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二十七年,卒,为恭候。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B.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C.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D.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为中国皇帝的帝号之一,这里指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B.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C.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
D.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天子乘车而行,不敢直指,便作为帝王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宏的父亲耕田经商,为人温和宽厚,他把钱财用来赈济赡养宗族和乡亲,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达数百万,临终时嘱咐家人焚烧文契。
B.湖阳军帅欲杀樊宏妻子儿女,因其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以下都为他们求情,又逢刘氏兵力扩大,其妻子儿女才免于一死。
C.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酒食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就听说过樊宏仁厚,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营垒免于一难。
D.樊宏常戒其子要谦虚,宗族受其影响,没有犯法的,他重病中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请求回到寿张,做个小乡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2)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21-22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秀才。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采女:宫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近郊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车驾幸广成校猎”中“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含义相同。
D.“乃益人围之数十重”中的“益”,与《苏武传》“武益愈”中的“益”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严厉驳斥,认为祸根是官吏贪污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放纵无度。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
C.陈蕃不贪名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让,最终没有受封;和窦武等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土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憎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与窦武密谋剪除曹节等人;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损上林池篽之官,废骋望弋猎之事。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数引公卿郎将,列于禁坐。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自临宰邦邑者,竞能其官。若杜诗守南阳,号为“杜母”,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书奏,从之。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B.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C.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D.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儒家认为郑、卫的音乐非正统雅乐。后泛指淫靡音乐或靡丽文风。
B.河内,广义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河内”相同。狭义则专指河内郡。
C.棨戟,是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含义一样。
D.虎符,是将军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部将,右半由主帅保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生长于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当皇帝后,废除了王莽时期繁杂的法令,在生活上很节俭。
B.光武帝赐给地方和诸侯国的手书,全部一个简上书写十行,并用小字书写,是为了让地方和诸侯国重视。
C.建武初期,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为害百姓,杜诗劝诫他,他仍不悔改,于是杜诗杀了他,回朝后汇报给皇帝。
D.杜诗在南阳期间,爱惜民力,率领大家修治池塘,开拓田地,百姓富足,因此南阳百姓称他为“杜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