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吏民当见者, 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仲翁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口陈灾异之意,以为:“今陛下思政求贤,然而善祥未臻,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所致也。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如是则奸邪塞,私权废矣。”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处奏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 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与车骑将军史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数荐名儒茂才以备谏官。恭、显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军状,欲以专擅权势。望之对曰:“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谱诉者。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讪辱,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鸠自杀。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节选自《汉书·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


注:①露索:露出身体被人搜查。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B.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C.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D.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望之心直口快,反受霍光冷遇。他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不肯接受脱衣搜身的规矩并批评霍光未能礼贤下士,故不为霍光看重。
B.萧望之直言进谏,获得皇帝重用。趁有天灾异象,他向宣帝建议举用贤才参与政事,废除一姓专权;宣帝多次听取他的意见并逐步重用他。
C.萧望之受诏辅政,做事高瞻远瞩。他在宣帝病重时辅佐朝政,认为中书地位极为重要,多次推荐人才做谏官,希望制约中书把政的局面。
D.萧望之不善计谋,被逼自杀身亡。弘恭、石显诬告他专权揽政,后又诬陷他儿子对朝廷不敬;他不愿受辱偷生,就喝毒酒自杀以示清白。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上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
(2)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
21-22高二上·黑龙江大兴安岭地·阶段练习
知识点:《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 曰 高 帝 定 天 下 王 子 弟 今 太 后 称 制 欲 王 昆 弟 诸 吕 无 所 不 可 太 后 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①亨,即“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B.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C.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D.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B.古代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
C.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三是降职,通常称“左迁”。
D.唼血为盟,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唼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时,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B.王陵敢于直言。吕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王陵因“白马盟誓”而坚决反对吕后的做法,太后十分不高兴。
C.王陵性格耿直。当陈平、周勃赞同吕后分封吕氏做王时,王陵责备他们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高帝。
D.陈平具有大局观念。陈平虽然“与高帝唼血而盟”,但他为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大局着想,并没有反对吕后的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2)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元封五年,,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B.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C.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D.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下文提到的骠骑将军。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B.雁门,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修筑了酒泉至雁门间的长城。
C.辎重,出自《老子》。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骁勇善战。元朔元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又出兵云中郡,再次歼灭敌军几千人。
B.卫青屡受提拔。元光六年,卫青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元朔五年,又被天子册封八千七百户。此后,又作为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和霍去病一道攻打单于。
C.卫青用兵有方。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奴军。
D.卫青足智多谋。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见,卫青派出左右两侧部队包抄单于。成功击败单于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
(2)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吏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初,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何谏之曰:“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谥曰文终侯。

(节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B.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C.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D.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本为史官,自秦朝开始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失职行为。
B.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素有“天府之国”、“四塞之国”的美誉。古人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C.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一乘配甲士3人,步卒72人,古人常用“万乘之国”代指中等国家。
D.薨是古人对死的讳称,常用以婉称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等的死。死的讳称还有不禄、晏驾、见背、坐化、就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慧眼识人。面对秦御史的举荐,他坚决推辞,不愿意赴任;而对还寂寂无名的刘邦,却几加袒护。
B.萧何目光长远。他劝说遭受项羽排挤的刘邦暂时隐忍,积蓄力量,刘邦听从后对成就大业果真有帮助。
C.萧何政绩卓越。汉二年,他在关中尽心侍奉刘邦,建立宫室宗庙等,还常为兵败的刘邦提供军需补给。
D.萧何持家有道。他为家人在偏僻穷苦的地方治办田宅,是为了防止后代生活奢靡或被有权势的人抢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