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全诗却无“文氏外孙”收麦的场景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收麦的?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重在抒情,表现先忧后乐的情感变化,语言平实,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
B.“赖”字深切地表达了欲收新麦而不能的老人对孙辈到来相助的欣喜与感激。 |
C.“炊大饼”“博村酤”既充满乡村气息,又体现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 |
D.结尾写新麦入仓,农事已了,诗人写诗爱怜诸孙辛劳,赞颂他们饱满的精神。 |
21-22高三上·陕西西安·期中
类题推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苏辙在这首诗中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1】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1】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悠闲从容,秩序井然。 |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深时节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农具之声不时传入耳中,衬托出宁静的气氛。 |
B.颔联写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馑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 |
C.未清的浊酒与留香的闲花都别具风味,此浊酒与杜甫《登高》中的浊酒意蕴截然不同。 |
D.诗人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以“犹觉胜”的心态,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全诗却无“文氏外孙”收麦的场景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收麦的?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重在抒情,表现先忧后乐的情感变化,语言平实,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
B.“赖”字深切地表达了欲收新麦而不能的老人对孙辈到来相助的欣喜与感激。 |
C.“炊大饼”“博村酤”既充满乡村气息,又体现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 |
D.结尾写新麦入仓,农事已了,诗人写诗爱怜诸孙辛劳,赞颂他们饱满的精神。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