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匹有思想的马

申平

毛莫利,一匹有思想的马。它是一个神,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神。

那年我们怀着无限的憧憬,来到草原插队落户。草原却完全不是想象的那般模样,这里丘陵起伏,高山险峻,一马平川的地方寥寥无几。我们来到草原的第二天,嘎查(村)里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匹马。嘎查书记用不太流的汉语说:在草原上如果没有马,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我一眼就看上了马群中的毛莫利。但是书记告诉我,这匹马太烈。别说你,就是我们也很难驯服它。我不信,刚往它跟前一凑,它立刻咆哮如雷,两腿直立,两眼瞪得犹如铃铛,那架势好像要一下把我吃了。我犹豫了一下,就从挎包里掏出一支笛子吹奏起来。笛声悠扬悦耳,我看见毛莫利的目光一点点变得柔顺痴迷。我一步步走过去,就在笛声里和它亲密接触,最后,我竟然一跃跨上了马背。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蒙古老乡都惊呆了,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而我则确信,毛莫利有思想,它懂得音乐。

从此我和毛莫利成为形影不离的亲密伙伴。只要我出门,短笛一吹它就会如风而来。

毛莫利第一次救我,是在我们下乡的第一年冬天。这天,我们拿着大包小裹,乘坐拖拉机兴高采烈回城过年。风雪弥漫,拖拉机手不辨路径,一家伙开进沟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几乎都受了伤,天寒地冻,寸步难行。绝望之时我忽然想起了毛莫利,就抽出短笛吹起来。翻车的地方离牧人新村有十几里路,大家都说一匹马怎么会听得到。没想到半个多小时以后,一声马嘶响起,我的毛莫利竟然踏雪飞奔而来。大家就像看到一棵救命稻草,争先恐后要往它的背上爬。想不到毛莫利又是一声嘶吼,躲去一旁只向我点头示意。我说:不行,我不能丢下大家,要走一起走!毛莫利怔了一下,竟然掉头飞奔而去。众人齐骂这马见死不救,我更觉得无地自容。

就在我们快要冻僵的时候,只听人喊马嘶,原来是嘎查书记带人来救我们了。书记说:多亏毛莫利回村嘶鸣刨地报信儿并带路前来。事后大家才明白:毛莫利当时是想先带我回去报信,见我不肯走,只好自己先走。如果它不这样做,我们大家就会一起完蛋。由此我更确信,毛莫利的确是一匹有思想和智慧的马。

当草原在我们的眼里不再神秘,当所有的浪漫都被现实击得粉碎,我们开始讨厌草原,做梦都想离开草原。离不开,就借酒浇愁,甚至酗酒闹事。这一天,我借着酒劲,和一个跟我抢夺女朋友的知青打了起来。因为没打赢,我恼羞成怒,冲进厨房拿了把菜刀,开始在草原上拼命追他。眼看就要追上,闪着寒光的菜刀即将劈到他的脑袋上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腾空而起,像鸟一样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草地上。我抬头一看,却是毛莫利在那里竖起前腿,对我生气地吼叫。过后大家都说,我们谁都追不上你,是你的马飞奔过去叼住你的衣服把你甩了出去,不然你就是一个杀人犯了。是毛莫利在我失去理智的时候及时赶来制止我。

日子终于有了希望,国家恢复高考了。我借故回城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草原,准备在当地参加考试。没想到大雪洋洋洒洒,竟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书记怕出危险,劝我们放弃,并拒绝出车相送。最后我一个人来到马厩,对毛莫利讲述了事情的紧迫性,我说:伙计,我的命运能不能改变,就看你的了。毛莫利眨巴着大眼睛,好像听懂了,因为它不断向我点头。第二天一大早,天还黑着,风雪正紧,我和毛莫利偷偷地出发了。开始还很顺利,后来越走越难。有的地方积雪已到马肚子,人和马与其说走,不如说爬,在冰天雪地里一点点爬。

最要命的是,我们遇到了一群狼!

