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古道风雪英雄路

王立成

漫漫旧州(指原古沧州行政驻地)古道,踏足其上,用脚步丈量着历史,在过往的印记中感喟着旧日时光的深沉、厚重。古道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通向着未来。未来不可知,过去却可寻。沿着悠远古道,历史的车轮卷着烟尘滚滚而来,几多家国陈事掺杂着悲欢离合,或湮没幻灭从此杳无踪影,或演绎传唱于街头巷陌,妇孺皆知,动人心魄,成为不朽的传奇。

蓦然回首,在旧州浩繁的传奇篇章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纷至沓来,又倏忽离去,惟有林冲在文人的翰墨里、在评书艺人的精彩评说中、在乡老的口耳闲谈中,熠熠生辉又慷慨悲歌,如一座不朽丰碑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田。故事里的事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一切皆在信与不信间,但沧州人是信的。

正因如此,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至雪夜上梁山的精彩段落方能在施耐庵的笔下被永久地定格在旧州风雪古道旁。遥望天地,前方江湖不远,后方无家可归,中间还好有古沧州,一个让英雄绝境逢生——斩断旧我、从此走向新我的地方。

也许于世人眼中,在一个陌生地域谈及沧州,最能让他们瞬间联系的形象符号莫过于林冲了吧。林冲,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好汉。因高俅螟蛉义子高衙内调戏霸占林妻不成,便设计陷害林冲,林冲因误入白虎堂而获罪被刺配沧州。本来两个毫不相干的一人一地突兀地被绑架在一起,自此便有了斩不断的关联。

沧州之于林冲是改造之所,是落难之地,又是收容之处,是大仇得报之关口。林冲之于沧州是百姓敬佩的豪杰,是使沧州扬名四方的关键人物。提到林冲就不能绕过沧州,但沧州又因林冲的到来成了发配之地,且深入人心,挥之不去。无论沧州人如何洗刷,但总不能逃脱罪恶之地的名声,犹如林冲脸上无法洗去的金印刺面。一部《水浒》传天下,谁人不知古沧州,沧州人无奈于施耐庵的安排,但又希冀施耐庵的安排,大概这就是出名的代价。

幸也罢,不幸也罢,林冲已出发。站在旧州的古道上,掸去岁月的浮尘,穿越千年,静听英雄来兮又归去的足音,禁不住感慨万分,有伤怀、有惆怅,亦有朗然、欣慰。

林冲一路从东京跋涉而来,几近身危,好在有挚友鲁智深拔刀相助才化险为夷到达沧州。东京是无情的,在那里,他获了罪名,休了佳妻,撇了家当,舍了事业,生活的美好全然化作了云烟。也罢,不管那些,沧州到了。是的,沧州不是东京,这里没有东京浮华若梦般的蝇营狗苟,有的却是小去处的洒脱自在:这里天高皇帝远,这里风烈雪猛,这里的酒散发着豪气,这里的朋友义薄云天。林冲在古沧州结识了柴荣,得遇了李小二,逢见了看守草料场的老军,他们的周济使林冲感到天地虽冷,但亦有真情。无疑,沧州给了林冲那颗受伤的心一丝慰藉。

林冲在沧州正想好好改造,期望有朝一日能返回东京见佳妻一面,只要她安好,一切便足矣。但该来的还是来了。东京将无情进行到底,而且肆无忌惮,富安、陆虞候竟在高氏父子的密谋中追杀至沧州。林冲怒了。行走天地间,自问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可为何老天要赶尽杀绝,为何如此无情,连最简单的活着都已不能!曾经懦弱过,退让过,哪怕舍弃身外的人和物却还是无法躲过劫难,换来的只有无尽的屈辱和杀戮。

迎着漫天的风雪,怒发冲冠中,林冲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道无情,这天地是那高俅一党的天地,不是他林冲的天地,东京早已没有了属于他的青天!君不见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面对高氏的报复中也出逃了吗?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再拘泥,况且连命都要没了还有何退让!那只好决裂了,决裂于那个毫无王道、到处充斥着肮脏龌龊的朝廷,决裂于不断妥协的曾经的那个自我。反抗又如何?这里是沧州,不是东京。东京的林冲是可欺的,沧州的林冲是不屈的。

就让杀戮来结束这罪恶的一切吧。

沧州严冬的风雪夜,山神庙前,血债血偿。林冲用花枪、尖刀,一长一短,挑落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羁绊,刺断了梦回东京的念想,完成了人生悲壮的复仇。此刻的林冲端得起大英雄之名了,无所畏惧方为真男子!施耐庵在书中赋诗赞誉: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是时候和沧州说再见了,感谢这片充满江湖情义的地方,感谢它的收留,更感谢沧州让他战胜了性格的缺陷,求得了人生自我解放的圆满。尽管仍有不舍,但不能不走。不走,待到官府知晓,定会命丧斯地,即使侥幸饶得性命,苟且偷生,亦定会屈辱一世,这已不是林冲的活法和归宿。

悠悠古沧州,漫漫风雪路,多少世态炎凉,多少悲苦心酸,尽在英雄的脚下,好在这一切已不能束缚林冲的脚步。踏过去,云淡风轻,又是一片新天地,尽管有时也不遂人愿,但入得江湖,要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活人生,又何必多做纠缠。——吾往矣!

