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27 组卷385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①:再生生保,指再生式生命保障,是人类实现中长期载人飞行最核心的关键技术之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核心舱,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圆满成功。
B.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通过3个月的在轨驻留、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攻克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C.太空行走的主要内容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等,目前这一技术为部分航天业发达的国家所掌握。
D.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的重要装备,它不仅能帮助航天员抵御恶劣的太空环境,更能向航天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大气压力和氧气等保障。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镌刻了国家发展前行的脚步,更振奋了国人昂扬的精神与气概,夯实了国人厚重的自信与底气。
B.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我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虽然比翟志刚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
D.为了防止自己丢失在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航天员出舱行走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以解决太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     
A.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小题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小题5】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
21-22高三上·江苏苏州·开学考试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

陪读妈妈:

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上高二的18岁儿子读书之外,还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每天能和儿子见面,就觉得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做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之外,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做儿子和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做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子晚上回家后一般会学习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

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

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收音机,她的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陪读是在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她所做的事就是照料孙辈的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李仁珍要到徐鹏晚上11点放学后,才有跟孙子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功课多、课余时间少,这些年陪读期间,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

“怕打扰他们学习”。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6月2日)

材料二:

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

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时看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订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了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学生的父母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是25000~30000元人民币,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的费用。

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们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

(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29日)

材料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部分结果显示如下:

陪读一定能带来好成绩吗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有很大联系
6.5%
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有一点联系
64.9%
陪读与好成绩之间没有联系
28.6%
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压力大
67.0%
压力一般
28.0%
压力很小
3.3%
没有压力
1.7%
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
72.9%
降低孩子的交往能力
48.9%
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
44.6%
造成孩子好逸恶劳
28.5%
对陪读的态度赞成
24.9%
反对
37.7%
不好说
37.4%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日)

材料四:

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陪读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在学校、城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挟进陪读队伍。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因素,家长与孩子之间一般很少交流。
B.每年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火热,孕育了毛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
C.“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
D.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陪读家庭的压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则超过了三分之一,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认为不好说。
B.从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角度看,超过半数的人认为陪读会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陪读会使孩子好逸恶劳。
C.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一定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
D.从陪读给孩子带来压力的角度看,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
【小题3】围绕“陪读”这一现象,以上四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新年之夜,各种跨年晚会争相上演,各大卫视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有的更是提前一个月便陆续公布嘉宾名单以宣传造势。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场强手如林的“跨年流量大战”中胜出的是bilibili视频网站(B站),其首次举办的跨年晚会便获得如潮好评,网友直言“简直吹爆”“含泪看完”。

   

在国人对晚会这种节目形式早已审美疲劳的情况下,作为主打“二次元”的视频网站——B站,何以突出重围?显然,只有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从形式而言,B站跨年晚会真正做到了跨界融合。无论是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跨界,还是B站与主流媒体新华网合作,都让这场晚会收获了不少流量。就内容来看,B站跨年晚会更懂得“年轻人喜欢什么”。新闻主播“段子手”朱广权担任主持人,为晚会增添不少“金句”;虚拟歌手“洛天依”突破次元壁,与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联合演绎歌曲,让观众眼前一亮;青春偶像五月天、周笔畅等加盟助阵,更满足了多数人对晚会的期待;当魔兽、数码宝贝、柯南、哈利波特等主题音乐响起,一波“回忆杀”直击观众。

记忆共通所以共鸣,拥有情怀所以感动。当“第一个20后降生”“第一批90后迎来而立之年”这些话题登上了热搜,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所有人终将老去。但是B站却用一场晚会告诉观众:在这里,我们可以永远年轻。对年轻人欣赏口味的精准把握,对流行文化的深度挖掘,使这场晚会做到了令人耳目一新。

B站跨年晚会的成功值得业者思考。当“一年不如一年”成为晚会的普遍评价,如何不断创新来留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已成为晚会制作方迫切回答的问题。

(摘编自俱鹤飞《          ▲          》)

材料二:

2019年12月31日晚,各大卫视使出浑身解数角逐跨年之最,何曾想到“半路杀出”的bilibili视频网站(B站)携带着“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以其精准的目标受众(青年)、厚重的情怀铺垫(追忆)、特有的次元语言以及宏大的场面制作实现了名利双收,在播放量、回放量、弹幕量甚至美股股价等指标上都持续上涨。B站这场“亚文化出圈”的跨年晚会中,除了动漫、游戏、音乐、番剧等“传统的”亚文化元素,还特意添加了两档似乎不合时宜又恰到好处的“主流节目”,分别是抗日影视剧《亮剑》中楚云飞扮演者张光北携手军星爱乐团合唱《中国军魂》和《钢铁洪流进行曲》,以及爱国主义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二季片尾曲演唱者南征北战带来的歌曲《不愿回头》和《骄傲的少年》。不难发现,节目输出的内容是以主流文化为导向,但选用的输出中介糅合了青春记忆和青年文化的亚文化特质。

