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B.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C.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D.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他的建议最终没有施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教子无方,儿子贪婪残暴,狄仁杰因此被拖累了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小题5】武则天向狄仁杰征询关于将相之才的人选时,狄仁杰给出了什么样的建议?
21-22高三上·广东汕头·期末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

【小题1】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
B.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
C.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
D.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商代的开国之君。商朝建立之后,他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了殷,故而商又称殷商。
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C.泉府,古代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的部门。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所以古人将“钱”称“泉”。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相当于副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
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
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
D.孙固认为,王安石文章、品行都很高,但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担任谏官可以,若出任宰相,就不如司马光等人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
【小题5】“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汉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碍!”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投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迷,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B.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C.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D.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代的一种礼仪,以头叩地而拜;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B.遗诏,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如《出师表》“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C.六经,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著作。
D.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皇帝的临终嘱托,霍光说金日磾比自己更适合承担辅佐新皇帝的重任,金日磾认为自己不适合承担辅佐新皇帝的重任。
B.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一向谨慎行事;皇帝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亲近;皇帝想纳他女儿为后宫嫔妃,他也不肯。
C.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发雷霆,认为上官桀诅咒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于是将上官桀逮捕下狱。
D.司马光认为汉武帝与秦始皇有相似的一面,都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四处征讨,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2)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
【小题5】请简要概述司马光认为汉武帝能够使国家兴盛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璋军议校尉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

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刘璋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镇西大将军,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

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B.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C.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D.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末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而其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B.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秦废“牧”置郡县。汉再设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
C.圣旨下达主要有“诏”“制”“敕”三种:“诏曰”是诏告天下,“制曰”宣示百官,“敕曰”告诫官员。刘璋用“敕”表明已自封为帝。
D.“行”以另一身份来行使不属于他的职权,通常是大官兼管小官之事;“领”是兼任。“行大司马”指兼代大司马之职,“领司隶校尉”指兼任司隶校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劝刘备攻取益州,刘备怀疑法正有诈,所以没有做出决定,是因为法正是刘璋属下的军议校尉。
B.庞统劝说刘备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心有所虑,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
C.对庞统的两次建议,第一次刘备完全采纳,但第二次却明确拒绝,说明刘备是有主见、有大志、眼光长远的人。
D.选文在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刘备宽厚仁慈、尚德崇义、诚信为人的处世态度,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2)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