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文本二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元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B.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C.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D.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一般情况,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义是以酒祭祀或祭奠,也用来称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博士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麒麟阁”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了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引起霍光不满,因此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小题5】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关心与尊敬?
21-22高二下·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从入关,性多,即道引不食谷,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良曰:此难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建成侯所。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送之。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劝立萧相国,所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良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六岁薨。曰文成侯。

(《汉书·卷四十·张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良从入关,性多 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B.今上日欲太子   以小大,彼恶知之
C.以欲易太子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
D.酒,太子侍   沛公则车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始上数在急困之中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然上此四人     吾何于是
C.上送之   范增数项王
D.建成侯所       唯君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难口舌争也   其无礼于晋
B.所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失其所,不知
C.疾不视事   击沛公于坐
D.非天下所以存亡       所以遣将守关者
【小题4】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怪,问曰:“何为者?”
A.百姓之不见保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异乎三子者之撰D.莫之能御也
【小题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阳许之,犹欲易之   “阳”同“佯”,假装
B.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不
C.善刀而藏之                              “善”同“缮”,揩拭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同“型”,做榜样
【小题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B.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C.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D.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辨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
【小题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B.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
C.太傅,古代职位名,始于西周,常担任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汉后多为虚衔。
D.谥,君主时代在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赞扬死者的一些称号。
【小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入关以后,因为身体原因少食五谷,闭关炼气养生达一年多。
B.张良最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太子写一封谦逊的信并且用车去接被皇帝贬谪的四名士。
C.张良不想介入皇上家庭内部的立太子之事,虽然吕后曾经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他。
D.张良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皇上赏识,既出奇计攻下马邑,又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
【小题9】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建元三年,武帝行,东游宜春。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猎者示以乘舆物,乃知武帝微行也。御史表以临县草田偿宜春之民,且另起上林苑,上大说称善。时朔在傍,进谏曰:“今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故务苑囿之大奢侈僭制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醉杀内官,廷尉上请论。上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朔前上寿曰:“陛下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初,上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得天下贤士,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管仲为冯翊。”上乃大笑。武帝既招英俊,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之侍左右者,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强国之计,欲求试用。其言诙谐,指意放荡,终不见用。有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当万乘之主,都卿相之位。今子修先王之术,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然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朔喟然长息曰:“夫苏张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

(《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依次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故务苑囿之A大B奢侈C僭制D不恤E农时F非G所以强国H富人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隐藏,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词义相同。
B.诚,果真,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词义不同。
C.陈,陈述,与《醉翁亭记》“杂然而前陈者”中“陈”词义不同。
D.朝,朝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皆朝于齐”中“朝”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东游宜春,微行射猎,践踏了农田。御史上表用临县的草田抵偿宜春百姓,扩大苑囿,东方朔进谏劝阻,被武帝奖赏。
B.隆虑公主的儿子醉杀内官,武帝虽批准了廷尉给昭平君定罪的奏请,但内心依然悲伤,东方朔称颂武帝,遭到武帝责备。
C.东方朔机智幽默,言辞巧妙。武帝问东方朔自己作为帝王的成就,他在夸赞武帝功绩的同时,也委婉建议武帝要重用人才。
D.东方朔虽上奏强国之策,竭力尽忠侍奉武帝,还只是一个郎官,不被武帝重用。有人为他抱不平,淡泊名利的他却感到满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
(2)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
【小题5】请根据文意概括东方朔不能得到武帝重用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呼韩邪之败也,左伊秩訾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如此匈奴乃定。呼韩邪议问诸大臣,皆曰:“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百蛮。战死,壮士所有也。今兄弟争国,不在兄则在弟,虽死犹有威名,子孙常长诸国。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虽如是而安,何以复长百蛮!”左伊秩訾曰:“不然。强弱有时,今汉方盛,乌孙城郭诸国皆为臣妾。自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日削,不能取复,虽屈强于此,未尝一日安也。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引众南近塞,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郅支单于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是岁,甘露元年也。

三年正月呼韩邪朝天子于甘泉宫,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汉遣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将骑万六千,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诏忠等留卫单于,助诛不服,又转边谷米糒,前后三万四千,给赡其食。

元帝初即位,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汉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焉。明年,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昌、猛见单于民众益盛,塞下禽兽尽,单于足以自卫。闻其大臣多劝单于北归者,恐北去后难约束,昌、猛即与为盟约曰:“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昌、猛还奏事,公卿议者以为:“单于保塞为藩,虽欲北去,犹不能为危害。昌、猛擅以汉国世世子孙与夷狄诅盟,令单于得以恶言上告于天,羞国家,伤威重,不可得行。”上薄其过,有诏昌、猛以赎论,勿解盟。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B.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C.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D.汉虽强/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于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指其他少数民族。文中指西域各国。
B.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还可被称为“大单于”“可汗”。
C.斛,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古代容量单位还有“升”“斗”“石”“豆”等。
D.侍子,汉代周边少数民族与汉通好时,其国王多遣子入侍汉朝皇帝,故称侍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汉称臣不符合匈奴的古制,大臣们不赞同这样做。但左伊秩訾王据理力争,最后单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B.呼韩邪主动请求留守在光禄塞下,汉朝派将士护送他出鸡鹿塞,还命令董忠等人帮助讨伐叛逆不服从的人。
C.匈奴称臣后,汉与之礼尚往来,不止一次对其提供物资帮助。匈奴人得到了帮助,对汉朝充满感激之情。
D.韩昌和张猛擅自与匈奴订立盟约,大臣得知后表示反对。皇帝认为昌、猛二人罪过不大,未与匈奴解除盟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
(2)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
【小题5】韩昌、张猛两人与匈奴订立盟约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