从此,壮士一去不复返。

从此,沧州活一囚徒,梁山多一好汉。

……

(作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漫漫旧州古道”一句起笔,既点题又暗示英雄即将登场,以深沉悲慨的笔调叙写家国陈事中的悲欢离合,显得苍茫悠远。
B.因高俅父子迫害,林冲被发配沧州,这一人一地本毫不相干,但自此便有了斩不断的关联,作者认为其间的幸与不幸,令人叹惋。
C.关于林冲在沧州的一番经历,本文所写与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大体一致,但同样的内容,可见出散文与小说笔法的不同。
D.文章结尾,作者以两个“从此”开头的句段和一个省略号收束全文,写出林冲的决绝与悲壮,情感深沉激越而又复杂,引人深思。
【小题2】作者主要写“沧州”,可为什么一再提到“东京”?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换成“从林教头到豹子头”,你同意吗?请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2022·新疆·二模
知识点:其他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韩愈

梁衡

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感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祝呢?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愤而上《谏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心境之冷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了那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衷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只有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⑦面对人生的逆境,弗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这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⑧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由潮州的也水人文都姓“韩”而设疑,引发对韩愈“霸得一方山水”的思考。
B.“韩愈也是这样”指出韩愈既有反对革命新潮的顽固,也有对逆流邪说的坚决抨击。
C.“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一句,回应开篇时的疑问,警示深刻。
D.尾段借“山河易姓”点明李渊父子虽得天下,但不为百姓做实事,没有得到百姓认可。
【小题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韩愈写给侄孙的诗,请简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结尾说“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请结合全文加以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唐诗四季(节选)

吴经熊

唐朝最伟大的自然诗人当推王维。在他的笔下唐诗的春达到了中边皆甜的境界。他的自然主义是最纯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义还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义掺了多量理知主义的淡水。他是处于蠢蠢欲动的初春和飞扬跋扈的晚春中间,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的温柔抚慰,真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清明的幻想和纯洁的灵魂使他轻易地吸收大自然的美。

王维的人格是难于描摹的。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忧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驯骡,更非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灵魂。

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素有宗教涵养的人物,他的上帝不是严父而是慈母。

他的生平没有多大风波,虽然身居要职,却没有官僚习气。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在诗里他绝少宣传佛教,他很自然地实行他的宗教,他食甘蔬菲,时常静坐思禅。他的精神专一,能将苦热化作甘露,真得了宗教三昧。在一首诗里他说: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他三十岁的时候,便丧了偶,可是他养了两个极堪眷恋的情人。她们非但不彼此嫉妒,并且互相辅助,使他完成他的工作——这两位情人就是“诗”和 “画”!他不但是位大诗人,还是古今驰名的山水画师。苏东坡曾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这幅画是多么的爽目(《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他并不想脱逃这世界,他的希望是寄托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他的《竹里馆》显出同大自然孤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多么舒适自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能窥见他,他已是心满意足了。他较孟浩然更依恋大自然,单独的时候他就弹琴自娱,像一个婴孩在母亲的膝上嬉戏那般自得。这母亲说:“看,看,我的孩子,明月在觑着你!”这孩子也就欢喜。他不像孟浩然般的感觉: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诚然,只有优越性灵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赏自然。《终南别业》是王维五十多岁时写的:

中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可见王维不但相信佛教,并且还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的。我想真正的中国人的心境是近于道家的,不论他皈依什么宗教。倘若他信仰宗教,他也是一个道家化 的佛教徒;倘若他信仰基督教,他是个道家化的基督徒。道家思想不是宗教,乃是接受宗教的态度。我在别处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的行动是儒家化的,而感情是道家化的。

再回到王维。他说的“中岁颇好道”,到底是什么道呢?他的道就是大自然。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未离王维前,还引他的《山居秋瞑》。看上来它像一幅图画的几段景色,其实结尾的二行包含着无限的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
【小题2】苏东坡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渭川田家》一诗,赏析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小题3】在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里,春季包括诗人王维和李白,夏季包括杜甫和战时诗人,秋季有白居易和韩愈等辈,冬季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他把王维归类为春季诗人,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若赞成,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对“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这句话的理解;若不赞成,请阐述你的理由,可适当引用王维的诗歌,以佐证你的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邂逅霍金

葛剑雄

⑴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⑵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⑶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⑷车驶进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⑸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⑹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一种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热情的表现。

⑺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着,人们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⑻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⑼霍金是不幸的,当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却坚持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凭着敏锐的直觉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挑战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⑾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⑿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⒀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注]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力学的研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小题1】“邂逅”意为“偶然遇见久别的人”,文章的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
【小题2】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未见霍金前,(                     );见到霍金时,(                     );回味思考后,(                     )
【小题3】当霍金经过时,人们为什么那么平静,毫无异样?
【小题4】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小题5】第⑸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小题6】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小题7】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句的?结尾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从“青年读者争读《时间简史》”写起,客观再现霍金热现象,只是为了引出下文与霍金的邂逅,别无深意。
B.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霍金身体的残疾和目光的异乎寻常,从而突出了他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做人的尊严。
C.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深沉,耐人寻味,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霍金的敬仰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D.“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表现了剑桥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作者认为这种尊重是霍金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E.文章写霍金,却不局限于赞美霍金,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从而引发出对怎样尊重科学、尊重人的价值的思考。
【小题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的脸庞充满恬静的微笑,他艰难地扣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幕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罕见的疾病而瘫痪的霍金始终坚持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联系材料中他的精彩回答,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