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4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囚笼

【坦桑尼亚】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①

那些季节性出现的沼泽,把市区和乡镇分了开来。小店正处在通往市区的一个主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不错。每天清晨,最早的那批工人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过时,小店就开门营业了。晚上,一直要等到最后的游荡者没精打采地回家才会打烊。哈米德觉得当售货员挺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过路人。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

姑娘是在他正打算关门时来的。见到姑娘,他殷勤得没了边。姑娘却一脸嫌恶。“打一先令的印度酥油。”她说话时侧着身子,不愿意看他。她身上裹着一块布,在昏暗的灯光下,露在外头的肩膀闪着亮光。他弯腰打酥油,心里充满渴慕和心悸。她付了钱接过碗,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谁知道这黑沉沉夜幕下隐藏着什么祸害人的东西呢?他等着,心里甚至盼着她的求救声,但他什么也没听到。

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站在那里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从来不去别的地方,洗得勤快又有什么用?他整天都待在店里,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

第二天晚上,姑娘又来到店里。当时哈米德正和老主顾曼塞聊天。曼塞使劲地打量着姑娘。“有鞋油吗?黑色的。”姑娘问。“有。”哈米德回答。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干涩。于是他又清了清嗓子,重复了一遍“有”。姑娘笑了。

“欢迎你啊,我的小心肝儿。今儿过得怎么样?”曼塞怪腔怪调地搭讪道,“你可真好闻,身上喷喷香!”

哈米德背对着他们,手忙脚乱之中,竟然想不起鞋油放哪儿了。等到他终于找到的时候,才发觉姑娘一直在盯着他看。

晚上关好店门,他就去法吉尔老人那儿坐上一会儿。老人是店铺的主人,就住在店后头。白天,一个女佣会过来照顾他,作为回报,她可以从店里拿一些日用品回去。晚上,哈米德就陪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坐坐。

哈米德睡在里面露天的院子里。碰上下雨天,就在店里收拾出一块地方,凑合上一晚。他从不出门。自从十几岁来到这个小镇后,哈米德一直在为老人照看小店,而法吉尔则为他提供食宿。他常常想念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那个小镇。尽管他不再是个孩子了,但一想到这些还是会让他泣不成声。

姑娘再到店里买豆子和糖的时候,哈米德称分量时客气了点。她看在眼里,冲他笑笑。他很开心,尽管他知道姑娘的笑中带有揶揄。再下一次,她竟然跟他说话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问候。后来她又告诉他自己名叫茹基娅,刚搬到这里,和亲戚们住在一起。

哈米德问她老家在哪儿,“姆文贝马林戈。”她说,说的时候一条胳膊伸得老长,表明那地方离这儿很远。从她穿的蓝色棉布衫上,哈米德看出她是做帮佣的。

关了店门以后,他就站在后院的门廊上。多年来没有亮色的生活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以至于现在会望着这个陌生小镇的街道,幻想这个并不熟悉的姑娘成为他的救星。他锁上店门,走到街上。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竟然不觉得害怕。

堤坝上灯光闪烁,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黑暗中连成了一线。谁住在那儿呢?他心想。他害怕住在对岸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儿,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他转身往回走。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

每次她来店里买东西,他都会多给一些,等着她莞尔一笑。偶尔壮起胆子,他也会恭维她长得漂亮,她则会喜滋滋地报以微笑。

一天晚上,茹基娅来店里买糖,她还穿着那件蓝色的工作服。她跟他打趣:“你在店里干了这么久,肯定赚了不少钱吧?有没有专门挖个洞来藏钱啊?”他说:“我一无所有。”她咯咯咯笑了,表示不相信,看到他又加了满满一勺,她笑了。“谢谢。”她说着凑过身去接他递过来的袋子,“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哈米德很不好意思。姑娘冲他笑了笑,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

(有删改)


