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zhǐ)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 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史记·郭解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中訾: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⑤驩:喜悦欢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解之势          倚仗、凭借
B.解使人知贼处          暗中
C.诸公以故严之,争为用   敬重
D.皆解之义                  许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个子矮小,为人精明强悍,不喝酒。从小喜欢行侠,以德报怨,深受人们的敬重。
B.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收尸安葬。
C.卫青将军为郭解求情,但皇帝因一个百姓能使将军替他说话为名坚持让他搬迁到茂陵去。
D.轵县一个儒生批判郭解,郭解的门客就杀了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郭解不知情。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2)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21-22高一下·四川宜宾·开学考试
知识点:《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口:“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口:“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都……”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口:“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口:“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以上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栎阳:古县名,战国时秦国之都。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用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季父,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东向,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D.《史记》,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年少时不喜学文而喜学兵法。项羽少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剑术也没学成,但他主动要求学习“万人敌”。
B.项羽少有壮志,抱负远大。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羽竟然说自己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他志向远大,抱负不凡。
C.项羽豪爽直率,胸无城府。当刘邦屈尊前来道歉,阐明与项羽之间的误会后,项羽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刘邦军中内奸曹无伤。
D.项羽为人不忍,优柔寡断。当范增三次给项羽使眼色并举起玉佩示意项羽杀掉刘邦时,项羽默然不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仁人者送人以言。吾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晏婴进曰:令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曰:丘得其为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B.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C.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D.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B.司空,官职名,春秋时主管土建等工程,曾与司马、司徒并称三公。
C.竖子,文中指年轻仆人,含轻蔑之意,《鸿门宴》中的“竖子”也是此意。
D.《书》,指《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相貌奇特,从小喜爱礼乐。孔子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叫丘,身高九尺六寸,被叫作“长人”;他还是孩子时,就通过做游戏学习礼仪动作。
B.孔子能力出众,但是经历坎坷。他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小吏,出人的东西都称量得很公平;也曾使牧养的牲畜肥壮繁多;他在宋、卫、陈蔡国经历都不顺利,在齐国还受到晏婴排挤。
C.孔子广泛求教,学习精益求精。孔子为向老子询问周礼曾主动前往周王室;他还向师襄子学习弹琴,每个阶段达到满意后才进行下阶段的学习。
D.孔子推行周礼,退而著书教学。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君臣父子要各安其分;他隐退后整理书籍,并教授众多远道而来的学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
(2)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適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注释】①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②要绖,缚在腰间的麻带。古代丧礼服制之一。③季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④累绁:捆绑罪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氏                                 飨:款待
B.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当世:在位,掌权
C.人之恶者也                           发:揭发
D.不于齐,齐师侵鲁                    备:防备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饘于是,粥于是,糊余口/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今孔丘年少好礼,达者欤/吾还也
C.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用亡郑以陪邻
D.鲁小弱,附楚则晋怒/贪财货,好美姬
【小题4】按照本文的叙述,试概括:在孔子的青少年时代,鲁国处于怎样的“国际”形势之下?又先后发生了哪些大事?
【小题5】从文中看,孔子是“达者”的依据是什么?
【小题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②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