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乱整,不武                      易:容易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五亩之宅,之以桑                      树:种植
D.老者帛食肉                                衣:穿
【小题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未之有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1-22高一下·福建莆田·阶段练习
知识点:《左传》《孟子》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

注:①腆:丰厚     ②淹:久留     ③脯资饩牵:泛指干肉和粮食     ④衰绖:穿丧服   ⑤文嬴:晋文公的夫人        ⑥堕:通“隳”,毁坏

【小题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乡师而哭
B.杀人如不能举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共其乏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砉然向然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师(参加)       点也(赞同)
B.自郑使告于秦(派人)       使烛之武见秦君(派遣)
C.若潜以来(发兵)          必退(军队)
D.梁弘戎(抵御)             于家邦(治理)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B.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D.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辞焉”与“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含义不同。
B.“不以一眚掩大德”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以”含义相同。
C.骖,本意是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基本意思指四马中左边的马。参乘,亦写作“骖乘”,指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衅鼓,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衅,上古凡重要器物(如鼓等)制成后,一定要杀牛、羊、猪等,把它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表示行祭。
【小题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特别在最后深切反省自我检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
C.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D.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达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材料二: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行李:出使的人,使者。②版:指版筑的工事。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东封A郑B又欲C肆其D西封E若不F阙秦G将焉取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岂五百里哉       直:值得
B.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D.秦以利晋          阙:损害
【小题3】下列对画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长跪,古人席地而坐,文中长跪就是把腰挺直,以示怒意。
C.秦伯,春秋有公、侯、伯、子、男爵位,据功劳大小分封。
D.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塑造的人物都是勇敢、机智、善辩、爱国的谋士。
B.两篇文章都只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人物对话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C.唐雎善于抓住对方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不辱使命。
D.烛之武以“利”攻心理,以“害”析形势,以“史”施离间,能言善辩,有勇有谋。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缒而出”“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济而夕设版焉”中加点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敢烦执事”“焉用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中加点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加点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若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远”“阙秦以晋”中加点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B.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小题3】下列关于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既,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小题4】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