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随桓公杨忠卒,子杨坚袭爵。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坚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下大夫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侯城而还。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已委公矣,公其勉之。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遣/
B.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C.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D.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功勋人物可以封王。
B.吐谷浑,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期吐谷浑曾建立政权。
C.朕,文中指皇帝自称。“朕”原来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杨坚有不臣之心,皇帝就此事询问来和,来和欺骗皇帝说,杨坚是一个可以镇守一方、坚持气节的人。
B.王轨与贺若弼谈及太子承担帝业的问题,贺若弼同意王轨有关皇太子不能承担大任的看法,并让王轨向皇帝进言。
C.王轨告诉皇帝,皇太子不可靠,于是皇帝拿王轨的话询问宇文孝伯,宇文孝伯含蓄地否定了王轨关于皇太子不可靠的说法。
D.皇帝虽然认同王轨关于皇太子的说法,但是苦于次子汉王没有才干,而其他儿子还年幼,所以没有废黜皇太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
(2)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小题5】从王轨与贺若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轨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概括。
2022·河北·二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有徐禋者,以增广鼓铸之说媚于蔡京,京奏遣禋措置东南九路铜事,且令搜访宝货。禋图绘坑冶,增旧几十倍,且请开洪州严阳山坑,迫有司承岁额数十两。其所烹炼,实得铢两而已。禋术穷,乃妄请得希世珍异与古之宝器,乞归书艺局,京主其言。安中独论禋欺上扰下,宜令九路监司覆之,禋竟得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宣召出入,必令察视其所经由,仍申严臣庶往还之禁;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俄加检校少保,改少师。时山后诸州俱陷,唯平州为张觉所据。金人入燕,以觉为临海军节度使。其后叛金,金人攻之,觉败奔燕。金人来索急,安中不得已,缢杀之,函其首送金。郭药师宣言曰:“金人欲觉即与,若求药师,亦将与之乎?”安中惧,奏其言,因力求罢。药师自是解体,金人终以是启衅。安中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B.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C.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D.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进士及第的第一名称状元。
B.主簿,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节度使,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为唐宋时期的地方军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中才思敏捷,文采很好。在朝廷大臣为祥瑞称贺的表奏中,皇帝看中了王安中的上表。后来皇帝又让他草拟三封诏令,王安中也立马写成。
B.王安中善于断案,为民伸冤。开封巡逻的士卒捉拿盗贼时,盗贼逃脱,士卒却拿受惊而出的百姓抵罪。王安中察知实情后,放走了百姓,让官吏抵罪。
C.王安中关心国事,敢于上谏。皇上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就投其所好,引见方士,朝臣外戚都结交于他。而王安中却一再上疏指出蔡京的罪行。
D.王安中驭下不严,终受牵连。王安中任庆远军节度使时,郭药师任其副职,骄横而专断,王安中无法制止,且曲意逢迎。后来就是这个原因而被贬官。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中独论禋欺上扰下,宜令九路监司覆之,禋竟得罪。
(2)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悖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注]”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岁余,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等权利。文中的“父荫”指因父辈的官爵功劳而得到入仕的机会。
B.左,加在官职名前时,用以区别官职高低。古代人尊崇右,因此各个朝代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C.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时用做凭证的一种信物。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庭颇有才能。十岁能写文章,后不受恩荫,考中进士;他因有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向他问事,他能一一予以回答。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他还弹劾章悖、韩缜,言语恳切率直,受到了宣仁太后的赞扬。
C.朱光庭维护皇室威严。他弹劾蔡确为臣不恭,蔡确因此被贬新州;他认为苏轼在答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
D.朱光庭关心百姓。黄河以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因救济百姓,无暇自顾而得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⑵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一、二级达标校完成】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弁为元魏吏部尚书。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其才。张易之诬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辩,说惶遽,璟谓说曰:“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

璟后迁左台御史中丞,会飞书告张昌宗引相工观吉凶者。璟请治。后曰:“易之等已自言于朕。”璟曰:“谋反无客以首原,请下吏,明国法。易之等贵宠,臣言之且有祸,然激于义,虽死不悔。”后不。姚遽传诏令出,璟曰:“今亲奉德音,不烦宰相擅宣王命。”后意解,许收易之等就狱,俄诏原之。敕二张诣璟谢,璟不见。曰:“公事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尝宴朝堂,二张列卿三品,璟阶六品,居下座。易之谄事璟,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卿谓第一何邪?”是时,朝廷以易之等内宠,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郑善果谓璟曰:“公奈何谓五郎为卿?”璟曰:“以官正当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玄宗开元初,以雍州为京兆府,复为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

召拜刑部尚书。四年,迁吏部兼侍中。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①此相饬②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

累封广平郡公。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节选自《新唐书·宋璟传》有删改)

[注]①繇:通“由”。 ②饬:通“敕”,告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后其才                         高:推崇
B.璟请                            穷:极力
C.后不,姚墙遽传诏令出     择:高兴
D.小累为睦州刺史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B.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C.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D.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这些词语体现了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如:拜。授予官职;型,革职免官;迁、徙,均为调动改派官职,且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进士,唐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唐代“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举科目。明、清两代始以殿试及第者称之,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监察御史,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但权限广。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等,通常,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文中的“玄宗开元初”即为年号纪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为人正直,坚守法度,对张昌宗引相工观凶吉之事,他要求朝廷把张昌宗交给官吏以正国法;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奉武后圣旨前来谢罪,他却避而不见。
B.宋璟忠于君王,爱护同僚。在玄宗准备赦免李朝隐等人时,他忙谢罪,不归恩于已,归过于上;在魏元忠被张易之诬陷时,他拿“名义“劝张说,终使魏元忠免死。
C.宋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期间,教广州人烧瓦筑墙建房子,改变广州人以竹茅建屋的习俗,减少了火灾,因而,广州人要为他立“遗爱颂”碑。
D.宋严以律己,不事权贵。他认为广州人因自己掌权,所以写溢美之辞,希望朝廷为之厘正;在朝宴上,他不呼张易之“五郎”,张昌宗“六郎”,而呼张易之为卿。
【小题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
(2)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