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122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
【小题2】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
21-22高二上·广东珠海·期末
知识点:古体诗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边塞 征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②翻:同“反”,反叛。③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④诸将:指安禄山等人。⑤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小题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帐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