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1)罗斯玛丽结婚两年了。她的丈夫很宠她。他们家有钱,真的有钱,罗斯玛丽要什么东西,她就到巴黎去买。

(2)一个冬天的下午罗斯玛丽在寇崇街上一家古董铺里买东西。

(3)今天的商品是一只小盒子。老板替她留着的。老板谁都没有给看过的。一只精致的小珐琅盒儿,那釉光真不错,看起来就像是在奶酪里焙成的。那盖上雕着一个小人儿,他站在一棵开花的树底下,还有一个更小的小人儿伸出她的双臂搂着他的脖子。她的帽子,就只有小绣球的花瓣儿大,挂在一个树枝上;还有绿的飘带。还有一朵粉红的云彩在他们的头顶浮着,像一个探消息的天使。

(4)嗯,她很喜欢这个。她爱它,它是个小宝贝。她一定得留了它。她拿那泛着奶光的盒儿反复地看,打开了又给关上。

(5)“有意思!”罗斯玛丽说,“要多少钱呢?”他低声地说:“二十八个金几尼,太太。”

(6)“二十八个金几尼。”罗斯玛丽没有给回音。放下了那小盒儿;她扣上了她的手套。二十八个金几尼。就有钱也不能……她面无表情。

(7)她答话的口音还有点儿迷糊的:“替我留着——行不行?我想……”

(8)那老板鞠了躬,表示遵命,意思仿佛是替她留着是他唯一的使命。他愿意,当然,永远替她留着。

(9)那扇谨慎的店门“咄”地关上了。她站在门外的台阶上,看着这冬天的下午。正下着雨,黑夜的影子像灰沙似的从半空里洒下来。空气里有一股冷的涩的味儿,新亮上的街头看着凄惨。街道上屋子里的灯光也是这阴瑟瑟的。它们暗暗地亮着像是在惆怅什么。街上的人匆匆地来往,全躲在他们可恨的伞下。罗斯玛丽觉着一阵子古怪的郁结。她拿手套贴紧在她的胸口;她心想要有那小盒子一起贴着多好。

(10)正想着,一个又黑又瘦的年轻姑娘,像幽灵般出现在她身旁。

(11)“我可以跟您说句话吗,夫人?”姑娘说。

(12)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

(13)“夫——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

(14)“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

(15)“一点也没有,夫人。”她答道。

(16)罗斯玛丽有点本能的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

(17)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我不骗你。”她笑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蔼。

(18)罗斯玛丽把姑娘带回家,有一种凯旋的感觉。看着自己捕回来的小猎物,她很想说,“这下我可逮住你了。”她还想让这个姑娘看看:生活中确实会发生一些奇事,神话中的仙女是有的,富人也有热心肠,女人家都是姐妹。

(19)她们走到了她那宽大的卧房。窗帘全已拉拢了,壁炉里的火光在她那套精美的水漆家具上,金线的坐垫上,淡黄的、浅蓝的地毯上直晃耀。

(20)姑娘一进卧房门就愣住了,她看上去有些眩晕。可罗斯玛丽对此并不介意。

(21)“我帮你把外套也脱了吧。”罗斯玛丽说。

(22)那姑娘站起身来,但她一只手扶着椅子,让罗斯玛丽拉。

(23)她刚要从壁炉上拿支烟,姑娘开口说话:“对不起,夫人。不吃点东西,我就不行了。”

(24)“天哪,瞧我多粗心!”罗斯玛丽急忙去按铃,让人送茶和白兰地。

(25)佣人来了又去了,可是那女子简直要哭了。“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就是一杯茶,太太。”

(26)姑娘满眼泪水。罗斯玛丽跪在她坐的椅子旁边。

(27)“别哭了,小可怜虫。”她给姑娘递过去一块花边手绢,自己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她用胳膊搂住姑娘那瘦得如同小鸟一样的双肩。

(28)茶点来了。她什么都让给那可怜的小人儿吃,所有的夹肉饼,所有的牛油面包,她那茶杯一空就给她倒上,加奶酪,加糖。

(29)“你最后一餐饭是什么时候吃的?”罗斯玛丽轻声地问。

(30)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

(31)“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

(32)“史密斯,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

(33)罗斯玛丽随菲利普走进他的书房。

(34)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35)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寇崇街碰到的。她向我讨要一杯茶钱,我就把她带回了家。”

(36)“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嚷道。

(37)“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

(38)“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

(39)“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行?我就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这种事。我决定——”

(40)“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人啊!”

