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较难0.4 引用7 组卷5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②(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文本二: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地点同前幕。

(初夏,上午。)

B(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小题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是害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生怕儿子坏自己的事,语言简短,却写出了周朴园的专制作风。
B.鲁侍萍至大海前说“走吧,别说了”,表现出鲁侍萍看到父子关系势同水火,难以缓和,内心悲痛,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以选择离开。
C.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从她梳着时兴圆髻的打扮和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的语言,可以看出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淑芬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小题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潜台词内涵丰富。
B.“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正是戏剧冲突的呈现,显现出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
C.“远处有隐隐的炮声”的画外音,表明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的战乱时期,暗示了时代背景。
D.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兼有口语化与动作化的特点,既利于表演,又能反映人物的心理与神态,如“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让人感受到人物无奈的神情与心理。
【小题3】请理解文本一中两处画波浪线台词的内涵。
【小题4】请简要分析A、B两处画横线文段在文中作用的异同。
21-22高一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
知识点:戏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愫方,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方: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连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方又勉强坐下]

曾皓:愫方,你觉得怎么样?

愫方:(低声不语)

曾皓:愫方,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方,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泰:(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方焦急地)愫方,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文清怎么?

曾思懿:(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方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皓:(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方)那么愫方,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着急,对愫方)你说呀!

曾文彩:(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泰:(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方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愫方,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方:(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方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泰:(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皓:怎么?

江泰: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结: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方为难,愫方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欺负?

曾文彩:江秦。

江泰:(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佑:你——

曾文彩:江泰!

江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注释】①《北京人》以三十年代初的北平为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讲述了旧中国封建大家庭逐渐走向衰落的故事。曾皓是老太爷,年六十三。曾文清、曾思懿夫妇是曾皓的长子、长媳。曾文彩和江泰是曾皓的女儿、女婿。愫方是曾皓的姨侄女,父母早逝,来到曾家。

