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其面,为儒者患之。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泣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凤与冯道俱任其职。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海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圆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海出镇河中,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饱之,人士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海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毁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D.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又名为墨黥,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又称椒房、坤极、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显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与太尉共掌兵权。
D.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如《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又为唐明宗所重用。
B.赵凤恪守礼法,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摧毁佛牙,阻断了宫中的浪费行为。
C.赵凤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没有人敢替他进言,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赵凤乐善好施,豁达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还能自己占卜命数,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2)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
【小题5】两则文本中,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请简要分析。
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B.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C.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D.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汉以后一般指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但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钦宗。
D.“拜”指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所以可以解释为“授予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义而且孝顺,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的额头很宽,两个前齿重叠,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亡,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上奏表章献纳贡品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病死后,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抵十枚铁钱使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率直能说真话,想起用他为宰相,而韩熙载内室有侍姬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他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益以翔为可信任。太祖即位,以翔为崇政院使,迁兵部尚书。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邀翔欲俱入见。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B.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C.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D.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B.《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六艺”之一,系孔子据鲁国史官记录整理删订而成。
C.兵部尚书,古代官职,六部尚书之一,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在各个朝代有不同的地位。
D.河朔,文中指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古代还用指紧靠帝都以为屏障之处,又特指汉武帝筑城守卫的朔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才学卓著,工于书檄。他年轻时爱好学习,熟习《春秋》;义长于撰写各种文书,且言语通俗,极易读懂。
B.敬翔富有谋略,长于兵法。他认为作战要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可泥于古法;他为太祖出谋划策,多能切中要害。
C.敬翔深受信任,勤勉耐劳。太祖对敬翔相见恨晚,大小事都去咨询他;敬翔跟从太祖征伐三十余年,也尽心尽力。
D.敬翔忠于梁朝,殒命明节。末帝朝,他虽不得志仍表示深受国恩愿意效劳;他劝止李振投靠庄宗,并自缢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
(2)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庄宗默然。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强直,颇为崇韬所知。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怜人由此切齿。皇太后崩,庄宗陵作所,而道路泥涂,桥坏。庄宗止舆问:“谁主者?”宦官曰:“属河南。”因亟召贯,即下狱。明日,传诏杀之。崇韬谏曰:“桥道不修,法不当死。”庄宗怒曰:“太后灵驾将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朋党也!”崇韬曰:“贯虽有罪,当具狱行法于有司,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之人言,陛下用法不公,臣等之过也。”庄宗曰:“贯,公所爱,任公裁决!”起入宫,崇韬随之,论不已。庄宗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贯卒杀。崇韬素嫉宦官,尝谓魏王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B.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C.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D.贯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官/伶人有所求请/书积几案/一不以报宦官/伶人由此切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幸陵作所”与“幸蒙大恩”(《苏武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
B.“因起入宫”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贯卒见杀”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D.“当尽去宦官”与“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为人正直,敢于进谏。面对庄宗修楼纳凉的想法,他积极劝谏,庄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B.在对河南县令罗贯的处罚一事上,郭崇韬仅出于对自己所熟悉之人的信任和喜爱,谏言其罪不当死。
C.郭崇韬嫉恶如仇,一向看不起宦官们的所作所为。曾经向魏王继岌建议,待其即位之后清除宦官。
D.庄宗派宦官马彦珪到蜀地观察郭崇韬的情况,马彦珪受到刘皇后的教唆,后假托诏书杀害郭崇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小题5】《五代伶官传序》中用“祸患常积于忽微”来告诫我们,封建王朝的覆亡往往是由一个个小错误导致的。请简要概述文中有哪些可能为后唐带来灭顶之灾的小错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