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2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玛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B.当轴,比喻官居要职的当权者。古汉语中当涂、当路、用事都有“当权”之意。
C.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己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从不拜访他位居权要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他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D.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
(2)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
【小题5】江子一是古代著名爱国英雄。《梁书》评价其“捐躯殉节,赴死如归”,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2021·河北唐山·二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其群臣谋,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拜李夫人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

二年,贰师将军之西也,既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引兵而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天子乃赦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囊驼以万数。资粮,兵弩甚设。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持王毋寡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贰师乃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B.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C.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D.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初是纪年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改变年号,叫做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千金,汉代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旧时可用于称自己的女儿或他人的女儿。
C.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侯王、侯。
D.恶少年,又称“闾巷少年”“屠贩少年”等,两汉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存在于历史舞台。他们不务正业,但当社会动乱时,恶少年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激进力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第一次人数少而败归,汉武帝又立即征调六万大军增援贰师将军,这还不包括那些自带装备跟随出征的。
B.李广利率兵讨伐大宛国,却因故带兵返回;汉武帝闻讯大怒,派人在玉门关拦截,溃败部队只好驻扎敦煌。
C.大宛国君不肯将其良马给汉使,然后还命令东面的郁成王去拦截攻杀归汉使者,抢取汉使的财物。
D.汉军截断大宛城水源,致大宛国内发生分化,贵族们杀了国王,派人献人头给贰师将军,并以献出宝马等为条件与汉朝议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尝使浞野侯以七百骑虏楼兰王,以定汉等言为然。
(2)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
【小题5】对汉武帝“褒之者赞其雄才大略,贬之者谓其穷兵黩武。”此评正是因为他两次对大宛国用兵。汉武帝为什么第二次发兵大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事得已             故:缘故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小题2】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是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