注释①: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英籍坦桑尼亚作家。2021年,因“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开头写沼泽将市镇与城市分开,把读者带到如世外桃源般的故事发生地。
B.第④段哈米德清了清嗓子重复了“有”,暗示了他对茹基亚的爱慕。
C.第⑥段写哈米德找到鞋油时,才发现姑娘一直盯着他看,说明姑娘不为搭讪所动。
D.哈米德害怕住在对岸的人,这种害怕并不源于那些人,而是源于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小题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情节简单平常,极为贴近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和底层普通人的心理特征。
B.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时不时夹杂非洲土语,这有助于展示非洲的社会风貌。
D.小说描写了哈米德的黯淡生活,并借此表达了对殖民者的强烈控诉。
【小题3】小说标题“囚笼”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小说第②段写茹基娅“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小说结尾又写她“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两次写“夜色”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2·湖南·一模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悲惨世界(节选)

雨果

德纳第已把这值钱的钞票藏进了背心的口袋里,温和到接近柔情的程度望着马吕斯。

马吕斯打破了沉默:

德纳第,我对您说出了您的名字。现在,您想告诉我的秘密,要不要我来向您说?我也有我的情报,我,您会觉察到我知道的比您更多。冉·阿让,您说他是杀人犯和盗贼。他是盗贼,因为他抢劫了一个富有的手工业厂主马德兰先生,并使他破了产。他是个杀人犯,因为他杀死了警察沙威。

我不懂,男爵先生。德纳第说。

我把话说清楚,听着,大约在一八二二年时,在加来海峡省的一个区,有一个过去和司法机关有过纠葛的人,名叫马德兰先生,他后来改过自新,恢复了名誉。这人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正直的人。他创建一种行业制造黑玻璃珠子,使得全城发了财。至于他自己也发了财,那是次要的,可以说是偶然的。他是穷人的救济者,他设立医院,开办学校,探望病人,给姑娘们钱作嫁妆,援助寡妇,抚育孤儿,他好像是地方上的一个保护人。他拒绝接受勋章,他被提名为市长。一个释放了的苦役犯知道这人过去被判过刑的隐情,揭发了这人并使他被捕,这个苦役犯又利用这人被捕来到巴黎,从拉菲特银行——我这个情报是出纳员供给的——,用一个假签名,领走了马德兰存款上五十万以上的法郎。这个抢劫了马德兰先生的苦役犯就是冉·阿让,至于另一桩事,您也没有什么可告诉我的。冉·阿让杀死了沙威,他用手枪打死的,我当时正在场。

德纳第神气地向马吕斯看了一眼,就像一个吃败仗的人又抓住了胜利,并在一分钟内收回了所有失地,但他立刻又恢复了微笑,下级在上级前的得胜应该显得温和,德纳第只向马吕斯说:

男爵先生,我们走岔道了。

他为了要强调这句话,故意把一串饰物抡了一转。

怎么!马吕斯说,您能驳倒这些吗?这是事实。

这是幻想。我荣幸地得到男爵先生的信任,使我有义务向他这样说,首先要注意事实和正义。我不愿见到有人不公正地控告别人。男爵先生,冉·阿让并没有抢劫马德兰,还有冉·阿让也没有杀死沙威。

这真叫人很难相信!为什么?

为了两个原因。

哪两个?说。

第一,他没有抢劫马德兰先生,因为冉·阿让本人就是马德兰先生。

您说什么?

而第二,他没有杀死沙威,因为杀死沙威的人,就是沙威自己。

您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沙威是自杀的。

拿出证据来!拿出证明来!马吕斯怒不可遏地叫着。

德纳第在旁边的口袋里取出一个灰色大信封,好像装有一些折成大小不等的纸。

我有我的案卷。他镇静地说。

他又补充道:男爵先生,为了您的利益,我曾深入了解我的冉·阿让。

德纳第一边说,一边从信封里取出两张发黄、陈旧、有一大股烟味的报纸。其中一张,折叠的边缘部分已破碎,成块地掉下来,看来比另一张更陈旧。

两件事情,两种证据。德纳第说。于是他把两张打开的报纸递给马吕斯。

马吕斯读了,这是明显的事,日期确切,证据无可怀疑,这两张报纸不是为了证明德纳第的话而故意印刷出来的,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又是警署官方提供的。马吕斯不能怀疑。那个出纳员提供的情况是假的,自己也搞错了。冉·阿让,忽然变伟大了,从云雾中出来,马吕斯禁不住欢快地叫道:

