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古老的城市已经奄奄一息。鸟雀、老鼠全无了踪迹。

一天早上,肚内空空的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在大街上闲逛,遇到了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他们因为钓鱼而相熟。

战前,每逢周日,两人时常肩并肩坐着,手握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上半天的功夫,天高气爽时,余晖洒落大地,落日将天空浸染得一片血红,水中荡漾着绯霞美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仿佛烈火一团在燃烧,两个朋友的脸儿也红得像火一样,那些在寒风里微动的黄叶似乎镀了金,此时此刻,索瓦日会笑着说:“多好的景致!”莫利梭的回答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

他们进了一家酒馆。出来的时候,都很有了醉意。天气是暖的,和风拂面,吹得两人脸直发痒。

那位被暖气陶醉了的索瓦日先生停住脚步:“到哪去?”

“哪儿?”

“钓鱼啊!”

“可到什么地方去钓鱼呢?”

“老地方,那个沙洲。我们法国兵的前哨设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有他帮忙过去还不是小菜一碟。”

莫利梭高兴得直哆嗦:“好。算我一个。”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取他们的渔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墅里。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

对面的阿让德衣镇一片死寂,宛如坟墓。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面!”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倒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然后举足狂奔来到河岸,隐身在干枯的芦苇丛中。四下里毫无响动,他们放下心来,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仿佛已多年无人问津。

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里的网袋里。一阵甜美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世上人每逢找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

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他们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他们只知道钓鱼。

瓦雷良山的炮声突然响起来了。

索瓦日耸着双肩说:“他们这会儿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盯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发起火来,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回答道:“真是禽兽不如。”

接着他们开始讨论起来,讨论战争的大问题。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

然而,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他们后面有人走动。转过眼来一望,四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们的脸。

他们被绑好,抬走,扔进一只小船里,最后渡到了对面的那个沙洲上。

在那所他们以为已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站着二十来个士兵。

一个小兵在军官的脚跟前,放下了那只由他小心翼翼地带回来的满是鲜鱼的网袋。那个普鲁士军官微笑着:“喂,先生们,我想你们两个是被派来侦查的奸细。你们以钓鱼为掩护,不过真倒霉,你们落入了我的手中,等待你们的将是被枪毙的命运。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我们做个交易吧,一个口令,两条性命。”

两个朋友靠在一起,呆立着,面无人色,四只手神经质地颤抖着,他们一言不发。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你们可以平安地走回去。倘若你们不答应,那就非死不可,并且是立刻就死。你们,选择吧。”

他们仍然一动不动,依然一言不发。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不止。

两个钓鱼的人依然站着没有说话。那个普鲁士军官发了命令。随后来了12个兵士,站在相距二十来步远的地方。

军官接着说:“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考虑,就一分钟。”

随后,他突然站起来,伸出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压低嗓门说:“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作不忍心的样子。”

莫利梭一个字也没回答。

那普鲁士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索瓦日也没有说话。

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

军官发了命令,兵士们举枪瞄准。

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

一道日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却已满是眼泪。

他结结巴巴地说:“永别了,索瓦日先生。”

索瓦日回答道:“永别了,莫利梭先生。”

他们互相握过了手,不可抑制地浑身发抖了。

军官喊道:“放!”

十二支枪合为一声响了。

他们的尸体被绑上石头,扔进了河里。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一缕鲜红的血丝从水底升起。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着。

那位神色始终泰然的军官忽然望见了野草里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他笑了,喊道:“威廉,来!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莫利梭听说可以去老地方钓鱼时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害怕的是前往的地方是封锁区,十分危险。
B.“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作者借两人对战争的讨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与态度。
C.“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两条生命转眼之间的消失,令人深感生命在战争面前多么微不足道,以此揭露战争的残酷。
D.这篇小说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一同钓鱼、钓鱼被杀的故事,揭露了普法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伤害。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不着力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三次“瓦雷良山的炮声”算是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以莫利梭和索瓦日的视角,借助听觉,来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B.“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两人钓鱼时的愉快心情,以及放松了警惕,为下文被发现做铺垫。
C.小说精心设计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譬如两次写到普鲁士军官的“笑”,都集中展现了军官的冷酷无情。
D.“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两人并肩面对死亡、不离不弃的情谊。
【小题3】小说第三段写了战前秋日垂钓一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小题4】以小见大是文学作品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事物”等来反映大主题。请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21-22高二上·湖南·期末
知识点:莫泊桑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声地说:“当了军人,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一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20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嚎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形象栩栩如生。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小题2】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拉莱中尉的婚事

[法]莫泊桑

战役一开始,拉莱中尉就从普鲁士人手中缴获了两门大炮。卡莱尔将军授予他荣誉勋章。

但是,入侵者从边界全线涌入。卡莱尔将军的这个旅,脱离了师主力,不停地后撤,每天都要作战,但是靠着拉莱中尉,这个旅得以保全。

一天早晨,将军把他招来。

“中尉,”将军说,“这是拉塞尔将军来的一封急电,如果我们不能在明天日出以前赶到援助他,他就完了。他在布兰维尔,离这里八法里。你天黑时带三百人出发。我两小时以后就跟去。你要仔细探明沿路的情况。”

两点钟,开始下起雪来。

六点钟,小分队上路了。

雪,下个不停,给黑暗中的他们扑上一层白粉。

他们不时地停下来。每当队伍重新启动时,就留下一个白色的幽灵站在雪地里。那是些活人扮的路标,用来为大部队指引方向。

侦察兵们放慢了行进的脚步。有什么东西兀立在他们前方。

“向右转!”中尉说,“这是隆菲树林,树林左边就是城堡。”

一道命令传来:“停止前进!”小分队停下来,就地等候中尉。中尉仅带着十个人一路侦察,往城堡方向推进。

他们在树丛下匍匐前行。突然,大家都静止不动了。在很近的地方,传出一个年轻人清脆、悦耳的声音:

“父亲,我们要在雪地里迷路了,永远也到不了布兰维尔啦。”

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回答:

“完全不用担心,女儿,我对这一带了如指掌。”

中尉说了几句话,四个战士悄无声息地离去。

两个俘虏被带过来: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中尉始终低声地询问老人。

“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隆菲伯爵的膳食总管。”

“她是做什么的?”