具体而言,为当下青年所热衷的影视形象被挪用至亚文化空间中,衍生出表情包、“鬼畜”、剧评、流行语等一系列具有亚特质呈现、本身就以二次元漫画为载体的军迷漫画,而结合Rap、 Funk、Pop、R&B以及摇滚乐等的“非主流”音乐演唱风格,都具备鲜明的亚文化风格。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B站跨年晚会中主流节目得以沉淀相当牢固的青年基础,同时也是青年群体不拒绝、不排斥主流文化的先决条件和准入钥匙。它还合理解释了在主流节目中所集中爆发的个人情感,是由零星的碎片记忆作为亚文化创作的情绪引线,结合青年亚文化的星火助燃,在媒介时空和事件征召的穿越过程中,引爆带有青春共鸣的情绪宣泄,是青春的力量,亦是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所在。

这场跨年晚会中,只有红色经典是所有青年的共同记忆,也就从客观上取消了由个人喜好所限定的次元壁垒。亚文化不仅可以形成表征自己流通的文化符号,同时也创造传达自身价值观的稳定的文化符号。B站这场跨年晚会的“主流节目”给青年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像弹幕中的“湖南兔”“江苏兔”等,堪称集体感召下的青年宣言;弹幕中的“云飞兄,别来无恙啊”“358团帮帮场子”等,则是一种“红色补足”。在文化符号闪转腾挪的交互间,文化所兼具的创造、交往、理解和解释,都体现出非常的意蕴表现,即这种文化位置置换后的再确立,也从根本上破除所谓“流动”或“稳定”的框架局限,达到共生共存的理想状态。

B站这场跨年晚会,无论从哪种角度看,都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黏合主、亚两种文化的勇敢尝试。亚文化风格节目赢得青年认同往往是意料之中的,而这次B站跨年晚会以亚文化方式表达红色文化所获得的成功却是出乎意料的,这也为红色文化与亚文化的共通共生共存提供了可探索可创新的广阔空间。

(摘编自胡良益《          ▲          》)

材料三:

随着主流用户的变迁、时代流行的转换,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来自时代,同时也来自自身。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在哪?很长一段时间,传统文化的变革是颇具争论性的,这条路如何走并没有足够多的方法论。

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探索以及试错,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形态,使其在当代的感知度愈发明显,同时也在主流的年轻群体中掀起了传统文化热,他们不仅参与其中、自主传播传统之美,还积极参与到文创中来,其惊人的创造力点燃了新的化学反应。

不久之前,CGTN、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以QQ平台用户作为调查样本,就提到“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等了解传统文化”。

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的流行元素与符号汇聚在一起,不断碰撞融合产生新的模样。它代表着过去,同时也指向现代,更是未来的积淀。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并且诞生了许多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力IP。如今,以科技赋能文化,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处于剧变中,逐渐搭建起了连接年轻用户情感的桥梁,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宝藏被重塑,甚至重新成为当代的中国流行文化符号,被世界所看见。

(摘编自辛文《          ▲          》)


