不小。你看,我也哭了。

我们攀谈到熄灯后好久,缓缓踱回宿舍。走到第三宿舍门口,他说:我明天可早就动身,你来不及见我的。我这半年也没交上一个朋友!你是我唯一的熟人。你现在不会懂得我的事——可是你好好记着我。说到这里,我的手被他重重地攥了一下,然后,他甩下我的手,向宿舍踱了去。

我气都喘不出地僵立在那里。没有风,但我浑身直打颤,决定快回去睡下,明早好来送他。

当我爬上宿舍的楼梯时,双腿竟缺乏平日那股力气。我怕——我破例地用被子包上了头,在虚汗里糊里糊涂地睡去。

醒来呢?唉,洗脸房正响着脸盆声。一个哈欠没打完,下意识就提醒我误了一件大事。我腾一下就跳出热被筒。当我刚落下一只脚时,才发现枕边放着那有吉林下款的信封。背面用铅笔草率地写着:

我走了。羡慕你睡得那么舒坦,不忍叫醒你。昨夜话,莫忘。邮票你撕了吧。那住址只告诉你:那就是我去拼命的地方。无从通讯。——知名不具。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闲谈的口吻开头,颇为轻松,中间交代二人间的故事,越叙述越深刻,结局则显得无奈而沉重。
B.“邮票”是小说发展的线索,从“我”玩邮票、要邮票,到老赵送邮票、留邮票,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C.小说以报纸、老赵自叙来侧面展现日本占领东三省的历史事实,这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和历史真实感。
D.小说的环境描写细腻而涵义深刻,“黑乌乌”的天和灰云暗示家国形势,“残星”则象征沦丧的国土。
【小题2】小说结尾,老赵“留信”的情节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小题3】“我”的自我叙述大多与轻松的“玩”相关,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