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元朔元年秋,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斩首虏数千人。五年,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初,平阳县霍仲孺给事平阳侯家,与青姊生霍去病。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击匈奴为骠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骠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余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封去病为冠军侯。”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诏益封去病二千户。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贵,不省士。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两人志操如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B.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C.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D.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汉武帝的年号,下文“元狩”说明汉武帝更改了自己的年号,这一做法称“改元”。
B.给事,既可作动词,意为供职、服务,也可指官名“给事中”的省称,这里是指前者。
C.冠军,文中指霍去病的军功为全军之冠,今泛指体育、艺术表演等竞技比赛的第一名。
D.治第,即营造宅第,“第”在这里指封建贵族的住宅,与“及第”中的“第”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右贤王多次侵扰汉朝朔方郡,汉武帝派兵分别从高阙、朔方、右北平出击,总共十几万人,合力攻击匈奴。
B.匈奴右贤王错误地估计形势,喝醉了酒,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卫青等突袭包围,这次交战使匈奴损失惨重。
C.霍去病是卫青姐姐的儿子,擅长骑射,不止一次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汉武帝肯定了他的战功,封他为“冠军侯”。
D.霍去病虽年少有为,寡言稳重,有勇气,敢担当,但骄傲自负,汉武帝想请人教他学习古代兵法,却被他拒绝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
(2)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
【小题5】请根据以上选文,简要概括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的异同。
2022·湖南常德·模拟预测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隋开皇中,以明经补符玺直长。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逑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奸状,炀帝属大理推究。会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即斩以徇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既入境,使突厥绐云诣柳城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斩。契丹不疑。因引而南,过贼营百里,夜还阵,以迟明掩击之,获契丹男女四万。帝大喜,拜治书御史。因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请付有司案罪。”

唐武德初,时议讨王世充,云起上言:“京师初平,人未坚附,百姓流离,仍岁无年。盗贼群屯,乘夜窃发。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关中妥安,然议讨伐。”从之。会突厥入寇,诏总幽、宁以北九州兵御之,得一切便宜。改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威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驰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节选自《新唐书·韦云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令即斩以徇/
B.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令/即斩以徇/
C.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令即斩以徇/
D.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纥斤一人犯令/即斩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即京兆尹,行政长官名管辖都城长安及其周围区域,相当于汉朝所称“三辅”。
B.明经,出现在汉代,到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土。
C.兵部,中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关中,古人习惯以此称函谷关以西地区,《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即用此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云起性情耿介,敢于直言不讳。他指出朝中山东人结党之弊;批评柳述凭驸马身份强横奢侈、手握要权,同时也委蜿地指出隋文帝选官未能择贤而任。
B.韦云起善于谋略,奇计降服契丹。他奉诏讨契丹,领突厥兵布阵,立规示威,震慑突厥;入契丹后,让突厥人去柳城贸易,暗度陈仓,快天亮时袭击获胜。
C.韦云起忠心耿耿,深受皇帝赏识。他忠于国家,朝堂之上,建言除弊,多次得到皇帝的支持;深得朝廷信赖,先后到契丹、突厥,平定边乱,守护边疆。
D.韦云起审时度势,主张战事缓行。他认为京城初平,百姓流落,粮食欠收,盗贼兴起,讨伐王世充时机不成熟,应先停战发展农事生产,再商量讨伐之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
(2)会突厥入寇,诏总豳、宁以北九州兵御之,得一切便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shì)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其士马以益兵势”中“益”的意思是“增加、增多”,也可译为“壮大”。
B.“遣使以此议告突厥”中“遣”的意思是“赠送”。
C.“攻拔之”中“拔”的意思是“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D.“建成等引兵还晋阳”中“引”的意思是“带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深谋远虑,处事妥当。李渊看到了胡人们的贪婪以及胡人的马将会不停前来的状况,接受了义士们用自己的私钱买胡马的建议。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B.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C.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D.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春秋》《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聪敏强记,少有才华。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奇伟。欧阳修也认为他的文章很是奇异。
B.曾巩面对灾疫,处理得法。越州遇收成不好,他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江西大疫,他命各县镇、驿站,储存药物以备需求。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讨安南时,他事先准备好供应军队之所需,不扰民;担任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
D.曾巩除盗安良,治理有方。掌管齐州时,既调动百姓参与铲除奸盗,又善待自首的盗贼,还设计谋抓住了一个尤其凶残的不听招降的盗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2)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