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者、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阅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者,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者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张珰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B.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C.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D.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
B.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
C.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
D.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
B.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
C.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
D.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小题5】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朝廷为什么同意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请简要分析。
21-22高二下·重庆丰都·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 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也有加刑于人的意思,如《鸿门宴》中的“刑人如恐不胜。”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今急而求子”中的“子”和本文中的“以子之才”的“子”。
C.委质,古代卑幼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接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也指送上礼物,拜人为师,文中的“委质”即为此意。
D.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故谦称自己是“寡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⑵ 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从尹洙 游:游学
B.范仲淹以言事 贬:批评
C.帝问执政 延:邀请
D.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第:只管
【小题2】【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2)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①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居顷之,赵尧②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期期:口吃结巴貌。②赵尧:当时担任符玺御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B.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C.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D.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直系亲属,文中的“从”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从”的意思相同。
B.职志,是秦、汉军队中掌管旗帜的官员。职,意为“掌管”;志,意思是“旗帜”。
C.陛下,帝王卫士在皇宫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台阶。
D.跪,古人两膝着地,臀部落在小腿上,稍欠身子即为跪。跪谢,即跪着感谢对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昌征战有功,历任多种官职。他随着高祖入关破秦,曾经跟随高祖打败了项籍,先后被高祖封为卒史、职志、中尉、御史大夫以及赵王相国等官职。
B.周昌性情耿直,尤为高祖畏惧。高祖曾让周昌评价自己是个怎样的君主,周昌直说高祖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高祖虽然笑了,但特别畏惧周昌。
C.周昌极力劝谏,反对另立太子。高祖想废除太子另立戚姬之子,周昌在朝廷劝谏时态度强硬;皇上问他理由,周昌愤怒地说,这样做不行,臣不奉诏。
D.周昌一片忠心,设法欲保赵王。吕后曾多次派使臣去召见赵王,周昌坚决不送赵王回京,为此遭到吕后贵骂:赵王饮药而死之后,周昌托病不见吕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