看它们的眼神,这显然是一群饥饿的狼。在荒无人烟的雪野上,一人一骑遇到一群饥肠辘辘的狼,后果可想而知。我心里连喊完了完了,我甚至已经看到我和毛莫利的尸体被群狼分食的景象。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毛莫利一声嘶吼,它载我奋力跃上一个高岗,然后以蹄敲地,不断嘶鸣。我在它的吼声里找回了勇气,毅然拿出一沓复习资料用火机点燃,举起来挥舞,我和毛莫利一起发声喊,居高临下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向群狼,群狼竟然被吓得四散奔逃……最后,毛莫利终于带着我及时赶到了考场。

第二年春天,当我金榜高中,准备彻底离开草原的时候,毛莫利却不知所终。我找遍草原,喊哑了嗓子,依然不知它去了哪里。我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草原。

后来知情战友告诉我,多天以后,有人在草原那座最高的山上发现了毛莫利的尸体。马死一般都是躺着的,但是毛莫利的尸体却是趴着的。它头颅所冲的方向,正是我离开草原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毛莫利当时就是在这里默默地为我送行的。

哦,毛莫利,我的神啊。你的的确确是一匹有情有义有思想的好马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写作对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毛莫利的形象,同时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从第一人称视角,写作为草原知青的“我”与草原马毛莫利之间不寻常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扉。
C.小说中几处转述嘎查书记的话,起到侧面衬托草原马毛莫利形象的作用,又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D.小说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诙谐幽默,结尾呈现出浓郁的悲壮色彩,富有传奇意味,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创作特色。
【小题2】小说塑造了草原马毛莫利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曾说:“我写动物小说,说到底是把动物当成‘人’来写的,讲述动物与人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传达的当然是人类社会需要表达的声音。”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予以探究。
2022·河南开封·模拟预测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珍

林徽因

家里搬到另一个城市去,自己是多出来的一件行李。大约七岁,篁姊同家里商量接我到她处住半年,我便被送过去了。

篁姊家有一个约摸十七岁年龄的女孩子,人人都喊她文珍。她有个苗条身材,一根根黑的发辫,扎着大红绒绳;两只灵活真叫人喜欢黑晶似的眼珠;和一双白皙轻柔无所不会的手。

文珍随着喊她的声音转,一会儿在楼上牌桌前张罗,一会儿下楼穿过廊子不见了,又一会儿是哪个孩子在后池钓鱼。清早上我寂寞地踱出院子望着银红阳光射在藤萝叶上,凑巧她过来了,手里持着一些老太太早上需要的东西,开水,脸盆或是水烟袋,看着我,她就和蔼亲切地笑笑:

“怎么不去吃稀饭?”

难为情地,我低下头。

“好吧,我带你去。尽怕生不行的呀!”

感激的我跟着她走。到了正厅后面,她把东西放在一旁,携着我的手到了中间桌边,顺便地喊声:“五少奶,起得真早。”等五少奶转过身来,便更柔声地说:“小客人还在怕生呢,一个人在外边吹着,也不进来吃稀饭!”于是把我放在五少奶旁边方凳上,她自去大锅里盛碗稀饭,从桌心碟子里挟出一把油炸花生,拣了一角有红心的盐鸡蛋放在我面前,笑了一笑走去几步,又回头来,到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地吃,吃完了,找阿元玩去,他们早上都在后池边看花匠做事,你也去。”

太阳热起来,有天我在水亭子里睡着了,睁开眼正是文珍过来把我拉起来,“不能睡,不能睡,这里又是日头又是风的,快给我进去喝点热茶。”

文珍拉了我的手说:“不要紧,不找那些孩子玩时就来找我好了,我替你想想法子。你喜欢不喜欢拆旧衣衫?我给你一把小剪子,我教你。”于是面对面我们两人有时便坐在树荫下拆旧衣,我不会时她就叫我帮助她拉着布,她一个人剪,一边还同我讲故事。指着大石井,她说:“文环比我大两岁长得顶好看了,好看的人没有好命,更可怜!文环是跳井死的丫头,这事发生在我未来这家以前。

“文环的鬼真来么?”我问文珍。

“这事你得问芳少爷去。”

我怔住不懂,文珍笑了,“小孩子还信鬼么?我告诉你,文环的死都是芳少爷不好,要是有鬼她还不来找他算账,我看,就没有鬼,文环白死了!”