【注】:①二次元(にじげん)是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亚文化圈的专门用语,意思是“二维”,被用来指代通过二维图像创造的虚拟世界。相对地,三次元(さんじげん)被用来指代现实世界;②“鬼畜”是指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BGM的节奏来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用频率极高的重复音画,组合而成的节奏配合音画同步率极高的一类视频;③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互联网界的“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音乐、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B站跨年晚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勇于创新,使得其在国人对晚会早已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打动观众,突出重围,实现了名利双收。
B.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选用糅合了青春记忆和青年文化的亚文化特质的输出中介,是在青年群体中传承经典文化的最佳途径。
C.材料三认为,大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这恰好能解释材料一中B站跨年晚会成功原因之一:更懂得年轻人喜欢什么。
D.以科技赋能文化,搭建起连接传统文化与年轻用户情感的桥梁,中国的文化宝藏就能被重塑,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符号。
【小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B站紧跟年轻一代的喜好,对流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为传统文化与亚文化的共生共存、交往碰撞做出了勇敢尝试。
B.B站跨年晚会真正做到了跨界融合,除了亚文化圈节目,还特意添加了两档不合时宜的红色节目,给青年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C.B站跨年晚会中的主流节目之所以沉淀了相当牢固的青年基础、集中爆发了青年的个人情感,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相互叠加。
D.B站跨年晚会精准把握了年轻人的成长记忆,对经典文化加以新的包装,实现了小众与经典的共生共存,融合传承。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游戏《王者荣耀》打造了越剧虚拟演员上官婉儿,将传统艺术与数字文化创新融合再造,成为流行文化,带动越剧破圈。
B.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打造“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在一个月内就收到了超500首原创音乐作品,迅速演化为潮流文化现象。
C.“中国风”国漫《罗小黑战记》在日本东京地区上映,收获到不少日本影迷的赞扬:“制作水平很高,故事扣人心弦……”。
D.年轻人掀起“汉服热”,2019年底汉服爱好者数量已达356.1万人,汉服市场的规模超过20亿元,越来越多人穿汉服出行。
【小题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小题5】根据你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在各材料文末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课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差、培优”,以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竞争优势。由于优质高中和大学的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也相对有限,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又是多样化的,一些学生家庭在正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时,就借助付费的课外补习教育以求子女能够进入好的中学或大学。在我国,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为课外补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毋庸讳言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课外补习而在学校课堂上睡觉,还有学生因为提前补习相关课程,导致教师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由于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各种补习,学生的业余时间受到压缩,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的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课外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补习课程。

某种程度上,课外补习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正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子或者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值得改进之处,进而更好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摘编自刘清华《课外补习:禁与疏、利与弊之辩》《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材料二:

我国学生家庭参与校外教育情况调查表

表一

类别及学段

学科班

兴趣班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学

初中

高中

参与率

33.4%

40%

40%

27.9%

16.2%

13.2%

生均费用

5021

3354

表二

类别

地域差异

城乡差异

城市内部差异

东北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一线

二线

其他

学科班

参与率

60.8%

38.1%

38.0%

30.5%

44.8%

21.8%

43.4%

48.8%

41.8%

生均费用

3693

2535

1463

1308

2712

345

5739

3772

1635

兴趣班

参与率

21.9%

26.7%

19.4%

17.6%

29.0%

5.4%

41.2%

29.6%

25.6%

生均费用

744

1146

547

533

1082

81

2270

1208

809

表三

家庭背景

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学历状况

学科班参与率

消费水平最低的5%家庭

消费水平最高的5%家庭

未上学

大学及以上学历

兴趣班参与率

7.5%

54.3%

<20%

>70%

0.8%

45.7%

(摘编自魏易,刘舒畅《谁在补,补什么》,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曾提出“三脚架理论”,这“三个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由这三个脚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三个支撑点的教育应围绕自我教育来设计、开展。这一提法自有新意:学生作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重要的存在,他们的重心在于探索未知世界,而不应止步于重复证实已知世界。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内容,需要更多样的体验。一部分前沿的培训机构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从数数开始,打破以往我们对数学的印象,重新建立对数学的理解;从诗歌阅读开始,品味语言的神奇;在《诗经》中漫步……看似无追求,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而这正与某些学校的探索不谋而合,何不由此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

这些课程的兴起,正是源自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再计较分数的起落,更关心孩子的审美、兴趣的引导,回归教育的本义。如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强化应试教育的“训练营”成为素质教育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新晓燕《从“训练营”迈向真正的“成长空间”》《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能在国内迅速扩展,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并且供给有限,以及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多样。
B.中小学生课外付费补习教育盛行,对弥补学校教学的缺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能发挥积极作用。
C.目前课外补习教育会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应该进行积极监管、科学引导。
D.儒家思想有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黄全愈教授“三脚架理论”却主张强化孩子自我教育、重视兴趣培养,两者格格不入、难以兼容。
【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学段提升,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明显呈逐级上升趋势;而兴趣班的参与率则与之相反,且整体上低于学科班,生均费用也同样低于学科班。
B.中小学生的学科班与兴趣班的参与率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其中城乡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学科班的参与率差别相对较小。
C.不同层级的城市在学科班参与率上存在差别,但都高于兴趣班的参与率;家庭花在学科班上的生均费用普遍高于兴趣班,一线城市要远高于二线及其他城市。
D.学科班与兴趣班参与率的高低跟家庭消费水平和父母的学历状况有直接的关联,父母高学历的中小学生参与校外教育的比例远高于父母没学历的中小学生。
【小题3】要推动课外补习教育科学发展,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