(41)“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都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我倒没有这么想。”

(42)“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你再好好看看,宝贝儿。”

(43)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着菲利普的“漂亮”“迷住”。

(44)哼!罗斯玛丽扯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拉开抽屉,拿出五元现钞,看一看,又把两元塞回去,攥着那三元去了卧室。

(45)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黑眼线,戴上了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

(46)“你喜欢我吗?”她说。

(47)“我非常喜欢你。”

(48)过了一会,罗斯玛丽神情恍惚地说,“我今天看见一个迷人的小盒子,要卖二十八个金币,我可以去买吗?”

(49)“可以,你这个乱花钱的小东西。”

(50)“菲利普,”她把他的头贴在自己胸前,悄悄问,“我漂亮吗?”

(选自《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概括小说中罗斯玛丽对穷人姑娘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小题2】结合全文来分析,第三自然段花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一个小盒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段。
【小题4】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中刻画了多重矛盾,试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些矛盾。
21-22高三上·浙江宁波·期末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诗人

毛姆

①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困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选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②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

神采不凡。

你有他的照片吗?

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⑦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⑧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⑨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乌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髭须浓密的老妇来到了门口。

你要干吗?她问。

⑪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我跟你们主人有约。

⑫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邀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很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为何会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⑬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里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⑭他进了院子,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

⑮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

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⑰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

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⑲我找错了一幢房子。

文本二:

在我的一生中,为了自我提高而阅读了很多谈论小说的著作。总体说来,这些著作的作者一致认同,故事并不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在他们看来,故事是小说阅读过程中的一种障碍,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故事时会被分散开,那些他们认为的小说中的重要因素便被忽视了。他们并不明白,实际上故事是小说家为了抓住读者的兴趣而扔出的一根救生绳索。在人类身上,听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对财富的欲望一样。如今,注重刻画人物而非讲述故事已成为小说的一种倾向。诚然,塑造人物是很重要的。只有小说中的人物受到渐渐熟悉他们的读者的同情之后,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才会得到读者的关心。然而,弱化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而倾尽全力塑造人物,只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另一种写法的存在同样是合理的,在这种写法中,小说家只是单纯地讲故事,它的故事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对人物的塑造却简单、粗略。

(《毛姆读书随笔》)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像很多人那样对名人感兴趣,这是“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诗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小说插入了“我”第一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境,“手不释卷”“心跳加速”,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拜之情。
C.当收到诗人的字条时,“我”大为惊异,既惊异于诗人对“我”行程的了解,更惊异于诗人竟然会主动邀约。
D.听到“我”的介绍,“老诗人”“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他心里充满了对“我”的嘲笑与不屑。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来是去拜访一位神往已久的“诗人”,却遇到一个“卖猪鬃刷子的”。一雅一俗,反差巨大,令人捧腹。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全知视角讲述“我”拜访诗人卡利斯托先生,却找错房子、认错人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真实性。
C.小说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
D.诗人“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这一情节的设置,既体现诗人面对青春逝去的痛苦,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小题3】层层渲染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是如何层层渲染“我”对“诗人”的崇拜之情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文本二中,毛姆谈到了小说的两种写法,你认为《诗人》这篇小说属于哪一种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

多丽丝·莱辛

①在她看来,在爹爹农场的林子里闲逛的那些年头真好。像别的白人农场一样,地大多荒着,这里种了一点,那里种了一点,耕地之间到处是树,要不就是无人过问、长得很长的杂草,还有荆棘和仙人掌。

②她睁开好奇的双眼看着阳光充盈,但是又荒凉而狂野的景色,白孩子本应以为这一切都是她的。

③有好些年,草原对她来说都不真切;太阳射来的是外国的阳光,风吹来的是异域的话儿。农场的黑人对她来说像周围的树木和石头一样疏远。他们并非人各有面,而是像蝌蚪黑乎乎的一片,难分彼此,只有当领钱的时候答的一声到了,老爷才能使人想起他们的存在。

④孩子被调教得对这些安之若素:遇到手里的书掉到地上,仆人会从百十码开外跑过来为她捡;任随人家,包括与她一般大小的黑孩子,叫她小姐

⑤后来,当感到农场太小,不能满足好奇心了,她经常夹着枪,带着两条狗,狗和枪都是壮胆的。有了这些,她就什么都不怕了。

⑥每当有土著出现在一里开外的黑鬼便道上,狗就会一下子冲过去,把他像鸟一样赶到树上。他要是敢于用他那粗野而奇怪的话哄狗,就是脸厚。遇到高兴的时候,她会大笑一阵;不高兴的时候,就径直走了过去,对树上气得发疯的家伙看都懒得看一眼。