那么,这不幸的人是一个可敬可佩的人!这笔财产真是他的!他就是马德兰,整整一个地区的护卫者!冉阿让是沙威的救命人!这是个英雄!一个圣人!

他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是一个英雄,德纳第说,他是个杀人犯和盗贼。

他加上了一句,用一种开始感到自己有了点权威的语气说话:我们得静下心来。

盗贼,杀人犯,马吕斯认为这些字眼已经消失了,可是它们又再次出现,他好像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怎么还是这些事!他说。

总是这些事,德纳第说。冉·阿让没有抢劫马德兰,但他是个盗贼。他没有杀死沙威,但他确是杀人犯。

我可以在这里打断您的话,马吕斯提醒他注意,但您还是继续说下去!

男爵先生,我一切都向您直说,酬劳由您慷慨赏赐好了。这个秘密真值大量黄金呢。您会问我:‘为什么我不去找冉·阿让?’原因很简单,我知道他放弃了这些钱,让给了您,我觉得他谋划得很巧妙;但他现在却是一文不名了,要是去找他,他会让我看他两手空空。既然我到若耶去需要旅费,我乐意来找无所不有的您,而不愿去找一无所有的他。我感到有些疲乏了,请允许我坐下吧!

(摘选自《悲惨世界》第九卷)


【注】①故事发生在19世纪法国巴黎。因偷取一块面包并数次企图越狱而被判处19年苦役的主人公冉·阿让被释放后,受主教米利埃的感化,洗心革面。投身革命的贵族青年马吕斯爱上了冉阿让的养女珂赛特,却误会冉阿让是盗贼和杀人犯。冉阿让因救助别人暴露身份,重新遭到通缉,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晚年。德纳第找到马吕斯索要钱财,却意外地让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原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最终在冉阿让临终前解除误会……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因为他曾经触犯法律,是个苦役犯,后来改过自新,成为一个正直人,以慈善为业。
B.德纳第‘故意把一串饰物抡了一转”,体现了他知道秘密真相的得意,也暗含了他握有马吕斯过失的证据。
C.文中画波浪线处马吕斯连说六句感叹句,表明他过去对冉阿让的高尚品性认知终于得到了确认。
D.德纳第不去找冉阿让的原因是他清楚地知道冉阿让已经把钱财转让给了马吕斯,没有敲诈勒索的意义。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冉·阿让并未正面出场,而是通过马吕斯和德纳第的对话,从侧面呈现出冉阿让的人物形象,复杂而立体。
B.文本以德纳第向马吕斯兜售冉阿让的秘密为主要情节发展线索,而马吕斯的反应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C.文本通过多处细微表情、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对人物进行了精准的刻画,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憎恶情感。
D.文本故事节奏紧凑,塑造出一种紧张的对话气氛,渲染出一种极强的情感张力,有效地调动了读者的情绪。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德纳第的人物形象。
【小题4】请简要分析作者透过冉·阿让的命运所体现的情感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尉的军装

【俄】契诃夫

初升的太阳阴沉沉地照耀着县城。公鸡刚刚张开翅膀,可在雷尔金大叔的酒馆里已经来了顾客,他们是三个人:裁缝美尔库洛夫,警察日拉特瓦和信差斯美胡诺夫。三个人都喝醉了。

美尔库洛夫正与另外两个人回忆当年的生活,回忆到动情之处竟哭了起来:“我不干!在彼得堡我亲自给希普采尔男爵和军官老爷们做过衣服。你给我走开,穿长袍喝蜜粥的家伙,别让我的眼睛看见你!走开!”