过一会儿她忽然说:“芳少爷讲书倒讲得顶好了,我替你出个主意,等他们早上讲诗的时候,你也去听。背诗挺有意思的,明天我带你去听。”

第二天她果然便带了我到东书房去听讲诗。芳哥选了一些诗,叫大的背诵,又叫小的跟着念;又讲李太白怎样会喝酒的故事。文珍看我已经很高兴地在听下去,自己便轻脚轻手地走出去了。

此后每天我学了一两首新诗,到晚上就去找文珍背给她听,背错了她必提示我,每背出一首她还替我抄在一个本子里——如此文珍便做了我的老师。

有一天她收到个古怪的纸包,里边裹着是一把精致的折扇,上面画着两三朵菊花,旁边细细地写着两行诗。

我半懂不懂地大声念扇子上的诗。这下她可真急了,把扇子夺在手里说:“你看我稀罕不稀罕爷们的东西!死了一个丫头还不够呀?”一边说一边狠狠地把扇子撕个粉碎,伏在床上哭起来了。

夏天,薄暮里大家都出来到池边乘凉看荷花,我把文珍也拉去绕着假山竹林子走,一直到了那扇永远锁闭着的小门前边。阿元说那边住的一个人家是革命党,我们都问革命党是什么样子。要爬在假山上面往那边看。文珍第一个上去,阿元接着把我推上去。等到我的脚自己能立稳的时候,我才看到隔壁院里一个剪发的年轻人,仰着头望着我们笑。

中秋前几天阿元过来,报告我说家里要把文珍嫁出去,已经说妥了人家,一个做生意的,长街小钱庄里管账的。

钱庄管账的来拜节,有人一直领他到正院里来,小孩们都看见了。这人穿着一件蓝长衫,罩一件青布马褂,脸色乌黑,看去真像有了四十多岁,背还有点驼,指甲长长的,两只手老筒在袖里,顽皮的大孩子们眼睛骨碌碌地看着他,口上都在轻轻地叫他新郎。

“你是不是要嫁给那钱庄管账的?”

“我不知道。”

“你要嫁给他,一定变成一个有钱的人了,你真能来我家么?”

“我也不知道。”

我又哭了。文珍摇摇我,说:“哭没有用的,我给你写信好不好?”我点点头,就躺下去睡。

回到家后我时常盼望着文珍的信,但是她没有给我信。真的革命了,许多人都跑上海去住,篁姊来我们家说文珍在中秋节后快要出嫁以前逃跑了,始终没有寻着。这消息听到耳里同雷响一样,我说不出的牵挂、担心她。我鼓起勇气地问文珍是不是同一个卖馄饨的跑了!”

(1936年6月1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文环跳井而死的情节都是从侧面来写的,这一情节看似轻描淡写,却不能省去,它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衬托了主人公文珍的形象。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文珍帮“我”盛稀饭、挟油炸花生,拣红心盐鸡蛋,教“我”拆旧衣,以及撕碎扇子的细节,体现了文珍丰富的个性。
C.文珍对篁姊家安排的婚事有自己的主见,线庄管账人虽有钱,却没得到文珍的爱,文珍的逃婚与《祝福》中祥林嫂的抗婚,性质十分相似。
D.篁姊家是一个殷实的家族,有正院厅堂,有楼池假山,有书房;有仆人,文珍敢从这个家族的深院中走出来,鲜明地体现了她性格的变化。
【小题2】文珍与《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杨德群身上有着相似的闪光点。请简要概述。
【小题3】本文叙事上颇有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鞋

张品成

来宽满周的那天,被爷娘放在床上任由他爬,只是在板床上放了些东西。都是平常人期望伢长大后成就个什么人物的寄望,摆放在那的物件就很特别。如笔,期望小小人儿将来读书中举平步青云,成状元当宰相高官;如毫子票子,抓了能成生意人发大财;……还有纸折的令旗和兵器,抓了能有戎马生涯做大将军……

反正就那些东西,周岁时候让细伢抓,叫抓周。

一屋人就盯着那细伢,眼都老大,目不转睛,齐齐拴在来宽的那两只手上。

来宽爬着抓着,眼见是那只笔了,可却从屋顶上坠落根禾草。

草落手到。

来宽的那只小手,抓住的是根草,老纠就无奈了,老纠是来宽他爷。他娘当然也看到那场面,啊呀了一声。屋里人脸都白了,大惊失色。

抓周抓到根禾草,这又意味着伢将来什么前景

是什么?来宽他爷他娘当然可以猜得到,抓周抓到禾草,注定了将来是个种禾人,那就信命了吧。

来宽第一次上街是在娘背上,来宽娘在来宽满周后带上儿子去赶了场集。来宽在娘的背上脑壳左左右右地望,他很亢奋,身子不安分,时而颤动那么几下,那是细伢兴奋的本能。

娘说:呀呀,你就不能安分点?

