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克,陵之第三弟也。少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孝克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开皇十年,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陈书·徐孝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B.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C.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D.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古代父丧的婉辞。按古代礼制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
B.高宗,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后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东宫,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后亦借指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克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徐孝克年少就有辩才,遍读《五经》,又广泛阅读史书,很擅长写文章。
B.徐孝克孝顺母亲,乞食以养。徐孝克对待母亲非常孝顺,京城发生饥荒时,孝克甚至乞食供养母亲。
C.徐孝克熟知释典,传法讲经。徐孝克东游钱塘时,经常早上传授佛经,晚上又讲授儒家的《礼》《传》。
D.徐孝克好施恩惠,生性清廉。徐孝克经常把赏赐的税收用来接济他人,他为官清廉家徒四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2)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
21-22高二下·四川资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陈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大同五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摘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节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
A.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B.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C.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D.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
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
D.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俭朴。虽然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齐、梁担任官职,但殷不害家境特别贫寒,他勤俭持家。
B.殷不害才识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
C.殷不害忠于职守,竭力报效。侯景之乱中,他守护在简文帝身边,毫不畏惧,照顾被囚禁的简文帝更是尽心尽责。
D.殷不害母丧战乱,不懈寻觅。母亲死于汀陵战乱,他伤心欲绝,不顾冰雪严寒,历经数日艰辛才找到母亲的尸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
(2)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迁平西邵陵王中兵参军事。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頠清远太守。钦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仍除天门太守,伐蛮左有功。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馀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寻授郢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及勃度岭出南康,以頠为前军都督,顿豫章之苦竹滩,周文育击破之,擒送于高祖,高祖释之,深加接待。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始兴县侯。

——节选自《陈书·欧阳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B.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C.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D.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表,指岭外,即五岭以外的地方,其中岭南在今广东省一带。
B.除,去掉,去除,引申为免除,在这里是指免除官职的意思。
C.不宾,指不臣服,不归顺,古代通常指地方或外族不服从中央政权的统治。
D.匡济,“匡时济世”的略语。即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頠出身大族,虽然声名早播,然而在三十岁才因兄长的逼迫而出仕,走上官途。
B.欧阳頠随兰钦外出征讨蛮夷,获得了很多战利品,此役欧阳頠有很大的功劳。
C.欧阳頠年轻时就与兰钦交好,跟随兰钦平定了衡州不服从中央的少数民族势力。
D.侯景的叛乱平定后,梁元帝想任用欧阳頠,但是由于萧勃从中阻碍,最终没有被任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2)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皓,字文升,河内温人也。高祖晋侍中、光禄勋柔之,以南顿王孙绍齐文献王攸之后。父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后阳太守,即梁武帝之外兄也。

皓幼聪警,有至性。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每至号恸,必致闷绝。内外亲戚,皆惧其不胜丧。父子产每晓喻之,逼进饘粥,然毁瘠骨立。服阕,以姻戚子弟,预入问讯,梁武帝见皓羸瘦,叹息良久,谓其父子产曰:“昨见罗儿面颜憔悴,使人恻然,便是不坠家风,为有子矣。”罗儿,即皓小字也。释褐太学博士,累迁正员郎。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皓结庐数载,豺狼绝迹。常有两鸠栖宿庐所,驯狎异常,新林至今犹传之。

承圣中,太子庶子。江陵陷,随例入关,而梁室屠戮,太子瘗殡失所,皓以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周朝优诏答曰:“昔主父从戮,孔车有长者之风,彭越就诛,栾布得陪臣之礼。庶子乡国已改,犹怀送往之情,始验忠贞,方知臣道,即荆州,以礼安厝。”

太建八年,自周还朝,高宗特降殊礼,赏赐有加。除宜都王谘议参军事,徙安德宫长秋卿、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司州大中正,卒于官。有集十卷。

子延义,字希忠,少沈敏好学。江陵之陷,随父入关。丁母忧,丧过于礼。及皓还都,延义乃躬负灵榇,昼伏宵行,冒履冰霜,手足皆皲瘃。及至都,以中风冷,遂致挛废,数年方愈。稍迁鄱阳王录事参军、沅陵王友、司徒从事中郎。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B.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C.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普/
D.丁父艰哀/毁逾甚庐/于基侧一日之内/唯进薄麦粥一升/基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投官。
B.除,授予官职。《陈情表)里的“除臣洗马”就是“授予我洗马一职”之意,与“除”意思相近的还有拜、迁、擢。
C.庶子,一指旧时嫡子外的众子,一指周代司马的属官,晋以后为太子属官。文中的“庶子”为第二种含义。
D.敕,在古代,敕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文中“敕荆州”即皇帝下令让司马皓回荆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皓性情纯厚,用情守礼。母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哀悼超过了常礼,即使父亲常劝他进些饮食,他还是因为哀伤过度而瘦骨嶙峋。
B.司马皓至纯至孝,为人称道。新林之前多有猛兽,他在此结庐住了几年,豺狼绝迹,鸠鸟驯服地在灵庐息,新林后来仍在流传此事。
C.司马皓不忘旧情,忠诚不渝。他曾任太子庶子一职,梁室遭到屠戮,太子葬地不得其所,他秉持为臣之道,为太子争取到周朝的优待。
D.司马皓言传身教,家风严肃。妻子去世时,他的儿子司马延义冒着风雪,亲自把灵柩送回了京都,说明家风中的纯孝至情得以传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号恸,必致闷绝,内外亲戚,皆惧其不胜丧。
(2)皓以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