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18 组卷1446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①擘(bò):张,分开。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
B.少年行(其一),第四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从侧面虚写了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但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
C.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D.少年行(其三),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小题2】同样是写少年形象,王维《少年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广东茂名·一模
知识点:王维(701-761)毛泽东(1893-1976)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迪,王维诗友。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

【小题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字形象地写出了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
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暮听蝉鸣,侧面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百无聊赖的惆怅。
C.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描绘出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D.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小题2】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选自《红楼梦》“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改动)


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他人作品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虽然黛玉认为前人的句子更“淡而现成”,但本诗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处,请你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化用之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