“我们家那个在这儿吗?”忽然门外有女人说话的声音,“回家去,有个军官找你!”

美尔库洛夫伸出五指挠自己的大鼻子,每当他想表示特别吃惊时,就做这个动作,接着喃喃说道:

“老婆子准是在胡说……十五年都没见过军官的面孔,如今忽然来了个军官做衣服!哼!去看看!”

老婆没有骗他,他在小木屋门口看见了本地军事长官的副官乌尔恰耶夫上尉。

“你逛荡到哪儿去了?”上尉迎着他说,“我等了整整一个小时。你能给我做件军服吗?”

“老爷……”美尔库洛夫喃喃地说,上气不接下气,一把揪下自己脑袋上的帽子,连带着扯下一绺头发,“老爷!难道我是头一回干这个吗?啊,我给希普采尔男爵做过衣服,还有艾卜瓦尔德·卡尔雷奇……啊!老婆子,给老爷拿凳子呀,我真该打!请问,您是让我量尺寸呢,还是目测呢?”“哦……用你的呢料,一个星期做好……你要多少钱?”

美尔库洛夫陪笑道:“我们知道……当初我们给波斯领事做衣服,连个钱字儿都没提。”

把上尉送走以后,美尔库洛夫在小木屋当中足足站了一个钟头,傻乎乎地瞪着老婆。

“请问,怎么有这样的怪事?”他终于说出话来,“可我到哪儿弄钱买衣料呀?亲爱的阿克西妮娅,把卖母牛的钱借给我吧!”

阿克西妮娅所有种种抗议都无济于事。第二天早晨,美尔库洛夫正在串商店,跟商人们讨价还价,挑选合适的呢料。

裁缝的新世纪开始了,他不再上酒馆。过了一星期,军服做好了。美尔库洛夫把它熨好,走到门外,把它挂到篱笆上,动手刷起来,摘下一根绒毛,走到一俄丈开外,眯起眼睛端详,又摘下一根绒毛——就这么干了两个钟头。“这些老爷们真难伺候!”他对过路的人说,“我是什么招儿也没有了,累坏了!他们受过教育,客客气气,可叫他们满意真难啊!”

第二天美尔库洛夫把军服又刷了一遍,然后他在头发上抹了油,梳整齐,用一块新细布把军服包好,动身到上尉那儿去。

“我没工夫跟你在这儿聊天!”他拦住每一个路上碰到的人说,“你没看见吗?我给上尉送衣服去!”

半小时后他从上尉那儿回来了。

“祝贺您拿到了钱。”阿克西妮娅迎着他说,舒畅地笑着,同时又有,点难为情。

“真是的。”丈夫回答她,“难道真正的老爷会立刻付钱吗?”

美尔库洛夫在炉台上一连躺了两天,不吃不喝,陶醉在心满意足之中,如同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全部丰功伟绩一样。第三天他动身去领钱。

“把他轰走!告诉他,星期六再来!”等了老大半天,他才听到上尉沙哑的声音。

星期六他听到同样的话,这星期六是这样,下星期六还是这样……他到上尉那儿来来回回整跑了一个月,在前庭一连等上几个钟头,钱没得到,得到的是让他离开,星期六再来。但是他不泄气,不抱怨,恰恰相反……他甚至胖了。他喜欢在前庭苦等,“把他轰走”这句话在他听来如同甜蜜的旋律。“现在你才知道什么是军官的作派!”每次从上尉那儿回到家中,他总是兴冲冲地说。

一天傍晚,美尔库洛夫从市场上把一袋煤背回家去。他忽然站住不动,快活地大叫一声。上尉乌尔恰耶夫从街上走了过来。

尽管美尔库洛夫极力反对,但老婆还是逼着他走到上尉跟前,说起钱的事。

“一边去!”上尉回答,“你叫我讨厌!”

“老爷,我明白……我倒没什么……可是老婆……您自己明白……”“你叫我讨厌,跟你说话呢!”上尉大嚷大叫,鼓起浑浊的醉眼直瞪着他。

“快到一边去!”

