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秧是重要的农事活动,诗歌开篇点题,直叙插秧其事,突出插秧繁忙、时节性强的特点。
B.诗歌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表现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插秧情景。
C.三、四两句用新颖的比喻描绘农人冒雨劳作的情景,委婉批评了官员不关心农民的疾苦。
D.这首诗构思新巧别致,语言清新活泼,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读来饶有趣味。
【小题2】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先是“不答”,后来又答非所问,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1-22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
知识点:杨万里(1127-1206)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②政缘:正因为。政,即“正”。③黄:指黄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即使重阳有赏菊的习俗,它也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B.颔联既写野菊的形态又写其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即使无人赏识,也不减掉自己的幽香。
C.颈联中“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亦不忘折菊观赏。
D.尾联写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表现了作者对“眼里只有庭菊”的文人墨客们的批判。
【小题2】本诗咏物诗,托物言志是本诗歌的特色,请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