【小题1】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犹豫不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小题2】下列对戏剧中划线处舞台说明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摇头,轻蔑地”——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对愫方婚事的关心。
B.“善意地嘲讽”——江泰对愫方满怀同情,但又为她的隐忍而不甘。
C.“猝然,对自己的妻”——江泰把对曾皓等人的怒气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
D.“把信硬塞到曾皓的膝上”——多说无益,于此可见江泰的直率。
【小题3】矛盾冲突对于戏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愫方的婚事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小题4】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抢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小题1】下面对“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林冲对照管草料场的差事还很满意,准备长期干下去。
B.林冲被差遣到草料场,环境很艰苦,条件很差。
C.林冲还没有彻底醒悟,准备长期苟安下去;也为屋被雪压倒作伏笔。
D.林冲能适应艰苦环境,为以后走上反抗道路设下伏笔,
【小题2】【小题2】对上文画线的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林冲胆小怕事和随遇而安的思想性格。
B.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林冲唯恐出事、小心谨慎、安分守己的性格特点。
C.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为后来林冲报仇雪恨作了铺垫,也反衬了陆虞候等人的粗心大意。
D.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用来反衬陆虞候等人的粗心大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铜镜、金钗、唐三彩
吴馥萍
听说大三镇挖出了一个古墓,挖出了好多好多宝贝,几个农民就这样分了。我很想去那个古墓看看,问清了确切地址,便悄悄地去了。
我费尽了周折,找到了当年的老根,老根说他最划不来,挖出的东西平分,可是只有两件值钱,一件是铜镜,一件是金钗,可他们有三个。老根说抓阄,他做的阄,该他倒霉,瓷钵归他得。他一想,古墓里有铜镜,有金钗,干吗放一个瓷钵子,里面一定有瓜金……老根就一挖锄把瓷打破了,里面装的是土,什么东西也没有,老根气病了一场,心想不打破,还有个瓷钵在。老根留了几块瓷片当念想。
我一看,心里就不敢吭声,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是唐代官窑出的极品唐三彩,要是按当前的古玩市场价格,我想……老根问我这东西值不值钱?
我说,不多,最少要值500万。老根吓了一大跳,你再说一遍,他打了我一拳说,值多少,我说,你听清了,500万。老根没听我说完,就倒下去了,这下把我吓死了,我连忙打电话,把老根送到医院,老根足足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他总是说,你是骗我的,那瓷钵根本不值钱
有天,我在茶楼和几位朋友谈起老根的唐三彩的故事,没有想到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听到了走过来说,他就是三人之一,他叫山子,分得的是铜镜。山子说,你说那东西是唐代的,那么值钱。我的铜镜值不值钱,帮忙看看。
我心想真的,唐三彩打碎了铜镜还在。我和山子约好了时间,第二天去他家看铜镜。山子在市里做生意,他的家好气派,房中有楼中楼,客厅里橱柜上摆着几样古董,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他给我倒了茶,叫我等一下,就进房去了,好半天才出来。
他从红绸缎里把铜镜拿出来,我一看就傻了眼,铜镜破成两瓣。我心里就像刀绞一样生疼,我问镜子怎么摔破了。他说,我们乡下结婚喜欢用铜镜压箱子,一不小心,铜镜掉在石板路上,就摔成了了两瓣。
我说,这确实是一面做工考究的铜镜,正面乌黑发光,光洁照人,反面铸有海兽葡萄图案,错落有致,栩栩如生,是过去富家小姐梳妆打扮的面镜。是唐镜中的极品。山子再也说不出话来。
一个罕见价值百万的唐三彩打碎了,一面精雕细刻的铜镜失手打破了。我很想知道金钗的下落,更想知道它的命运如何?我问山子分得金钗的是谁?山子告诉我,他叫柱子,住在山南镇,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听说他儿子考起了北京大学,是山南镇百年来第一个。
柱子是名人,他儿子考上北大,好找。他家干净整洁,给人印象极好,坐在他家喝茶吃饭,都能放心,柱子家很有一点城市味。
柱子说,金钗他没有,他从来就没有金钗。我说,我不是为金钗而来。我知道老根的唐三彩碎了,山子的铜镜摔破了,我想问问你的金钗?就这,没别的意思。柱子笑起来,金钗的命运也不怎么好,我把改成了金戒指和耳环了。
我激动地说,你怎么能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改成金戒指和耳环,你太糟蹋珍品了。
谁叫我家太穷了。当时,我的老亲娘叫我什么也别送,只有给我未婚妻送一副金戒指和金耳环就行了。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钱,我求东家找西家,没人借我一分钱。后来是老根说傻小子,你把金钗改成金戒指和金耳环不就能结婚了。我想也没想就把金钗拿去改了,花了几十块钱的加工费。我老婆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刚刚时兴戴金戒指和金耳环,人家没有她有,你说高不高兴?
我说,你知道唐代的金钗值多少钱吗?他说,知道。他又反问我,你知道爱情值多少钱吗?这倒把我问住了,我说,我真不知道。
柱子说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要不是金钗就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婆,没有这么好的老婆,就没有这么优秀儿子,没有这么优秀儿子,儿子能考上北京大学吗?
(选自小说《铜镜、金钗、唐三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特定的物品为标题,提醒读者从人物对待文物的不同态度和文物的命运中体会到不义之财如流水。
B.小说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仅由一个个文物的故事连缀而成。
C.小说行文简洁,语言几乎没有任何的修饰,看似平常的讲述,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故事的情境,真实可感。
D.虽是平常的故事,作者叙述起来很讲究艺术构思,篇末揭开谜底,作者的褒贬蕴含其中。
E.小说以人物对话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不同人物对待文物的复杂情感,从而成功塑造出不同命运的人物形象。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他总是说,你是骗我的,那瓷钵根本不值钱”,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小题3】请概括“我”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4】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文物观,进而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文物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