⑦当几个白孩子难逢难遇地凑到一块,会冲着路过的土著大喊大叫取乐;要不就唆使狗去扑他,看他逃命的样子;要不弄一个小的黑孩子来,当小狗逗着玩——当然,前提是他们自知罪过,既不敢扔石头,又不敢拿棍子打狗。再后来,孩子心头起了疑问,然而这些疑问又被逐年增长的傲慢给压了下去。

⑧即使把在家里做事的黑人当朋友也是不可能的。这不,一听她跟某人说话,她妈就会忧心忡忡地跑过来说:走开,不准跟土著说话。

⑨经过长期的灌输,危险和不快的意识逐渐成形,以致听到仆人英语说错了,或者搞不懂命令,她都会毫不留情地大笑一阵——发出一阵令人感到恐惧、其中包含着对自己恐惧的大笑

⑩大约在十四岁那年的某个黄昏时节,我沿着刚刚耕过的、露出大块大块新鲜红土的玉米地往前走,高一脚低一脚地朝对面红浪翻滚的雨塘走去。人畜已经静息,是倾听的时分,有鸟在树与树之间传递着连绵不绝的哀号,大地、天空、树叶的色泽有的暗淡,有的金黄。我的枪在臂弯里夹着,狗在脚后跟着。

⑪前面约莫几百码的地方出现了三个非洲人,正绕着巨大的蚁塚走。我吹口哨让狗回到跟前来,枪一甩一甩地继续往前走,等他们恭恭敬敬地闪到一边去给我让路。想不到他们竟然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两条狗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等候着扑击的命令。气一下子朝我冲上来。土著见了人不让路,这不是明摆着的脸厚吗?在他们中间打头的是个老头,头发已经斑白了,弯着腰拄着棍子,肩上搭着条像披风的猩红毯子。后面跟着两个年轻人,带着捆扎好了的锅、矛和斧子等。

⑫这帮人与众不同:他们不是出来找活干的,神情里有一种目标明确的庄重。就是这种庄重使我没有骂出声来。我不声不响地往前走,轻轻地招呼着不停咆哮的狗,直到离他们只有十来步了。这时老头才停下来,把毯子提了提。

日子过得好吗,小姐?他说,用的是当地人不分早晚的那种问候语。

日子过得好吗?我回了他的话。你们到哪里去?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尖。老头讲的是土话,跟着他的一个年轻人恭恭敬敬地走上前来,用英语一字一句地说:我们头人过河去看兄弟。

⑮哦,怪不得,原来是个头人,我心里想,并且顿时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会骄傲地站在我面前,做出平起平坐的样子——岂止平起平坐,甚至高出一筹,因为他懂得礼貌,而我不懂。

⑯老人又说话了,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庄重神情,仍然站在十步开外,一边站着一个随从,眼睛不看我的脸(这对他们来说很粗鲁),而是看着我头上的树。

你是农场里乔丹老爷家的小姐吧?

是的。我说。

⑲“可能你爹已经记不得了老人通过翻译说,可是为羊的事我找过他。我还记得见过你。当然,那时候你还……做翻译的年轻人把手在膝盖处比了比,笑起来。

我们都笑了。

㉑“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㉒“这是穆什兰嘎头人,年轻人说。

㉓“我会对爹说见过你,我说。

老人说:替我问你爹好,小姐。

㉕“祝你日子过得好,我客客气气地说,因为用得少,说起来很别扭。

㉖“祝你日子过得好,小姐,老人说,并且侧身给我让路。我走了过去,觉得枪晃来晃去的,挺不自在,狗狺狺地叫着,对失去了一次把土著当野兽追赶的游戏感到失望。

没过多久,我读从前探矿的人写的书,发现了穆什兰嘎头人的国度。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目的地是河的北面穆什兰嘎头人的国度。上那里去是为了求他答应,让我们在他的领地里寻找黄金。

(有删减)


[注释]本文选自莱辛《非洲故事(一集)》,小说集以20世纪上半叶非洲南罗德尼西亚殖民地的日常生活,展现作者对人与自然、白人与黑人不平等关系、西方与非洲文明差异等方面的思考。
【小题1】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心理描写的作用。
【小题2】小说自第⑩段起叙述人称从“她”变为“我”,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以下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适合这篇小说,请阐述理由。
《老头人穆什兰嘎》《这里曾经是老头人的国度》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竞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C.哈利和董事长吉阿弗雷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用自嘲的方式坦白实情,化解了尴尬气氛。
D.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活成为奢望。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小题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