“我明白,老爷!不瞒您说,那是卖牛的钱。”

上尉抡圆了胳膊,啪地一个耳光。美尔库洛夫背着的煤撒了,两眼冒金星,帽子也脱了手……阿克西妮娅吓得发昏,她一动不动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上前来,胆怯地朝丈夫的脸上看了一眼……她大吃一惊:美尔库洛夫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含笑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一眼就看出是真正的老爷!”他喃喃自语,“他们有教养,待人挺客气……想当初,我给希普采尔男爵送皮大衣……一点不差,也是在这地方挨了一巴掌……节姆布拉托夫少尉老爷也是这样……唉,老婆,我的好日子过去了!你什么也不懂!我的好日子过去了!”美尔库洛夫摆摆手,拾起煤,朝家中蹒跚走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尔库洛夫已多年未见过军官,以致于见到乌尔恰耶夫上尉时过于激动,不仅忘了给上尉拿凳子,还生生扯下自己一绺头发。
B.上尉走后美尔库洛夫瞪着老婆站了一个钟头,并且说“可我到哪儿弄钱买衣料呀”,表明他希望上尉先支付部分购买呢料的钱。
C.“他甚至胖了”“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等内容描写了主人公与众不同的行为与态度,使读者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
D.“难道真正的老爷会立刻付钱吗”说明上尉未及时支付军装的酬劳,也暗示了后来美尔库洛夫反复索要酬劳没有结果的结局。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相关描写展现了美尔库洛夫内心充满痛苦——看到给上尉做衣服的希望——心满意足——失望的变化过程。
B.美尔库洛夫认为真正的老爷受过教育,有教养,待人客气,这与他每次去领钱时得到的回复以及以前给老爷们送衣服时的结果形成对比。
C.小说运用大量的省略号,一方面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内心活动的描绘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使小说语言含蓄凝练,也暗示了情节内容。
D.小说从美尔库洛夫醉酒写起,字句间表现出对美尔库洛夫的讽刺,而以他蹒跚而去结尾,淡化了讽刺效果,使读者对其产生怜悯与同情。
【小题3】小说以“上尉的军装”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中的美尔库洛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

理查德·巴赫

拂晓时分,海鸥乔纳森又在练习了。从五千英尺高空俯瞰,平静的蓝色海面上的渔船成了一个个小点。进早餐的鸥群像是一团稀薄的尘土,在慢慢地浮动。

他还活着!他高兴得微微有点颤抖,也因自己能够抑制内心的恐惧而感到自豪。跟着,他毫不犹豫地紧收前翼,展开短短的弯成角度的翼梢,径直向海面扑去。

他穿越四千英尺的高度时,已经达到极速,呼啸着的海风就像一堵坚实的墙,拦在前面,使他无法以更快的速度前进。他现在是笔直地往下飞,时速二百一十四英里。他咽了口唾沫,心里明白,要是在这样的速度下展开翅膀,就会粉身碎骨。但速度就是力量,速度就是欢乐,速度就是纯净的美。

他在一千英尺的高度改变飞行姿势。翼梢在狂风中噼啪直响,轮廓都模糊了;海鸥群斜着在他身旁掠过,疾如流星迸射。

他没法停住;他还不知道在这样的速度下如何转弯。

撞上什么马上就是死。

他闭上眼睛。

就在那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海鸥乔纳森闭着眼睛,以二百一十四英里的时速,闪电似地在进早餐的鸥群中穿过,耳边只听得呼呼的风响和群鸥的尖叫声。

命运之神在朝他微笑,总算没有谁死于非命。

等到他抬起尖喙来朝向天空时,他仍旧以时速一百六十英里的高速前进。后来他把速度一直放慢到二十英里,最后展开双翅,四千英尺下面的渔船已经变成漂在海面上的一粒面包屑了。

