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绩溪和诗序

[明]徐渭

①今之和人诗者,非欲以凌而压之,则且求跂而及之。未必凌且压且及也,而胜心一起,所得者少,而所失者多矣。

②古之和诗,其多莫如苏文忠公在惠州时和渊明之作,今咏其词,皆泛泛兮若白鸥,悠悠兮若萍之适相遭,盖不求以胜人而求以自适其趣。而不知者误较其工拙,是犹两人本揖让,未有争也,而眩者曰彼拳胜,此肘负,不亦可笑矣乎?

③郦君之簿绩也,取苏文定公之诗而和之,多至百四十馀首,其数几及文忠公之于渊明;其嬉游傲睨,而不屑屑于工拙,亦犹文忠公之于渊明也。盖君之所负者大,不得其大而试于小,此所以不免于鸣鸣,而负屑屑于工拙,则适以成其小矣,而岂君之意哉?

④校君诗者,不识解此意否?有不解,君当自解之也。

【小题1】对第①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和诗的人一旦有了求胜心,就会得不偿失。
B.古代和诗,数量之多要数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
C.苏轼与陶渊明的文风,都飘逸自然,温文尔雅。
D.强行比较古人和诗的精巧与拙劣,是不可取的。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认为苏轼的作品“皆泛泛兮若白鸥,悠悠兮若萍之适相遭,盖不求以胜人而求以自适其趣”,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加以分析。
【小题3】诸子散文在论述道理方面自有巧妙之处。请比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节选)与本文在论证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1-22高二上·上海黄浦·期末
知识点:应用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书切峻,责臣慢                    逋:逃脱。
B.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矜持。
C.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听:听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C.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秩中二千石,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亦以辅导为职。
D.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小题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小题2】请选出下面句子中与“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中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故虽有名马
C.帝问其故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成年以后,因为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所以要赶到数百里以外请教。
B.(宋濂)在外求学的过程中,先达从未尝降辞色,有时叱责,有时又高兴,说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C.朱元璋询问宋濂是否饮酒,宋濂如实回答这些事,体现了宋濂为人的一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驭人手段。
D.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很愤怒,宋濂认为主事茹太素只是对陛下尽忠,朱元璋听从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5】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司谏书

[宋]欧阳修

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

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

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

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


【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
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
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
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
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非常可怕。
C.范仲淹刚在陈州被召之时,洛阳士大夫认为他必能在朝堂之上论争。但后来一直未听闻到他进言,作者感到疑惑。
D.作者对布衣韦带之士因出身贫寒、不被任用而未能进言的人生境遇感到惋惜,借此文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
【小题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
(2)伏惟君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