“她是伯爵府洗衣服的。”

“你们去哪儿?”

“我们在逃难。”

“为什么?”

“今晚来过十二个普鲁士枪骑兵。他们枪杀了三名守卫,吊死了园丁。”

“你们去哪儿呢?”

“去布兰维尔。”

“为什么?”

“因为那里有一支法国军队。”

“您认识路吗?”

“非常熟悉。”

“很好,那就跟我们走吧。”

他们回到纵队,开始在田野中前进。老人沉默不语,和中尉并肩而行。女儿走在他的旁边。她突然停下来。

“爸爸,”她说,“我实在走不动了。”

说着她就坐了下来。她冻得发抖。

“中尉,”他啜泣着说,“我们要耽误你们行军了。别管我们啦。”

军官下了一道命令。几个人出发了。他们抱着一些砍下的树枝回来。片刻间,一副担架做成了。整个小分队都向他们汇拢过来。

“这儿有一位女士快要冻死了,”中尉说,“谁愿意把自己的大衣给她盖上?”

两百件大衣脱了下来。

“现在,谁愿意抬她走?”

所有的手臂都伸了出来。年轻女子裹在温暖的军大衣里,舒适地躺在担架上。队伍又继续前进。

走了一个小时,队伍又停下来,所有人都卧倒在雪地里。那边,平原中央,有一个巨大的黑影,时而横冲直撞,时而静止不动,然后又继续狂奔,反复不停。一道命令在战士中间小声传递着。那游荡的怪物猛然向这边移近,原来是十二个枪骑兵。一阵急速的枪声在寂静的雪原响起,那十二个枪骑兵,全部倒下。

小分队又继续前进。他们遇到的那位老人为他们做向导。

终于,很远处有一个声音吆喝:“口令!”

另一个声音回答了口令。

双方接洽。雪已经停止飘落。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

不久,卡莱尔将军到了。九点钟,普鲁士人发起进攻,结果中午就被击退。

当晚,拉莱中尉精疲力竭,倒在一捆麦秸上正要入睡,卡莱尔将军派人来找他。他来到将军的营帐,只见将军正在和他夜间遇到的那个老人谈话。他刚走进去,将军就拉过他的手,对这个他还不知道真实身份的人说:

“亲爱的伯爵,这就是您刚才和我谈到的那个年轻人,我手下的一名优秀军官。”

他微笑着,压低了声音,接着说:

“最优秀的军官。”

然后,他又转身朝着大吃一惊的中尉,介绍“隆菲-奎迪萨克伯爵”。

老人双手紧握着中尉的手,说:

“亲爱的中尉,您救了我女儿的命,我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感谢您……请您几个月以后来告诉我……如果您喜欢她……”

一年以后,拉莱中尉娶了隆菲-奎迪萨克小姐。人们都说,她是那一年人们见到的最美的新娘。

(有删改)

文本二:

莫泊桑在写作中正视现实,尊重历史,尤其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阅读他的作品,你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几乎感觉不到说教成分的存在。

莫泊桑曾说,人物心理活动应该隐藏在文本当中,正如在现实中,人的心理活动是隐藏在存在的事实下的。用这种方式构思而成的小说会有趣味,有动作,有色彩,有生活的气息。

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它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莫泊桑从来不告诉你他所写的究竟要反映什么,他要每个人用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或者他人的遭遇去思考。

(摘编自张仲英《莫泊桑小说的隐藏艺术》)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菲-奎迪萨克小姐冻得发抖,实在走不动了,拉莱中尉的队伍给她做担架,给她提供大衣,抬着她走,体现出军人的风采。
B.文本一中“雪已经停止飘落。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这处环境描写匠心独运,既交代天气转晴,也暗示战争将取得胜利。
C.卡莱尔将军是文本一的线索人物,虽然文本一对他着墨不多,但由相关内容可见,他是一位知人善任、不吝夸赞下属的将领。
D.文本一叙写了临危受命、路遇父女、爱护女士、击毙“怪物”、伯爵感谢等情节,结尾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2】文本一是怎样塑造拉莱中尉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根据对文本二的理解,以“《拉莱中尉的婚事》的隐藏艺术”为主题,结合文本一写一段简评。要求指出文本一隐藏艺术的体现角度,并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逗乐

[法]莫泊桑

(1)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2)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人们的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3)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4)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5)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一样地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6)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7)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8)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9)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10)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忽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墙壁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 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我还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11)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12)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13)有一个小时我保持清醒着,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

(14)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嚎叫起来。

(15)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

(16)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情绪激动。原来,它在给我端早茶来的路上,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17)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18)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便于展现人物的内心,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代入感。
B.小说第7段“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比喻生动形象。
C.小说13段“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说明我疑虑消除,因此“我”才睡得很熟。
D.小说结尾说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是我的这些预防措施,这实乃“我”的自嘲之语。
【小题2】小说开头两段,虽然不是故事的开端,但在情节上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小题3】在疑心之下,我觉得朋友们有哪些可疑之处?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4】为了表现我的“疑心病”小说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请你举出一例进行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