看看,那有座戏台。戏台边有座石礅。就把来宽放了下来,坐在那歇息。

就那会儿,来宽目光拴住了那几串东西。来宽眼里一大片的金黄。其实那没什么,是几串草鞋。根普老倌是个孤寡,一生未娶,一生也只做一样事,打草鞋。

老倌在那已经好多年了,在众人看来习以为常,没什么稀奇处。没想到这一天,有个细伢却对这一切目不转睛,然后往老倌身边爬。

娘说:伢呀,你别乱动!

来宽还是爬。

来宽被那一串串金黄吸引,执拗地往那边爬。娘就惊了。莫动,这街上人多。

来宽依然故我地爬。

娘把他扯住了,来宽一声号哭起来。

那声哭,让根普老倌抬起了头,朝那个细伢望了一眼。就那一眼,来宽的哭声瞬间止息。

来宽不仅停止了哭号,就那一闪间,手里居然抓握着几根禾草。

来宽娘对她男人说:抓周抓那根禾草,不是种田的事了,看样子和那老倌营生有关……

男人嗯了一声,抛出句轻描淡写的话:打草鞋?那也是门手艺,要真像根普老倌那样也是一方好佬,也算是出息哟。

放屁!女人恼怒了,嘴里迸出这两个字。

你看你?

你说我家伢将来打草鞋!

打草鞋有什么不好?

呸!你做什么不干那营生?

……

回到家已经日落了,门槛上抹了黑。来宽才进门,脸上重重地挨了一掌。是娘用力扇的。娘从来没打过儿子,但这回下手很重。那一巴掌,把天上的星星全抛在了来宽的眼前。

来宽没哭,娘却哭了,号啕大哭。

儿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娘不想打儿子,她只想那一巴掌把儿子打醒。

但没丝毫作用,来宽依然故我,逢集就往戏台那去。

没人知道那老倌什么时候收了个小徒弟。

渐渐地,来宽那双手也成了两只翻飞的蝴蝶,在禾秆里飞旋起来,一只草鞋就成形了。

这一年,根普老倌过世了,谁都以为来宽要继承师傅的草鞋生涯,但没有。这一年红军来了。来宽没打草鞋,跟了一帮伢站岗放哨收查路条。

那天,乡苏维埃主席老纠把儿子从角岭上叫了下来,十万火急那样。来宽那时正在角岭山顶的那棵树上,那儿望得远,能看到十几里外那片旷野的动静。

但来人风风火火,扯大了喉咙喊,气喘得急:来宽……哎,你爷……不是,是老纠主席喊你去……有急事!哎!

来宽也那么火烧眉毛般急赶到他爷跟前,气也喘得急:爷……不是,主席你叫我!

老纠说:有你出息的机会了!

这话让来宽云里雾里,他愣着看着他爷。

什么事?

打草鞋!

鬼哟!

我没哄你,爷哄你,乡苏维埃也不会哄你的吧?来宽瞪大了眼睛看他爷老纠,老纠也那么瞪大了眼睛看他,两个人眉不动眼不眨对视了好一会。

来宽很快知道真相。队伍里首长下了命令,两个月内,八万将士,每人要有两双草鞋。要十几万双草鞋哩。来宽抓过一把禾草,一脸亢奋,身上像注入了什么,一阵阵狂喜的涛在涌。

很快那双手就成了两只蝴蝶,在那翻飞了起来。很快那些禾草就成了鞋,端在来宽掌心里了。

呀!

呀呀!

呀呀呀!

戏台下坐满了人,人们着赞叹不已。

来宽很威风,来宽很神气。戏台下满是人,队伍上的人,村人乡民,男男女女。就看见脑壳和脸,脸上眼都睁大了,齐齐注目来宽那双手。来宽那两只手不是蝴蝶了,他缓慢地演示着编织,那些男女也慢慢地跟样学了。

十五天后,来宽娘看到了那个现实,十几万双草鞋都成了现实。来宽伢很认真地教,那些女人很认真地学。首长看到了那个现实,屋檐下,挂了无数双草鞋。

十天后,那些草鞋分发到了那些士兵的手里。那一天,就都穿在了士兵的脚上。天黑下来,八万将士从田埂和河堤上涌向十几个渡口,看不清人,可听得见细软的草鞋躁在细软的秋草上的声音……

来宽那天趴在离浮桥不远的树墩上,他看着那些脚,从田埂和河堤上迈向那些浮桥,天和地黑成一大团的墨,但来宽却看到了那两团金黄,无数的金黄组成一条金色的长龙,往远方游走蔓延。