他成功了!终极速度!一只海鸥达到了时速二百一十四英里!真是个突破,这是海鸥史册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一时刻为乔纳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飞到单独进行训练的地区,夹起翅膀,从八千英尺的高空向下俯冲,揣摩着怎样转弯。

他发现,把翼梢的一根羽毛转动那么一丝丝,就可以在高速下平平稳稳地来个急转弯。他在学到这一点之前,还发现在那样的速度下,只要转动一两根羽毛就可以像陀螺似地旋转……于是乔纳森成了世界上第一只做特技动作的海鸥。

这一天,他无暇与其他海鸥攀谈,只是不停地飞,直到黄昏。他学会了翻斤斗、横滚、分段侧翻、倒转、定点回旋飞行等各种飞行特技。

乔纳森回到海滩上鸥群之中时,已是黑夜。他感到头昏眼花,疲惫不堪。但他兴高采烈。一个斤斗翻下来,即将着陆时还来了个快滚。他想,海鸥们得知他打破了飞行纪录,一定会欣喜若狂。生活现在变得多么有意义啊!除了单调地围绕着渔船盘旋外,生活还有其他目的!我们能够摆脱愚昧,我们能够使自己成为有才能、有智慧、有技巧的生灵。我们能够获得自由!我们能够学会飞行!

未来的岁月充满着希望。

乔纳森着陆时,鸥群正聚在一起开会。看来他们已经集合好久了。实际上他们是在等他。乔纳森·利文斯顿!站到中间去!长者发话了,声音极其严肃。站到中间,要不是极大的羞耻,就是极大的光荣。海鸥的几个最高领袖就享有站在中央的荣誉。当然啦,他心想,今天早晨早餐时,他们都看见我打破了飞行纪录!但我不需要荣誉,我不想当领袖。我只想让大家共享我学习到的东西,向大家展示美好的前景。他走上前去。

乔纳森·利文斯顿,长者说,为你的耻辱,站到中间去,让大家看看!

这真是当头一棒!他双膝发软,浑身羽毛耷拉下来,耳朵里一阵轰响。站到中间受辱?不可能!打破纪录啦!他们不明白!他们错了;错了!

……他太轻率,太不负责任,那个庄严的声音在继续说,冒犯了海鸥家族的尊严和传统……

站到中间受辱,就是说他将被赶出海鸥世界,放逐到远崖,去过孤独的生活。

……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总有一天,你会懂得不负责任是不行的。生命是莫测的,是不可知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为了活下去,尽可能多活些日子。

海鸥从来不对全体会议进行反驳,但是乔纳森却大声抗议了。不负责任?同胞们!他嚷道,一只海鸥能发现生活的意义,能找到更崇高的生活目的,你们还能说他不负责任吗?千百年来,我们总是眼睛盯着烂鱼头,可是现在我们有了生活的目的——去学习,去发现,取得自由!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让我告诉你们我学到了什么……

整个鸥群像是一块石头。

开除他!海鸥们异口同声地叫着,一同庄严地转过身去,将他抛弃。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海鸥乔纳森从五千英尺降到四千英尺时的时速高达二百一十四英里,是他此生速度的上限。
B.乔纳森最初极速飞行时转弯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但凭借神灵的庇护,没有酿成灾难事故。
C.海鸥乔纳森在避开鸥群的单独训练区,摸索出高速拐弯和旋转等复杂独特的飞行技术。
D.海鸥乔纳森飞行一整天后,虽然疲惫却兴高采烈,因为拥有了他足以在鸥群炫耀的资本。
【小题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海鸥乔纳森这一整天以训练飞行为主要内容的经历与遭遇。
B.海鸥乔纳森从高空俯瞰海面,进早餐的鸥群如稀薄的尘土,用对比手法表现鸥群的渺小。
C.文章用上帝视角讲述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正体现了寓言小说的重要特点。
D.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不止一处的波澜让读者也随之心潮起伏,感慨唏嘘。
【小题3】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手法及其作用。
【小题4】内涵丰富,是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请根据作品内容,概括出小说三条主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