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27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过旧学山寺

文同

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
B.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
C.颈联隐含对比,当年寺中的僧人如今年纪都已变大,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
D.本诗空灵中含幽思,淡雅中见深沉,语言省净浑然,具有独特的风格。
【小题2】诗歌颔联为什么要写到老松?请简要分析。
2022·海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孟浩然                                                          (唐)韦应物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小题2】“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