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宇宙就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平行虚拟数字空间,人们可以借助可穿戴设备等接入这一虚拟空间,并在其中自由工作、娱乐和生活。元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简言之,元宇宙不过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它是赛博空间的高级阶段。什么是赛博空间?上网的人打开设备开启超文本环境,在网上冲浪,感觉显示屏背后有一个潜在的巨大信息空间,各种信息在其中不断涌现、变化和流动。此时,上网的人很容易觉得这些信息好像处于某个确定的地方,机器引领人们进入这个地方。这就是赛博空间。赛博空间并不是真正的物理空间,而是上网的人想象出来的。上网的人感到自己在与他人共处赛博空间,在其中交流和互动,但实际上大家在物理空间上又是分离的。因此,要是没有人的想象,就不会有赛博空间,也不会存在虚拟交往。互联网技术催生网络空间,而虚拟现实技术催生元宇宙。

沉浸性是所有赛博空间的根本属性,网络空间也是如此。VR(虚拟现实)发生的原理在于深度沉浸,而元宇宙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沉浸。虚拟头盔屏蔽了真实世界,使得虚拟现实比网络空间更加完备,显得更加真实。所以,VR技术的实质是屏蔽性的超级多媒体,虚拟现实是沉浸式高级电子空间,而元宇宙是它发展的极致。元宇宙本质是全身沉浸性,而这同时意味着完全的自主性。元宇宙的沉浸性与自主性是关联在一起的,沉浸性使得自主性成为可能,而自主性反过来会加深沉浸性。主体在元宇宙中越是自主,越是感到沉浸,越是被元宇宙所俘虏。当沉浸性发展到极端,对于沉浸在元宇宙中的个体来说,世俗的现实或者绝对现实的直接就失去了意义。可以说,绝对的世俗生活就是完全的现象界的生活、经验的生活和感官的生活。在元宇宙中,彻底的沉浸能够解决所有世俗世界生人所需要的现象需要、经验需要和感官需要。因此,在全身沉浸性中,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

从本体论意义上说,在元宇宙中,不会再有意义生活,只剩下感官活着;不会再有反观性思想,只剩下应激性思维。然而,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并不能真正代替生人的生活。显然,绝对现实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之所以演化为自身的反面,是因为人不可能规定自身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不能不从更高的本体那里寻找依据。因此,全身沉浸性的元宇宙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技术现代性、工具理性对现实和意义、神圣和世俗的割裂。这种割裂正是技术现代性发生危机的核心和对自身的异化。

世俗的目的是什么?当代社会的回答就是感官沉浸。这样一来,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文化和元宇宙便借助感官沉浸迅速崛起。所以,作为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沉浸性尤其是感官沉浸是现代性演化的逻辑产物。它深刻地彰显出现代性和现代生存方式的危机,而元宇宙便是它的巅峰。

在元宇宙里不存在任何隐私,而且可能是非常舒服的。可是,元宇宙终究是一座电子牢狱,即使其中的人是自愿坐牢的。在科幻电影《虚拟革命》中,人们沉醉于元宇宙,完全放弃真实世界,有一群革命者破坏了元宇宙幻境,想让人们真正获得自由,重新回到现实世界,而被迫下线的暴民却杀死了革命者,迫不及待地回到元宇宙。从根本上说,元宇宙中的人们都是被自己的感官欲望关押的囚徒。换言之,元宇宙是被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占据的当代的最好标识。或者说,元宇宙即虚无——真正的毒品,而非解毒剂。

无论如何,在元宇宙中,虚无会笼罩一切,现代性的危机会突兀地摆在世界面前。因此,对元宇宙不可不开展学术研究,社会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提早预防,规避元宇宙应用的技术风险,努力将元宇宙的发展控制在可信任的阈值之内。

(摘编自刘永谋《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赛博空间是上网的人想象出来的一种虚拟数字空间,而元宇宙不过是它的一种形式。
B.元宇宙中,彻底的沉浸能满足世俗世界生人的多种需求,绝对的现实走向绝对的虚无。
C.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元宇宙导致了现代性危机。
D.元宇宙中的人们都是被自己的感官欲望关押的囚徒,应提早规避元宇宙带来的风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助“赛博空间”“虚拟现实技术”来论述元宇宙的本质,深入浅出。
B.第二段中,由元宇宙的全身沉浸性谈到其完全自主性,进而论述二者关系。
C.第五段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述了元宇宙可能带来的危害,说服力强。
D.文章思路清晰,先论述元宇宙的本质,接着论述其特征,最后分析其利弊。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人的想象,就不会存在虚拟交往,这表明人的想象在元宇宙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B.元宇宙的自主性,可以解决主体在元宇宙中因为过度沉浸从而走向绝对虚无的问题。
C.元宇宙中的人完全放弃真实世界,拒绝真正获得自由,只想舒服地生活,可见其肤浅。
D.元宇宙带来了现代性忧思,我们应开展学术研究,将元宇宙的发展控制在阈值之内。
2022·新疆·二模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

王蒙

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呼。2009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思想、需要艺术、需要想像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多彩了。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叫做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以2009年春节文艺活动为例,在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也分别组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它们同样不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我相信这样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提高。

【小题1】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赢得全国所有观众的欢迎。
B.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辣。
C.知识精英中很多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连续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正视赵本山“现象”。
D.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赵本山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最高的境界。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我们之所以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是因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B.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最适合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
C.2009年春节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与2009年央视春晚一样不乏精彩。
D.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质是指我们需要的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
【小题3】下面对赵本山“现象”及其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本山“现象”指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成功走入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的现象。
B.赵本山“现象”的意义在于赵本山将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
C.这种大众化的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沟通与互补中,能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D.赵本山“现象”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预言之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头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观众看戏剧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B.中国戏曲的舞台准则强调表现力而不苛求客观真实,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
C.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与清人《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相通,这说明前者受到了后者的启发。
D.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表现剧情。
【小题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B.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
C.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D.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小题3】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戏剧改革,吸收各国戏剧艺术经验,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莱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而“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②“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③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④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⑤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⑥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节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精神亚健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缺乏精神追求,缺乏价值支点,思想意识消极甚至扭曲。
B.“精神亚健康”常常表现为人们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
C.“精神亚健康”者常情感疏离,责任感缺失,工作激情不足,对生活丧失热情与信心。
D.“精神亚健康”还重点表现在沉迷享乐,为物所累,心灵浮躁,丧失信仰与理想等。
【小题2】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现象泛滥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地球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B.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C.人们过分追求眼前的享乐,在物质日益膨胀、精神日益萎缩的夹击下,渐渐迷失而不可自拔。
D.人们价值迷失,目标盲从,无法妥善处理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
【小题3】下列对本文论证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亚健康”引出“精神亚健康”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针对性强。
B.第⑤自然段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世俗化的大潮对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侵蚀,增强了论证深度。
C.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D.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说服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