来宽掏出怀里那双草鞋,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追赶着那条长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宽抓周抓到“草”,“屋里人脸都白了,大惊失色”,这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告诉我们来宽家人的寄望落了空,信命的他们相信这预示着来宽未来没有好前景。
B.老倌抬起头,朝哭泣的来宽望了一眼,“就那一眼,来宽的哭声瞬间止息”,这一画面增加了小说的神奇色彩,也为下文来宽铁了心跟着老倌学打草鞋埋下伏笔。
C.根普老馆过世后,来宽并未继承他的草鞋生涯,而是跟别人站岗放哨收查路条。这表明来宽对编织草鞋已经失去兴趣,认为跟着红军才能变得有出息。
D.“无数的金黄组成一条金色的长龙”“追赶着那条长龙”,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又表意明确,表现出来宽参加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小题2】关于老纠给来宽传达任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纠和来宽传达了编织草鞋的任务,他心里很希望来宽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好好表现。
B.来宽以为父亲是在开玩笑,一开始并不相信,这是由于父亲一直都不看好他编织草鞋。
C.这一部分使得许久未编织草鞋的来宽再一次编织草鞋变得顺理成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红军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他们以完成任务为荣,照应了红色主题。
【小题3】小说以“草鞋”为标题,“草鞋”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作为父亲,来宽爷目睹了儿子在不同阶段和草(鞋)之间的故事,且每一阶段来宽爷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请结合文本依次梳理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链

曾颖

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提前来了,照说他每月初一、十五各来一次,大家都已习惯了他的节奏,如今冷不丁突然冒了出来,显然是出了什么新鲜事。

上一次他打破节奏跑来,已是三年前的事。那一次,他带了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猫头鹰,8000元卖给陈九爷,九爷买下来乐了不到两天,猫头鹰就让猫给吃了,气得老头一口气没上得来,当场挂了。经过这件事,人们对林红嘴的突然到来,竟莫名有了一些警惕,生怕他又掏出什么不祥之物。

林红嘴哪知众人心思,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

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儿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

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

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

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想尽办法,却似用竹刀砍石头,没有半分进展。

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赌局进行到4小时45分的时候,鹦鹉几次将空空如也的食盒和水盒磕得当当直响,显然是饥了、渴了。众人看到获胜的希望,紧急行动起来,在它目光所见的地方,又是倒水又是撒玉米和瓜子的,鹦鹉的小眼变得更加鲜亮,它收翅下蹲,一副随时弹射起飞的架势。

众人屏住呼吸,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但最终,它还是没有如众人期望的那样,脱爪展翅,飞向食物。

“时间到!”公证人一声断喝,宣布赌局结束。林红嘴连本带利收下2000元钱,得意地开始收拾鹦鹉,给它加水和食物。

有人不甘地说:“你是不是给它爪子上涂了胶水?”

林红嘴抓起鹦鹉,把它拿到众人面前一晃,鹦鹉不情愿地离开支架,众人一瞧,鹦鹉的双脚干干净净,并无异物。

林红嘴得意地说:“既然赢了你们的钱,不妨让你们长长见识。这鸟儿叫墨西哥鹦鹉,驯养它可是有窍门的,从小就让它站在木棍上,随时抽掉木棍,让它摔在地上,摔得它不敢放手,直到它翅膀长硬了,也不敢松手,所以,它绝不会放手去飞。听说有人买过一只,一次出差忘了给它喂水,几天后回来,鸟儿已饥渴而死,但桌上水食都是齐全的,离它不足五米。别的鸟锁链是拴在腿上,这鸟的锁链却是拴在心上,虽然看不见,却十分牢实。大伙儿不要往外说去,我还指着往外去打赌、挣几个稀饭钱呢!”

那天之后,鸟市上少了两个早起的人,一个是司法局副局长老吴,他终于辞掉抱怨已久的工作,当律师去了;另一个是久不升职的技术员小陈,据说是创业开公司去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述林红嘴卖两个脑袋的猫头鹰给陈九爷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鸟贩子形象,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趣味。
B.鹦鹉一照面就打招呼,张嘴就来英语,也能接上日语,还可能会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这些奇特之处都没有不拴链子奇异。
C.小说对林红嘴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其中“大呼冤枉”“只撇嘴一笑”“指着往外去打赌”等刻画出其奸猾精明的特点。
D.小说通过表现市井人物观鸟的片段,讲述人生寓言,揭示生活哲理,情节引人入胜,结局耐人寻味,立意发人深思,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小题2】文中划线部分将赌局进行的过程写得十分精彩,请简要赏析。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