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B.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1-22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房玄龄等《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超小字也。仆射江彰领选,将拟为尚书郎。坦之闻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注],何得以此见拟。”彰遂止。简文帝为抚军将军,辟为掾。寻以父忧去职,服阕。征拜侍中,袭父爵。时卒士韩怅逃之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不当。其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温薨,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初,谢安爱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坦之非而苦谏之。安遗坦之书曰:“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坦之答曰:“具君雅旨,此是诚心而行,独往之美,然恐非大雅中庸之谓。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成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书往反数四,安竟不从。初,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时年四十六。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谥曰献。

(摘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注】第二人,第二流的人。晋人注重门第,所谓第二流的人,就是指家世贫寒的人。王坦之是世家子弟,所以这样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B.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C.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D.实吾子少立德行/体议淹允/加以令地/优游自居/佥曰之谈/咸以清远相许/至于此事/实有疑焉/想君幸复三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名,指以管仲、李悝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其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B.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C.中庸,为不偏不倚之意,它是道家尊奉的处事原则和标准。宋代朱熹将《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D.沙门,梵语,又作桑门,汉语译作“勤息”,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亦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坦之出身世家,年少即有美名。他年少时就和郗超齐名,人称“江东独步王文度”。他自诩门第高贵,直言拒绝了江彪的拟任。
B.王坦之明辨事理,宽宥叛逃士卒。士卒韩怅叛逃后又回来自首,有关官员追查他失牛的罪责,王坦之认为疑罪从轻,宽宥了韩怅。
C.王坦之品行端正,反对时俗放荡。谢安爱好音乐,在服丧期间也不撤除歌舞,竞成一时风俗。王坦之苦苦劝谏,谢安却不加节制。
D.王坦之心系家国,临死言不及私。他在简文帝面前毁掉摄政的遗诏,与谢安共辅幼主。临死书信,惟忧国家之事,不言个人私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絮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
(2)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言讫不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狠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中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通过察举推选孝子廉吏。
B.征,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用属吏,再向廷推荐。
C.服阙,古代丧礼一般至亲死后需为之守丧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一般服阙后官复原职。
D.迁,古代官员调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提升。而左迁,则指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忠孝难全,进退两难。李密《陈情表》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的难处,婉拒皇帝的征召。
B.年少为官,颇有辩才。李密年少即在蜀汉做郎官,常出使吴国,口才很好,被人称赞。
C.士之有名,知识广博。李密细致解说历史人物和文献知识,妥帖合理,深得皇帝肯定。
D.怀才不遇,牢骚失官。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能回朝内做官而不能,因怨言被罢官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5】根据两个文本,分析和概括李密的“孝”体现在哪些万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生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迁会稽王友,入补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建元二年,诏曰:“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今以为南中郎将,余官如故。”会庾冰薨,复以本号督豫州四郡,领江州刺史。俄而复转西中郎将、督杨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即尚之甥也,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黄散: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的合称。这里指黄门侍郎一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B.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C.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D.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亲”指旅内,“戚”言族外。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泛指内外亲属。
B.诸父,祖辈和父辈的统称,《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也是此意。
C.会稽,古地名,绍兴别称,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王羲之曾于会稽山阴兰亭宴集。
D.廷尉,官名,管理天下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尚言行不俗,深得长者看重。他十余岁时,父亲去世,温峤前来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然后便擦干眼泪诉说经过,温峤十分看重他。
B.谢尚讲求穿着,但能接受规劝。他在服饰方面非常讲究,如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衣裤,长辈们指出他这种做法不妥,他就改掉了这一嗜好,由此显名。
C.谢尚善于舞蹈,箭法不让他人。他曾当众跳起《鸲鹆舞》,令众人击节赞赏;在安西将军庾翼帐下时,与庾翼共同射箭,随着庾翼激将声落,一箭中的。
D.谢尚面对降敌,缺乏笼络安抚。苻健部将张遇本已投降谢尚,可谢尚没有安抚张遇,致使张遇一怒之下,据城反叛,谢尚再去征讨,结果吃了败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2)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