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B.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C.昆仲,称呼别人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D.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侍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2022·宁夏石嘴山·三模
知识点:《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绍威,字端己。父宏信,自举为魏州节度使。其后,宏信累官至检校太尉,临清王。光化元年八月,薨于位。绍威袭父位为留后。绍威形貌魁伟,有英杰气,工笔札,晓音律。性复精悍明敏,服膺儒术,明达吏理。好招延文士,聚书万卷,开学馆,置书楼,每歌酒宴会,与宾佐赋诗,颇有情致。当时籓牧之中,最获文章之誉。下笔成文,虽无藻丽之风,幕客多所不及。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绍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 绍威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李思安援之,大败之。自是绍威感太祖援助之恩,深加景附。绍威见唐祚衰凌,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变易,心不自安。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半岁方平。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挽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赐号扶天启运竭节功臣。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仍命其子周翰监总军府。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

(节选自《旧五代史·罗绍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B.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C.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D.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名号等赐给臣子。同《六国论》“封天下之谋臣”意义相同。
B.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实际是假借禅让之式,完成此姓与彼姓之间的君臣易位。
C.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使骸骨归葬故乡,与“告老”“乞身”意思相近。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与文中“赐号”一致,都是臣子死后被朝廷赐予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绍威很受皇帝器重。太祖即位,他被加封官职,赐予封号;讣告传来,太祖停止上朝三日。
B.罗绍威文思敏捷,下笔成文,朴实无华颇有韵致,幕客大多难以企及,在节度使中最受赞誉。
C.罗绍威知恩图报。在太祖帮助下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后为感念太祖援救之德,辅佐太祖。
D.罗绍威才能出色。能洞察风云,劝太祖夺取国家政权;能五百里外运粮,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2)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侦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角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皆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掎角,亦作“掩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小题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 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浚出兵太原时,他 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 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 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2)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B.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C.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D.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本义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指贫贱之人;“解褐”,指卸下官职成为平民。
B.阙下,官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常借指朝廷,古人常有“献书阙下”之说。
C.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初仅设于边境,后地方武官亦常署此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追随高祖,深受重用。他随高祖镇守各地,曾多次被委派进宫朝见皇上;契丹车驾进入洛阳,他作为高祖的使者,携带书信前去答谢。
B.赵莹勤勉实干,任人唯能。监修国史,他出力最多,因唐代历史残缺,他任命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关职务,撰修的二百卷正史流传于当时。
C.赵莹体恤民情,颇受好评。少帝时天下蝗虫为害严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一斗蝗虫就供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
D.赵莹见微知著,善于识人。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他认为杜重威是皇室至亲,所求不曾如愿,心中不快,不能给予兵权,而推荐李守贞担任将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