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叫驾崩,古代指皇帝或皇后死亡。
B.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C.神爵,是皇帝所用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后世有时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D.单于,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逮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提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后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21-22高二上·黑龙江绥化·期末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和苏武都在汉朝廷中做侍中,苏武被扣留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他主动请求单于派他去劝降苏武。
B.李陵见到苏武后,列举了汉武帝对不起苏武一家的种种事情以及苏家的悲惨遭遇,对此,苏武不为所动。
C.李陵和苏武谈起了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还谈到了汉武帝的残忍,劝说苏武不要为这样的皇帝守节,被拒绝。
D.李陵见苏武对汉朝廷如此忠诚,深为感动,对苏武的敬佩油然而生,对自己的投降行为深为愧疚。
【小题2】李陵去劝降苏武,苏武是如何对待他的劝降的?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求:________________
②说:________________
③亡:________________
④劾:________________
⑤女弟:______________
⑥夷灭:______________
⑦分:________________
⑧喟然:______________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律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者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常愿肝脑涂地。”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使者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车骑将军韩增,皆敬重武。

数年,昭帝崩。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宣帝A以武著节B老臣C令朝D朔望E号称F祭酒G甚优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使相斗,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中的“舞”用法不同。
B.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如《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
C.让,文中指责备、责问,与成语“当仁不让”中的“让”意思不同。
D.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听说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失败后,就将苏武拘禁在大窖中逼他投降,但苏武以绝食相抗,毫不动摇。
B.李陵置酒设乐劝降苏武,苏武念及二人交情深厚,对李陵的态度相对委婉,不像对卫律那样恼怒愤恨。
C.汉朝寻求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听了常惠汇报又出使匈奴,苏武等才得以归汉。
D.苏武仗义疏财,他将朝廷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他的兄弟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资产,得到众人的尊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贾谊传

(汉)班固

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谈于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                 (2) 专欲(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谦让未也(       
A.急迫                 B.空暇                 C.惶恐                 D.匡正
(2)诸侯王拟(       
A.代替                 B.奸诈                 C.越分                 D.暂时
【小题3】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小题5】依据第②段内容分析贾谊得以重用的原因。
【小题6】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谊鸣不平,这与班固“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的观点有所不同,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